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这是我在北大的最后一堂课”

昨天下午,一个寻常的冬日午后,阳光从窗户斜穿入北京大学哲学楼101教室,在红棕色木墙上投下一片温暖的光影。如往常一样,这间可容纳150人的教室座无虚席,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阎步克讲授研究生课程《中国古代官僚等级制度研究》

图片

讲到历代车驾等级制度的一处时,阎步克的语气不自觉地带上了笑意:“‘仕宦不止车生耳’,这里的‘车生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做官了,车就会生出耳朵呢?这里的车耳,就是轓,是车的挡泥板。”一番图文并茂的解释后,阎步克打趣道:“做官做到一定程度,车上就会有这个挡泥板。”台下同学们也发出低低的笑声。一种有关知识、学问的愉悦情绪,在此间流溢。

图片


这是北大课堂中常见的场面,但对置身这片时空中的人而言,这一瞬的师生相得,或许便是值得一生回味的闪光时刻。

这,是阎步克退休前在北大上的最后一堂课。


 同学们在课后发朋友圈留念,滑动查看更多 

在北大各种版本的好课推荐名单中,总有几门历史课被频繁提及:“中国传统官僚政治制度”“秦汉魏晋南北朝政治历程”。这些课程的任课教师都是阎步克教授。

阎步克自1988年7月在北大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至今,一直致力于魏晋南北朝古代政治史方面的教学和科研。

12月17日,阎步克在本学期开设的本科生课程《中国传统官僚政治制度》结课。讲台虽辞,学问长存。许多同学自发在社交平台发文记录这一时刻。
图片
图片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同学感想↓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北京大学视频号下的评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三个小时的光阴悄然滑过,阎步克停下播放的PPT,语气从容地告诉大家:

今天这最后一节课,除了选课的同学,还有很多外校、外地的同学来到现场。让我感觉教师生涯的结束是一件温暖、开心的事情。

掌声经久不息,映着窗外的暮色苍茫。同学们纷纷走上讲台献上自己准备的花束,排起长长的队伍请阎老师签书留念。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从教三十余载,幽默风趣是阎步克授课中最吸引学生的特点。诙谐的话语不仅令学生收获无数印象深刻的瞬间,更将个人经历和现实枚举融入其中,成为学生理解抽象历史概念的钥匙。

“在场感”,是外国语学院2024级硕士生曾申奥对阎老师课堂体验的概括形容。“那份蕴含于老师言行举止间的智慧与幽默,在授课现场尤为亲切可感,带给你完全不同于观看视频的沉浸式体验。”中学时期,对春秋战国历史着迷的曾申奥就已通过网络视频中对阎步克老师有了深刻的印象,《从爵本位到官本位》一书尤其为他打开了新的历史视角。真正有机会坐在课堂现场后,在场所有学生专注聆听、在老师的感染下时而爆发出哄笑的氛围,为他带来了知识上的独特愉悦,也逐渐消弭了他对历史学者威严形象的认知滤镜。

图片

言及《礼记》中的“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阎步克便拿出自用的古代形制的拐杖,满怀笑意地将自己的年龄套用在古语中印证,引得全场纷纷拍照。

对于历史学系2024级博士生李祎凝而言,阎老师对他感染最深的是其广博的知识视野和对跨专业跨领域理论的娴熟运用。在日常教学中,阎步克博采众长地吸纳政治学、社会学、组织学等多方前沿视角,从不困囿于单一的知识框架。阎步克曾提出,好的概念会成为有力的分析工具,鼓励学生超越生涩的理论,结合中国历史的实际,创制出一套更具有解释性,也更符合中国古代语境的概念体系,以更贴切、更深刻地诠释历史,观照这片土地与人民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图片

历史是一门延续文明、引导人类反思和认识自身的学科,教学的传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深受田余庆先生的影响,阎步克始终在一线教学中倾注大量心血,坚持在教学实践和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新的问题、产生新的认识。

