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
01广汽集团宣布即将发布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采用可变轮足移动结构,续航达6小时。
02除广汽外,特斯拉、小鹏汽车、比亚迪、长安、奇瑞等车企纷纷布局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赛道。
03然而,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曾断言,没有500亿投入做不好AI机器人。
04除此之外,车企在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上还需面临资金、技术、降本难题以及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挑战。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蓝鲸新闻12月24日讯(记者 李卓玲)继飞行汽车后,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也成为车企布局的热门赛道。
12月23日下午,广汽集团宣布,其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即将发布。蓝鲸新闻从广汽方面获悉,该人形机器人采用了可变轮足移动结构,拥有四轮足、两轮足两种模式;在广汽全固态电池的加持下,该机器人续航将达6小时。对于该机器人后续会否卖给个人等更多消息,广汽方面人士对蓝鲸新闻称,等本月26号发布。
广汽并非首个进军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的车企。入局更早的特斯拉,预计其人形机器人Optimus将于2025年开始限量生产,后续将卖给个人。据悉,特斯拉目标年产10亿台,欲拿下10%以上的市场份额。
在特斯拉背后,除了广汽外,包括小鹏汽车、比亚迪、长安、奇瑞等车企纷纷采取或直接下场、或投资等方式,涉足这一赛道。不过,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曾断言“没有500亿投入做不好AI机器人”。那么,切入如此烧钱的赛道,车企意欲何为?除了资金外,车企下场造人形机器人还会面临哪些难点?
跟风特斯拉?
“目前行业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趋势,智能汽车‘在路上’被叫智能汽车;‘升上去’就是低空产业、飞行汽车,很多低空产业的核心技术来自汽车智能化;如果把汽车‘立起来’,就是大家讨论的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近日在“大军山·智能汽车科技大会2024”上指出,汽车智能化的边界在进一步拓展。
此番言论,一定程度道出了目前汽车制造企业跨界的两大热门趋势:低空经济和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普遍被业界视为后者的终极形态。
以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为例,今年11月以来,车企在这一赛道的布局消息开始密集起来。
11月6日,小鹏汽车发布全新AI人形机器人Iron。该机器人以真人1:1的比例打造,身高达到178厘米,体重70公斤。在身体构造上,它拥有62个全身主动自由度和15个手部可动自由度。
图片来源:蓝鲸新闻摄
同月15日,长安汽车在广州车展上宣布,将在机器人领域开展类人机器人、汽车生态机器人等相关产业布局,并将在2027年前发布人形机器人产品。
今年12月13日,“比亚迪招聘”官微发布了一则25届具身智能研究团队专场招聘消息,该招聘面向2025届全球高校硕士、博士毕业生。据悉,比亚迪具身智能研究团队目前已开发完成工艺机器人、智能协作机器人、智能移动机器人、类人形机器人等产品。
再到此次广汽宣布其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即将到来。而半个月前,广汽才首次公开展示其自主研发的第二代具身智能机器人。广汽彼时称,在三维立体交通方面,广汽研究院研发了飞行汽车,地面移动出行广汽布局了乘用车、商用车等,而最后一公里的移动出行+室内外服务就是通过机器人来实现。
在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上,特斯拉这步棋下得更早一些。据悉,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概念于2021年8月首次提出,次年9月原型机首次亮相。2023年3月,Optimus首次展示了稳定步态行走与双手抓取动作;同年12月,特斯拉发布Optimus 2代,稳定性、灵活度、速度、轻量化等方面均实现提升。截至今年12月10日,特斯拉更新Optimus户外盲走视频,复杂环境应用能力增强,未来将配合视觉方案、优化步态。
特斯拉CEO马斯克曾多次强调,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项目将比其汽车业务和FSD更有价值。在其此前规划里,将来人形机器人将成为工业主力,数量有望超越人类,预计达到100亿-200亿。特斯拉目标年产10亿台,占据市场10%以上份额。其成本控制在1万美元左右,售价预计2万美元,这将为特斯拉带来25亿-30万亿的市场。
另据光大证券研报指出,作为被马斯克誉为“未来数量超人类总数”的人形机器人产业,机构预计至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7万亿美元。
前景可期但烧钱
在巨大的市场潜力下,资本已提前狂欢。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不完全统计,今年1月-10月,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共发生69起融资事件,公布的融资事件总金额折合人民币超过110亿元,融资大部分集中在人形机器人本体领域,其余分布在通用具身大模型(即机器人“大脑”)、关节模组、传感器等领域。
尽管前景可期,但在业界看来,对于主业为造车的车企而言,涉足这一领域会面临多重挑战,首先就是资金关。
在今年11月6日的小鹏AI科技日上,何小鹏曾指出,做AI机器人比AI汽车更难,集成度要求更高,没有500亿投入做不好AI机器人。而此前,行业对于造车的门槛主要说法在400亿左右。
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对蓝鲸新闻表示,人形机器人产业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产业链还相对不成熟,在成本高企和还未大规模商业化量产之前,布局这一赛道非常“烧钱”。
在门槛上,张翔分析,企业要有足够的研发资金,人形机器人涉及众多零部件,而且很多结构都还处于一个创新阶段,背后的成本非常高。其中,在机械设计方面,人形机器人需要模拟人做动作,手关节这块机械结构特别复杂,设计周期非常长,背后是大量的技术积累和资金投入;再者是人工智能技术,人形机器人需要像人一样的思考,像人一样理解语言,然后去做反应、动作,去完成工作,背后同样意味着高研发投入。
马斯克今年11月曾发帖称,特斯拉正在改进Optimus机器人的设计,以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瓶颈问题,“Optimus已经在工厂里执行一些任务,其能力范围正在迅速扩大。目前最困难的部分是改进Optimus的设计,使其易于制造,并配备复杂的供应链,以便能够大量生产。”
除了资金、技术、降本难题外,市场竞争也在加剧。据悉,目前布局这一赛道的玩家众多,除了Figure、Agility、智元、宇树、乐聚、优必选等为代表的机器人主机厂商外,还有英伟达、谷歌、Open AI等科技大厂,华为更于今年11月宣布与16家合作伙伴签约,推动具身智能应用落地,机器人是具身智能最重要的方向。
“在过去一段时间,很难评价行业里的机器人,因为有非常多的公司,有些公司做得非常不错。给他们的建议就是把技术做好,全面性要好;第二是多融钱,因为以前融的钱太少了,都是按亿人民币来算,根本承受不起机器人全局性的研发。可能在单点、双点研发是足够的,多点研发是不可承受的。”何小鹏日前受访时曾指出,这是一个最后比耐心、比实力、比财力、比运气,比很多项的综合的竞争,也是一个马拉松规格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