潮新闻客户端 金凝
在这个年末,我回顾了这一年来阅读的文学作品,不知是出于巧合还是同为女性的原因,发现自己今年读了很多女性作家的作品。
同时也特别梳理了一些和女性相关的热点事件,这些作品和事件深深触动了我,它们如同一面面镜子,映照出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崛起。
《素食者》:女性的困境与挣扎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由韩国女作家韩江获得,颁奖词是“用强烈的诗意散文直面历史创伤,揭露人类生命的脆弱。”我读完她的获奖作品《素食者》,感到非常压抑和沉重。这位韩国女作家以其梦呓般叙事风格和貌似荒诞的情节,揭示了女性在父权和夫权制社会中的困境。
女主人公金惠英的婚姻一开始就注定了是个悲剧。在她丈夫眼里,英惠是个毫无女性魅力的普通人,他之所以选择和英惠结婚,是觉得英惠不会嫌弃他微薄的收入、羸弱的身体和脆弱的自尊心,是觉得英惠容易掌控和婚姻安全。
不知道有多少男人和英惠丈夫一样,选择婚姻是因为传宗接代,让自己看起来是个正常人。选择妻子不是因为感情,而是对方不会惹是生非,容易拿捏。或许这才是大部分普通婚姻的真相。
英惠开始吃素后,一再提到“做了一个梦”,但是他丈夫自始至终没有问一下是“什么梦?”五年的婚姻中,看不到喜欢和关爱,日常几乎零交流,只有冷漠和压抑,这样的婚姻生活,让人窒息。
在她丈夫眼里,病前的英惠只是个安分守己的保姆、性对象。病后的英惠,是让他丢人现眼的累赘,他弃之如敝帚,绝情离去。
英惠的童年,她参与越战的父亲,每天都要打英惠的小腿肚子,直到十八岁。她父亲拖死她心爱的小狗,并当面啃食。
英惠要成为一颗树,并不是一时的起念,父权和夫权不断的规训,英惠早就把内心封闭起来,成为一棵树,摆脱肉身的痛苦和心灵的孤独。英惠选择不吃肉,是一种反抗,是一种最消极却最决绝的对男权的反抗。
英惠扯下了婚姻中的那块遮羞布,而这块遮羞布,她姐姐仁惠一开始还如同鸵鸟般的维护着,直到遭遇最后的不堪后才结束。这块遮羞布,同样存在于很多人的婚姻中。
《素食者》通过主人公金英慧的视角,探讨了个人与社会、身体与灵魂、女性和性别压迫之间的复杂关系。
联想到我自己在二十多年前准备孕育孩子时,我婆婆郑重其事地给我一张泛黄的纸条,说是生男孩子的秘方,我为此深深震惊:身为教师的婆婆会如此重男轻女。
所以,男女平等真的任重道远。而韩江通过《素食者》,让世界听到了亚洲女性的声音,推动了社会对性别平等的重视。
《小巷人家》:黄玲的自我觉醒
诺贝尔文学奖颁布后不久,年代生活情感剧《小巷人家》开始热播。剧中的黄玲最初贤淑克己、顾全大局,工作上是棉纺厂的劳动模范,家庭中是一位贤良的母亲和妻子,过着看似幸福的日子。
面对公婆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她始终默默承受,从无怨言,但还是屡屡受到庄家人的欺负。
后来黄玲在与邻居宋莹的相处过程中,受到宋莹泼辣、敢说敢做的性格影响,黄玲开始有了自我意识的觉醒,不再一味地听从愚孝丈夫的不合理安排,对于不公平的事情敢于说“不”,展现出了独立的思想和坚定的立场。
她逐渐意识到,为了维持一个看似和谐的家庭而不断牺牲自己的利益是软弱的表现。她开始勇敢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争取自己和孩子们的权益。
我很能共情黄玲的性格转变,身为同样是母亲和媳妇的我,感触颇深,想到自己三十年来的婚姻,由于地域差异,饮食、生活、风俗习惯不同,诸如清明去哪家扫墓、过年在哪家过、空调开到几度等分歧,也是一路沟通和抗争。女性朋友一定要勇敢表达自己的诉求,一味付出和忍让,真的只会让对方视为理所当然。我们要善待自己、热爱自己,并且做到经济独立、人格独立,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李子柒复出:温柔且温暖的力量
2024年11月12日,知名短视频创作者李子柒在停更三年后,携新作品《漆器》回归,迅速引发全网关注。她的视频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展现了漆器的美学与工艺,上线6小时播放量破亿,显示了她的顶流地位。
李子柒自2015年开始创作田园生活内容,作品从美食延伸至蜀绣、蓝染等传统文化技艺。其宁静质朴、唯美诗意的风格吸引了全球观众,每个人在她与花草山水作伴的田园风光里,找到了诗和远方,更是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文化自信。
