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博览·财富》|古画中的寒冬雅韵

作者|张春岭

文章|《金融博览·财富》2024年第11期

图片

在古代,冬日读书、会客、品茗、对弈等都是常见的活动。在静谧的冬日,人们约上三五好友,在人间烟火中体验诗意生活。
上述这些活动也会体现在画作上,让我们一起走进古画,探寻古人充满诗情画意的冬日世界。

寒冬之景

寒冬之景宛如一首静谧的诗、一幅空灵的画卷。在范宽的《雪景寒林图》中,群山壁立,气势苍茫。白雪覆盖下的山峰,巍峨起伏,层峦叠嶂。山脚下,村落屋舍掩映在树林中,一人倚门而立,似在欣赏这奇妙的雪景,沉醉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境之中。

图片

在燕肃的《寒岩积雪图》中,亭戴雪帽,老树寒疏,山村洁白,溪水冰结,孤舟停泊。远处水岸两旁的小桥上,策杖、挑担的二人给雪景增添了几分生活气息。在燕肃的《关山积雪图》中,群山白雪皑皑,茅庐、古寺点缀其中,分层有致。山间栈道上正走来一队人马,这洁净幽深之境,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

图片

在元代画家黄公望的《九峰雪霁图》中,画中群峰紧凑而尖耸,呈现出明显的丹霞地貌特征。画家以独特的笔触勾勒出山峰的形态,有的像宝剑直刺云霄,有的粗壮敦实像石柱擎天,有的孤立高耸如春笋破土。近景中部山峰像一只巨头怪兽,后面蜿蜒起伏的山岭与远山相连,山上一丛丛枯木参差错落,岩壑奇特幽深。山周围环绕着一条溪流,用淡墨色一抹而过,几间房舍依山傍水坐落于山坳中,周围丛林茂密。

读书会客

冬日虽酷寒难耐,但却为寒窗苦读的士子们提供了安静的环境。南宋佚名画家所作的《雪窗读书图》中,小屋藏于岩壁树木之下,偏僻静谧。屋内的士子专心致志,打掉窗户上的积雪,开窗借光展卷读书。小院大门紧闭,还用棍子撑住,足见院主人不想被打扰。在这冰天雪地中,院主人埋首于经史典籍之中,或许是在寻求心灵的慰藉,又或许是在为未来的飞黄腾达默默努力。正如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所写的“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冬日苦寒,却无法阻挡士子们对知识的渴望。

图片

明代画家萧云从的《雪岳读书图》更能让人感受到冬日读书的宁静。不大的屋子隐于雪松之中,屋顶的白雪使小屋与周围的雪松融为一体。唯有打开的窗户和端坐于窗前的士子,让人感受到小屋的存在。在这远离喧嚣的地方,士子们沉浸在书的世界里,享受着冬日的宁静与知识带来的温暖。

有人喜欢在安静的冬日里独自读书,寻找内心的宁静,也有人喜欢在冬日里与朋友相聚,以棋会友,畅谈人生。南宋夏圭的《雪堂客话图》便是这样一幅描绘冬日会客场景的佳作。画中村舍被皑皑白雪覆盖,树木萦绕,下临河流,河上一小舟漂浮,应是来访客人所乘之舟。画中环境幽雅,屋内两人对坐弈棋,寥寥几笔便将人物对弈时的专注神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这寒冷的冬日里,朋友间的相聚和交流,为生活增添了一份温暖和乐趣。

总之,冬日里,读书会客成为古人的一种雅事。无论是独自静心苦读,还是与朋友相聚畅谈,都体现了古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在古画中,我们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古人在寒冬中的那份宁静与温暖,以及对知识的执着和对友情的珍视。

