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好色”?家长质疑课外读物为“毒教材”!出版社回应

全文1110字,阅读约需4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一位家长在武汉城市留言板上质疑五年级课外读物《中国民间故事》对秦始皇存在恶意描写,称其为“毒教材”。

02家长发布的图片显示,书中关于《孟姜女》一文对秦始皇的形象进行了不恰当的刻画,称其“好色”。

03天地出版社责任编辑刘老师表示,民间故事和历史有区别,不能完全等同于历史,家长应引导孩子正确看待历史和历史人物。

04然而,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程红艳教授表示,民间故事和真实历史有区别,文中“肥肉到了嘴边还能放过吗”的说法“过于粗俗”,非常不妥。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近日,一位家长在武汉城市留言板上留言称,五年级课外读物《中国民间故事》对秦始皇存在恶意描写,质疑其为“毒教材”。这名家长描述,天地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民间故事》之《孟姜女》一文对秦始皇的形象进行了不恰当的刻画,称其“好色”。

家长发布的图片显示,在天地出版社出版的这本书中,关于《孟姜女》是这样介绍的,秦朝女子孟姜女正要和范喜良拜堂,衙役突然冲进家门,把范喜良抓去修长城,一年后,孟姜女去长城寻夫,却听说丈夫已累死,她放声大哭,长城由此倒塌,露出了范喜良的尸骨。此时,秦始皇刚好路过,他为了得到如花似玉的孟姜女,不惜答应了搭建孝棚、亲自披麻戴孝、将范喜良风光大葬等无理要求。不过他最终仍未能得到美人,孟姜女投了海。文章写道:“秦始皇没了主意,他看看孟姜女,越看越美,都要出窍了,肥肉到了嘴边还能放过吗?”在文章的左侧还有一段批注称,秦始皇非常好色,一心想要得到孟姜女,为了得到孟姜女,面子都不顾了,体现出他的好色。

图片

图/网络截图

图片

图/网络截图

据了解,《孟姜女》是一个流传已久的中国民间故事,相传秦朝时期,秦始皇为了建造长城,大肆在民间抓壮丁。孟姜女之夫范喜良被征召服役去修长城,结果病死,死后尸骨埋于长城下。孟姜女在家思念丈夫,千里送寒衣,却听闻噩耗。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悲痛欲绝,一夜之间哭倒长城八百里。这也是大家熟知的,关于“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故事。

那么,该课外读物中关于秦始皇的描写是否合适呢?12月23日,经视直播记者以家长身份联系上出版该书籍的天地出版社责任编辑刘老师。刘老师告诉记者,在这本书出版前,他们也和主编立人老师沟通过,考虑到中国民间故事版本很多,当时主编也搜集了不同地区流传的版本,最终,选取了这个版本。“在秦始皇的这个故事中,可能不同地区的老百姓会带着不同的眼光去看待秦始皇。”

刘老师解释,民间故事和历史是有区别的,民间故事不能完全等同于历史,在读取故事时,家长应引导孩子正确看待历史和历史人物,区分民间故事和历史事实。“民间故事它是口口相传,民间故事和历史还是有区别,这是一个人为创作的过程。”

另外,关于该版本故事中批注文字直接写秦始皇“好色”的做法,刘老师表示,批注确有“偏颇”,他们会和主编沟通,看下次出版时,能否在文字上做一些调整。“至少不要太明显去引导秦始皇(好色)这个概念,相当于对秦始皇会有个不太好的印象。”

对此,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程红艳教授表示,民间故事和真实历史是有区别的,民间故事本来就带有夸张的神话色彩,不一定是按照人物的原型来描述。“它又不是在教材里边,作为课外读物,不是历史的教材,不那么追求它的史实性。”不过,程教授称,虽然是民间故事,但作为学生读物,文中“肥肉到了嘴边还能放过吗”的说法“过于粗俗”,非常不妥。

随后,记者将此事反映给出版社所在地成都市民热线12345。客服表示,会反映给相应部门,并对书籍内容进行监督。

(来源:长江云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