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轨对家庭成员的影响,不只是在当下、在夫妻关系之间,年幼的孩子亦受到影响。
当问题发生后,当成年人自顾不暇时,年幼孩子也发展出各种方式应对内心的伤痛。
8岁的柒柒二年前来到心理咨询室,给人D一印象是灵巧可爱的小精灵。
让人难以想象她存在父母所说的严重的情绪和行为问题——性子急、没耐性、莫名发脾气、大叫、耍赖,和同龄人相处时缺乏安全感,敏感、爱生气、发脾气甚至打人,多次被幼儿园老师投诉。
柒柒对沙盘游戏很有兴趣,但对咨询设置给自己带来的限制常感到愤怒:
她觉得每次一小时、一周一次,很不合理,还没玩尽兴,就得离开,想玩时又玩不了,要等待;渴望掌控,希望自己的需求完全被满足,若咨询师拒绝,就觉得是故意不帮她的……
因此,反复试探咨询的边界,对抗咨询设置,时而在咨询室里闹着要出去,时而不肯离开,行为无序、混乱,试图越界,情感较强烈,交杂着许多矛盾、复杂又快速变化的情绪。
在不断澄清她对咨询设置产生的强烈反应与对抗背后所隐藏的想法和感受,并坚守咨询设置后,
慢慢地,柒柒能够用除发脾气以外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要,耐受住分离焦虑,一周后再愉快地过来。
在学校即使被同学、老师拒绝,她也不再那么生气,认为别人故意为难她、不在乎她的感受,与老师的对抗减少,跟朋友相处开始适度妥协、有商有量。
咨询看起来很顺利,柒柒的情绪问题和行为控制方面有了很大改善,顺利渡过幼升小,在校表现优异,升为班干部,与老师、同学相处友善,上课认真,基本不需父母操心。
但在家庭中,她跟父母的相处依然充满了愤怒,爱生爸爸的气,一会儿乖一会儿怒,拖拉严重。父母头疼不已,不知为何这个孩子如此难养。
柒柒对父母矛盾的心理状态与遭遇过婚外情家庭孩子的情况类似。在求证父母后得知,柒柒三岁时爸爸曾出轨近一年。
爸爸坦诚当时偶尔有带柒柒见出轨对象,柒柒 “很喜欢那个阿姨” ,相处融洽。
妈妈是家中蕞晚发现爸爸出轨的人,发现后情绪崩溃,经常吵架、闹离婚,但都尽量避开孩子,在孩子面前努力维持表面和谐。
后来爸爸跟出轨对象断了,回归家庭,夫妻关系日渐好转。当时柒柒还小,活泼可爱,无忧无虑的。此事就成了爸爸妈妈间的隐秘,不曾再提及。
当此事在家庭中摊开后,一段时间,柒柒在沙盘中也开始更鲜明地表达无法原谅爸爸,生爸爸的气,用沙具“还原”她脑海中爸爸出轨、跟别的女人生小孩、另建家庭的情景,
“亲亲”“生小孩子”“丑陋的小孩儿”,觉得爸爸跟阿姨的关系“很奇怪”“不知道怎么说”“就是奇怪”,担心爸爸会抛弃妻女。
慢慢地,她能清楚自己心里既恼怒爸爸对妈妈、对自己、对家庭的伤害,不在乎妈妈和自己的感受,也恨爸爸让自己被迫当了“同谋”,“一起”欺骗、背叛妈妈。
柒柒对爸爸有强烈的恨与怨,同时又极度渴望爸爸的爱与关注,若未能及时满足,会恨爸爸不爱自己,感觉自己被抛弃,焦虑、恐慌,对象征“爸爸”的沙具摔、砸、打、咬。对爸爸爱恨交织。
柒柒对妈妈的感情,复杂而细腻。
一方面,她对妈妈内疚,觉得自己是爸爸的同谋,一起欺骗、背叛了妈妈,也害怕妈妈的惩罚,时常在妈妈这里表现得温顺、黏人、讨好、“善解人意”;
另一方面,她又觉得妈妈可怜、弱小、无能,对此烦躁、忧虑,恨妈妈没抓住爸爸的心,觉得爸爸出轨是妈妈不够好而导致的,故也常对妈妈表现出无端的愤怒,对抗、不认可妈妈的一些管教和道理,但不会明显爆发出来。
这种情况,在成年个案中也时常遇到。
有些成年女性,自身条件非常不错,但对亲密关系感到莫名的恐惧,害怕承诺、害怕婚姻,担心在亲密关系中处理不好自己的情绪,对男性和关系的稳定性缺乏信任。
她们很多人努力淡忘儿时父母婚姻中的背叛,甚至记忆模糊,不确定父母一方是否真出轨或可以定义为“出轨”。她们对“背叛”“暧昧”格外的敏感,害怕一旦真正投入感情,爱会消失。
甚至有人在性与爱方面出现困扰,或表现出没有爱与依赖需要、充满性欲,或过度的爱与依赖需要、防御自身的性欲。性欲和爱难以整合,是分裂的。
咨询中,慢慢浮现儿时已忘却的父母婚外情的一些碎片:
某天放学回家,无意中撞破妈妈跟某些男人之间的一些不可告人的隐秘;爸爸跟某个阿姨、姐姐语言、碰触过于亲密……当时不清楚是怎么回事,但有种强烈的“奇怪”感。
随着长大,接触更多的知识、信息,那种奇怪的感觉更强烈了,她们试图搞清真相,也开始质疑出轨一方的父母,在认同父母方面产生困难,也对爱情、婚姻产生质疑。
有人在咨询中痛苦地问道:“确实恨,也无法原谅。很多人告诉我,唯有放下,才能解脱。没人知道这有多难,我比任何人都想放下但又做不到,就是很恨,很痛苦。”
也有人说:“我理解爸爸的难处与不得已,也知晓妈妈的痛苦。所以,不恨,不怨,仍爱。理解,但也无法原谅、难过,说到底,我无法原谅自己吧,若一定要恨一个人,我应该对当时幼小的自己更愤怒,而这才是让我痛苦的地方。”
面对父母的出轨,不同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方式去应对危机、保护幼小的自己,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防御方式。这一点将在另一篇文章中谈到。
面对染染内在的伤痛和外在的情绪行为问题,妈妈泪流满面,心疼女儿小小年纪就承受这么多,
爸爸也非常难过、自责,表示理解女儿的恨与挣扎,理解女儿的恨,允许女儿恨自己,自己欠女儿一句“对不起”,愿意慢慢陪伴女儿走出伤痛。
恨一个人,无可无不可。恨并没有那么不能接受或可怕,即使恨也没关系,不能原谅也没关系,我们也并不会因恨就毁了自己,不是吗?
理解内在的恨,看到受伤的自己,有意识地体验、理解内心爱恨带来的冲突,
那么,即使内心有恨、有愤,也不会让恨分裂了自己、愤淹没了自己,变得偏执、无能,我们将更涵容——想爱就爱,想恨就恨,更具弹性——恨的时候也可以去爱。
我们依然有能力、有机会与自己和解,可以恨,也可以去接受爱、去给予爱,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申明,出于心理咨询保密原则,来访者相关信息已做必要技术处理。】
·听说吧心理咨询中心-高级心理咨询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沙盘游戏咨询师
·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专业委员会会员
·广东省心理学学会会员
·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会员
·广东省妇联“维权服务站”心理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