围炉活动

在古代,冬日围炉活动充满了雅趣。窗外冰天雪地,也许还有呼号的寒风,而此时,一盆炉火带给人们的不仅有温暖,还有欢快。乡间至今还有“见火不烤,一场大罪”之说。围炉活动不仅是一种消遣方式,更是古人在冬日里追求诗意生活的体现。在静谧的雪天,人们约上好友或与家人围炉而坐,饮酒煮茶、品茗对弈、博古赏画,在人间烟火中体验着诗意的生活,感受着冬日的温暖与宁静。

马远的《寒岩积雪图》呈现出古人围炉煮茶的场景。皑皑白雪覆盖山峰、溪岸、楼阁和树木,银装素裹,天地苍茫,山林幽寂。长松挺立在庭院中央,屋宇周围梅花绽放,为静谧的寒夜增添了生机。屋内案上摆放几本书籍,烛光暗弱,二位文人围着火炉相对而坐,火炉上煮茶正沸,一童子在旁侍立。

明代唐寅的《品茶图》描绘了冬日文人读书品茶的景象。寒林中草屋三楹,主人坐于案前读书,一童子蹲于屋角扇火煮泉。侧屋桌上置有茶壶与茶瓯等茶具,整体呈现出文人悠闲的山居生活。

图片

陈枚的《月曼清游图》描绘了宫廷嫔妃们围炉博古的场景。华屋楼阁中,妇人闲聚一堂,赏画赋诗。图中有8位女子,一位年长女子坐在椅子上,两个年轻女子一个帮她撑画,一个为她讲解。画面中央,嫔妃们正在为一件青铜鼎着迷,谈得饶有兴趣。还有两个女子,一人抱来一件青铜器,一人则抱来6件卷轴画。画家以工细流畅的线条和亮丽鲜活的色彩,将嫔妃们描绘得身材修长、体态轻盈。窗外叶子凋零的残枝和屋内取暖的火盆,巧妙地暗示了季节。宫廷嫔妃们的围炉博古活动,展现出富贵的冬日风尚。女子参与书画鉴藏活动在古代很少有记载,而这幅《月曼清游图》反映了宫廷妇女的鉴藏活动,因此弥足珍贵。

图画消寒

春种、夏耘、秋收、冬藏。漫长的冬日里,古人减少了户外活动,藏在自己温暖的小屋中,以躲避寒冷的侵袭,等待春暖花开时节的到来。等待的日子漫长而无聊,于是各式各样的消寒图应运而生。消寒图是中国古代文人根据“数九”记日的方法绘制的游戏图案,它充满着传统诗意生活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意蕴,其不仅是一种游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变化的观察和对生活的热爱。以下是一些古画中常见的消寒图样式。

梅花型消寒图:被称为“雅图”,图上先画素梅一枝,梅花共八十一瓣。每天染红一瓣,到第九九八十一天时,花瓣全被涂染成了红色,可谓一枝红梅迎春风。

圆圈型消寒图:这是消寒图中最简单、最普遍的样式。根据画法与圆圈形状的不同,可以分成点九图、涂圈图和铜钱图。人们把涂抹的规则编成了一首民谣,歌词为:“上阴下晴雪当中,左风右雨要分清。九九八一全点尽,春回大地草青青。”

文字型消寒图:写九个双勾空心的汉字,每个汉字九画,象征九九八十一之数,供游戏者在八十一天内描红。最流行的九个字是“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此外还有“春前庭柏风送香盈室”“故城秋荒屏栏树枯荣”“雁南飞柳芽香便是春”“待柬春风重染郊亭柳”“庭前春幽挟草巷重茵”“亭前屋后看劲柏峰骨”等。

阴阳鱼型消寒图:其根据每日的天气情况,按照“上阴下晴,左风右雨,中间雪”的规则来涂画,很好地记录了“冬九九”中每一天的阴晴冷暖。

年画型消寒图:在河北武强年画《九九消寒图》上,画面右侧是八十一个铜钱图样,中部画着“老虎拉碾子”,还有一句歇后语“老虎拉碾子——不听那一套”。

(责任编辑:薛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