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政府网站发布了《大连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26年,构建形成应用场景持续丰富、空间布局科学合理、产业规模不断增长、基础设施初步完善、空域改革持续深化的低空经济发展体系。新增与低空经济相关的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企业25家,产业规模达到40亿元,落地应用场景40个以上。
《方案》提出,依托我市现有区位特色,构建“一岛三区”的低空经济立体空间格局,即长海县低空飞行示范基地、高新区低空经济创新区、金普新区登沙河低空产业集聚区和金州湾临空经济区通用航空与低空经济协同发展区。依托现有通用航空产业基础,构建“1+4”的低空经济创新发展产业体系,即以整机制造为引领,重点发展航空新材料、关键零部件、低空智能化软件系统开发与服务、低空体验消费及物流与培训等4个产业方向。
重点任务包括:提升低空产业创新能力,打造低空能源动力系统创新策源地,强化低空智能管理与控制系统研发,发展微纳卫星研发制造及在低空经济中的应用;构建特色低空产业体系;优化低空产业空间布局;积极参与低空空域改革,构建高效顺畅的军地民协同机制;完善低空软硬基础设施,布局起降基础设施网络,构建完善的低空飞行服务管理体系;推进低空应用场景落地,在物流配送、文体旅等领域推动低空应用场景的落地实施。
在保障措施方面,《方案》提出,要建立立体推进机制。成立工作专班、低空经济发展研究院、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公司和低空经济产业协会,形成“专班+智库+国企+协会”的立体推进机制;强化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完善发展安全保障机制。构建低空经济安全监管及保障体系,落实法律法规和监管责任,建立健全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机制。
半岛晨报、39度视频首席记者黄凤桐
查看原图 25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