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杨颜铭
12月23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2024年度国内、国际十大考古新闻,四川资阳濛溪河遗址入选国内十大考古新闻。
据悉,资阳濛溪河遗址是国际罕见的同时发现有大量石器、动植物遗存的旧石器时代综合性遗址,全面立体反映了现代人起源、扩散阶段人类社会图景。
刻划痕(骨)
濛溪河遗址位于资阳市乐至县乐阳桥村,2021年9月,一场洪水冲垮了濛溪河河岸,带走了河床中的泥沙,这段人类古老记忆,从幽深的地下渐次展现在世人眼前。经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对濛溪河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并联合国内外专家团队展开多学科研究与文物保护工作,取得重要发现。
资阳濛溪河遗址出土部分动物化石
经光释光初步系统测年,濛溪河遗址距今约5万—7万年,处在现代人起源扩散的关键阶段。因遗址位于水边,文化层分布在濛溪河现在的平均水位以下,为特殊的饱水埋藏环境,得以保留大量有机质材料。迄今为止,遗址已出土石器、动物化石及碎屑超10万件,另有数以万计的植物遗存和少量木器、骨器及其他遗存。此外,遗址还发现了人类用火、切割、刻划、琢制等痕迹,全面立体地反映了特定时段的早期人类社会真实图景,是旧石器时代延伸历史轴线、增强历史信度、丰富历史内涵、活化历史场景的最佳例证。
资阳濛溪河遗址地理位置图
记者了解到,为筑牢防御暴雨洪水的安全防线,今年2月,资阳乐至县启动了濛溪河流域河道治理工程建设,总工期36个月,共5段防洪治理工程。另外,今年8月17日,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资阳市博物馆联合打造的资阳濛溪河遗址微型“博物馆”正式亮相,将濛溪河遗址的大量发现进行了一个分类概括,尽可能地陈列出有代表性的遗物,通过科学展陈,让公众在遗址现场有更完整的参观体验。
此前,资阳濛溪河遗址还入选2023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并入围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图片来自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