她的归来,如同一股清流,再次唤醒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向往与喜欢。她的视频,不仅仅是美食的制作、手工艺的传承,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展现,一种对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在快节奏、越来越内卷的生活中,李子柒在视频中娓娓道来。缓缓展开,温柔且温暖地治愈着人们内心的浮躁与焦虑,在钢筋水泥、高楼林立的逼仄中找到了一方宽广悠然的桃花源。
余秀华:一首浓烈的生命诗篇
余秀华是我目前最喜欢最敬佩的诗人。
她出生于1976年,由于出生时难产、缺氧导致脑瘫,使她行动不便,说话口齿不清。但她有着天才般的感悟和和灵气,酣畅淋漓地写出了最包含浓烈感情的诗歌,那是最纯粹的诗歌,是生命的诗歌。
在2024年,我读了余秀华的诗歌集《月光落在左手上》《后山开花》。
我喜欢她的诗,我一遍遍地读着她诗,感觉怎么也读不够。她的文字,是如此炙热丰盈、灿烂炫目,又出其不意,深深深深地叩击着我的心扉,让我惊喜和感动,让我感受到活生生的、原始激越的生命力量,却又让我莫名地疼痛。仿佛给我打开一扇窗,原来思维可以这样跳跃灵动,原来现代诗可以写得如此美好,原来真的有天才诗人。
我也喜欢她的人。她的人和她的诗一样热烈坦诚,勇敢泼辣,没有一丝矫揉造作。
我喜欢听她怼人,她口齿不清却才思敏捷、伶牙俐齿,看她怼人我觉得畅快又过瘾,会忍不住拍案叫绝。
我想我喜欢余秀华是因为我在她的诗歌中看到了她对故乡的深情,对爱情的坦诚,对平凡生活的敏锐感悟,引发了我的共情。
我想我喜欢余秀华是想拥有她勇敢直率的性格却又无法像她一样恣意张扬。
而她最打动我的是,她历经苦难,却怀有一颗比大多数人更活泼更自由的心,她代表一个女人在苦难的环境下,对自由最倔强的追求。
余秀华说:“我从来不想诗歌应该写什么,怎么写。当我为个人的生活着急的时候,我不会关心国家,关心人类。当我某个时候写到这些内容的时候,那一定是它们触动了,温暖了我,或者让我真正伤心了,担心了。”这段话又说中了我的心声。
我希望自己能像余秀华一样勇敢坦然,精神高高飞扬。
琼瑶:生命的尊严和选择
在写这篇感悟的时候,突然看到琼瑶离世的新闻,让我非常地震惊。
她的小说曾陪伴我整个高中时代,高中三年中我们全班女生都在传阅她的小说,诸如《雁儿在林梢》《一帘幽梦》《在水一方》等等。阅读琼瑶小说成了我们高中苦读生活中少有的娱乐放松,也是我们的爱的启蒙。我至今清楚地记得,在我十七岁寒假里的一个夜晚,读着从报纸上剪下后粗粗装订整理的《几度夕阳红》,哭得柔肠寸断。我1988年高考的小作文就是“谈谈你对琼瑶、三毛小说的看法”,可见琼瑶小说在当时的关注度之高。
这位以笔触细腻、情感丰富著称的作家,以其独特的文学魅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也是我们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所以当得知琼瑶以这样一种方式离世时,我初感震惊,后看了她的遗书,又非常理解她的选择。在遗书中,她表达了对生命尊严的坚持和对死亡的自主选择。她不希望在病痛中失去尊严,而是希望以一种优雅的方式告别。这种选择,体现了她对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和对死亡的深刻领悟。而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生命选择。
结语
在辞旧迎新之际,我们总是会特别的感慨,而我也以最真实最坦诚之心,写下在这一年里,我关注的文学作品和热点事件带给我的思考和感悟。
它们在不同程度上提升了社会对女性地位的关注,并激励着女性从中找到力量,追求自我成长和实现。
展望即将到来的2025年,我愿与所有女性朋友共勉:让我们始终热爱自己,保持独立与自由。
最后,让我以一首余秀华十年前写的的《再见2014》作结尾:
像在他乡的一次拥抱:再见,我的2014
像在他乡的最后告别:再见,我的2014
我迟钝,多情,总是被人群落在后面
他们挥手的时候,我以为还有可以浪费的时辰
我以为还有许多可以浪费的时辰
2014如一棵朴素的水杉,落满喜鹊和阳光
告别一棵树,告别许多人,我们再无法遇见
愿苍天保佑你平安
而我是否会回到故乡
——一个没有故乡的人,怀揣下一个春天
下一个春天啊,为时不远
下一个春天,再没有可亲的姐姐遇见
但是我谢谢那些深深伤害我的人们
也谢谢我自己:为每一次遇见不变的纯真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