作为本学期中国古代官僚等级制度研究的课程助教,历史学系2023级博士生洪景涛见证了老师不止一天备课到凌晨的工作状态。考古发现、文献记载、学术争鸣……历史的多元性在阎步克的课件中尽数收纳,以图文并茂、逻辑严密的方式呈现出清晰的知识脉络,力求在每一堂课有限的时空中,为听者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且细致入微的历史长卷,带领学生以兴趣为引,在中华文明千百年的长河中溯源而上、不懈求索。

图片

在阎步克的门下学生眼中,这是一位严格而慈爱的导师,魏晋南北朝史专业方向的大家庭也像一个“松散而亲密的同盟”,师门氛围一如课堂般融洽。作为领头人的阎步克,既会对学生提出较高要求,强调文章要实现广博与精深兼备,也注重让每一个人的个性得到最大程度的舒展,给予学生充分的选题自由,培养学生自己的问题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而一位优秀的师者和学者,不仅在学术上有着深厚的造诣,更能用自己的热情和真诚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面对请教问题的学生,阎步克总会无私坦诚地分享自己的所有见解,鼓励学生日后与他分享新的研究成果,更会无比认真地回应课后纵使是人山人海的签名请求,一笔一划地在日期与姓名旁落下郑重的“赐读”二字,献上对每一位读者的尊重与感激。

图片


讲台上的“完美主义者”

“大学讲台对我来说太神秘了,一时望而生畏,只能勉力为之。”初登北大讲台时的情景仿佛还历历在目,转眼间,阎步克已在讲台前耕耘三十六载。

每个学期,他都如期而至,为学生开设一系列富有深度和广度的基础课与通识课。他的课程也总是供不应求、座无虚席,有些北大学生甚至从大一就期待能够选上阎老师的课,然而临近毕业也未能如愿;稍晚一些到达教室的学生,常常发现座位已满,只能站在角落聆听。

每当课程结束,教室里总是人头攒动,学生们纷纷围上前向阎步克请教问题。他也总是耐心细致地解答,常常耗费数小时才离开教室。阎步克说:

这么多年的教学生涯,带来很多快乐,在课堂上忽然察觉到自己的讲授让全场全神贯注了,那种感觉就很美好。

图片

听过阎步克讲课的人,总对他的PPT印象深刻。2000年左右,出现了PPT教学的新技术,阎步克率先学习采用,他把这归结为自己的“动手”兴趣:“比起历史学来,我更喜欢那些需要动手、跟电器有关系的东西。”参加了学校的POWER POINT培训后,阎步克便开始动手制作“中国古代史”这门课的课件,为此,他整整忙了一个夏天。开学后在课堂上试用,学生的反响非常好,甚至一些之前听过这门课的同学又来听一次。

图片

新冠疫情期间,阎步克赴北美探亲,不料因航班停飞而滞留。面对13小时的时差和14000公里的距离,阎步克仍坚守在教学一线,以“线上主播”的身份,搭建了一节节跨时空的网上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三门精彩课程。

图片

阎步克经常思索如何才能让PPT表达更加鲜明、样式更加美观,对PPT再三修改,有时在屏幕前备课到凌晨五六点,简单休息洗漱后便去赶早上八点的课程。课后,他还会对PPT进行加工,修补新发现的瑕疵,依据每年课堂反馈不断调整。2020年,他针对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新特点,重新制作了近600张幻灯片。即使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心血,他也乐在其中,“因为讲课时更明快流畅了”。在课堂上给学生传达好的教学内容,是他精益求精、不断改进课程内容的最大动力。

从自己课件中的大小疏漏、字字推敲到回复日常邮件、“较真”学生论文中的标点符号和注释规范,阎步克将严谨和一丝不苟贯彻到教学、治学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在阎步克看来,讲授历史学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历史与文明传递的途径。

