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改善边境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边境地区农牧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良好局面,阿拉善盟持续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贯穿到为人民服务中,主动将稳边、固边、兴边、富民作为全盟边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光明”和“温暖”送到广大边境农牧民身边。
阿拉善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所属各旗均为沿边旗县的盟市,735公里是这里边境线的长度,16.8万平方公里是边境管理区总面积,辖区共8个边境苏木镇、11个边境嘎查,是祖国北疆重要的安全稳定屏障。
额尔登木图是查干扎德盖嘎查的牧民,也是一名护边员。无论严寒酷暑、风吹雨淋,45公里的巡边路,总能看到他不间断巡视的身影。与额尔登木图聊天时,正好赶上驼群饮水的时间,只见额尔登木图轻松启动抽水泵,在电力的加持下,清澈的地下水如泉涌般注入水槽,驼群尽情畅饮。
额尔登木图告诉记者,以往饮骆驼全靠柴油发电机抽水,既费力又耗时,自从安装了风光互补蓄电池后,饮骆驼对他而言变得更轻松、高效了。据银根苏木党委副书记、苏木达程鹏飞介绍,通电之后,智能微电站不仅能满足牧民日常生活用电,就连牲畜饮水抽水、饲料加工这些基本生产也能得到保障,牧民再也不用担心停电、断电的问题了。
水,是生命的源泉,亦是边境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如今,在一系列水利工程的助力下,清澈的水流涌入边民家中。在阿左旗乌力吉苏木温都尔毛道嘎查牧民孟根阿古拉家里,他为记者倒上一碗热茶,热情地邀请记者收看他家刚接通的网络电视。
“现在,我们不仅能收看到广电网络电视节目,无线网速也很快。”孟根阿古拉说,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今年家里还安装了5千瓦的风光互补蓄电池,各类电器都能用,跟城里人的生活一样方便。
2023年起,阿拉善盟外事办按照盟委、行署的部署要求,全面开启边境地区“水电路讯”基础设施军地一体化建设三年行动,累计向边境一线投入建设资金14.91亿元——
在沿边苏木嘎查,新建了524眼水井、145座水窖,铺设配套供水管网,并更新净化水设备,切实保障并改善了边防部队及周边农牧户的饮用水条件,实现了从“有水喝”到“喝好水”的转变;
开展电网巩固提升工程、边境一线地区守土戍边牧户更换风光互补蓄电池和边防连队执勤点供电工程;
建设、升级、改造边防巡逻路和G331线额济纳旗路井至甜水井段241.4公里公路,实现抵边道路在阿拉善盟境内全线贯通,打通稳边富民的“融合路”;
……
阿拉善盟外事办公室边防科副科长刘帅帅告诉记者,如今,边境地区的水电供应状况得到全方位优化,道路交通网络日益完备,通讯设施实现质的跨越,极大改善了边境地区农牧民与军警部队的生产生活品质,为边境地区“留人聚心”营造了良好环境,也为边境地区和谐稳定发展以及国家安全筑牢了坚实根基。
“水电路讯”畅达边境,让远方不再遥远,边民心手相连。阿拉善盟将全力以赴推进边境地区“水电路讯”基础设施军地一体化建设,促进边境地区经济发展,保障边民安居乐业,实现边境地区安全与发展同频共振。
往期精彩推荐
围观!阿拉善融媒这项有奖调查,“媒”你不行!
东居延海连续20年不干涸的背后~
“首店经济”持续升温,激发阿拉善消费新势能
丨记者:徐晓玲 邬力吉巴托 宋家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