现代社会的高等教育日益发达与普及,本科学习逐渐变成了一种素质教育。历史专业提供了一种特别的训练,让我们通过回溯人类文明历程,而了解一种寻求知识的手段与途径,深化对生活与社会的理解。拥有这种素质,对未来职业生涯会有无形的帮助。


“捂热”一块历史学的“石头”

1978年,阎步克从北大荒来到北京大学报到,那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二年,他靠着背得滚瓜烂熟了的百十来页复习资料,考上了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然而,他所在的中学不开设历史课,大学之前,他一天历史课也没上过。

初入北大时,阎步克也曾感到迷茫,入学后有好一段,他不知道如何读书做笔记,下课了也不知道干些什么。进入历史研究,对阎步克来说是一个跟着感觉走、跟着思考走的过程。

北大也适时地给予了阎步克历史学的启蒙。在北大的课堂上,阎步克接触到各位老师、学者,他们的道德文章令人景仰;图书馆里的浩瀚书籍让他惊叹世界之大;北大的自由空气,使人耳目一新。阎步克坦言:

我最初对历史并没有特别的兴趣,但哪怕是一块石头,放在怀里捂久了,也会热乎起来。

在潜心研读中,历史这块“石头”越捂越热,成为阎步克心中的一颗种子。

大三时,阎步克写了一篇有关先秦“信”观念的文章,被《历史研究》发表,这成为他投考研究生的一块“敲门砖”。阎步克在本科时曾听过田余庆先生的秦汉史课程,深为田先生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和深邃独到的讲授所吸引,所以打算考田先生的研究生。“壮着胆子上了田先生的家门,说自己想考研,又送上了发表的文章。当时田先生不置可否。第二次去的时候,田先生有了笑容,表示愿意接受,”阎步克说道。就这样,他开始了魏晋南北朝史的学习。

即使读了研,阎步克仍然感到对历史的学科传统缺乏理解。正是在与田先生的日常交流中,听着他对人物、事件的评判,阎步克摸索到治学门径。田先生对同学们的论文会非常认真地逐字修改,连标点符号也不放过,他常常教导学生,做学术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而不是为求发表去写一些“急就章”“宁愿有一些东西没有写出来成为遗憾,也不要因为写出来的东西不合格让自己后悔。”田先生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成为阎步克的学术标杆。

十年后,阎步克留在了北京大学任教,不仅研究历史学,也讲授历史学课程。这方讲台,一站便是三十六载。这个学期,阎老师开设的两门课程都先后迎来最后一课。在教学生涯的尾声,他深情寄语同学们:

希望你们在职业生涯结束的时候,也能有类似的场景。我相信,你们的勤奋工作、以诚待人,也能为自己赢得这样一个场面。

图片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那些春风化雨般的睿智与热忱,是一代师者的崇高风范,是陈酿般悠久醇厚的岁月,绵绵不绝地淌过阎步克的古稀之年。

图片

阎步克: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教授

学历与教学经历:

1982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学士;1985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硕士;1988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1988年在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任教至今;1993年任教授至今

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

主要担任教学课程:

秦汉魏晋南北朝政治历程

中国传统官僚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官阶制度

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

 中国古代官僚等级制度研究

 魏晋南北朝史研究

 中国古代史学史研究


主要著作:

《察举制度变迁史稿》,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1996 ,北师大出版社2021

《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中华书局2002

《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政治文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从爵本位到官本位:秦汉官僚品位结构研究》,三联书店2009

《服周之冕:〈周礼〉六冕礼制的兴衰变异》,中华书局2009

《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酒之爵与人之爵:东周礼书所见酒器等级礼制初探》,三联书店2023

《席位爵与品位爵:东周礼书所见饮酒席次与爵制演生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24
图片
图片


图片

来源 | 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文字、编辑 | 刘文欣、尹乐怡

图片 | 曹梦瑶、翟梦坤、卢赞

排版 | 唐儒雅

责编 | 曹梦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