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全链精耕提升办案质效】以“闭环”促效果 “后半篇文章”越写越实

推动查办案件工作高质量发展,不仅体现在把每一起案件办成铁案、形成持久有效震慑上,更在于通过查办案件发现问题、促进改革、优化治理。落实“全周期”理念,吉林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发挥以案促改促治的标本兼治作用,努力做实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形成了从“零容忍”惩治到“常态化”整治的完整闭环。

图片

抓实以案促改,吉林市龙潭区纪检监察干部对江密峰镇南沙村机耕路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回访。朱建伦/摄

既深挖问题“病灶”,更开出对症“药方”

“聚焦近期船营区多个重点部门、多名关键岗位党员领导干部涉嫌违纪违法案件暴露出的突出问题,我们向船营区委制发了纪检监察建议书,推动其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净化基层政治生态。”为何不是针对具体案发部门,而是针对区委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吉林市纪委监委第十四审查调查室副主任邱勇向记者道出了原委。

按照吉林省纪委监委“运用‘全周期’理念打通审查调查和以案促改内在联系”的要求,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案件承办之初,就会统筹考虑以案促改工作。办案室在查办案件过程中,通过与审查调查对象谈话精准“画像”,深入挖掘案件特点、腐败成因,明确促改促治的方向和重点。邱勇介绍,这次制发纪检监察建议,涉及船营区多个部门多名干部,办案室逐一会同相关监督检查室剖析研判,对涉案单位开展专项调研,形成了船营区政治生态调研报告,为确保以案促改见真章、亮真招、出实效奠定了基础。

吉林省纪委监委第十三审查调查室副主任张晶介绍,审查调查室接到案件,就会调集“懂案件、会调研、善协调、通文字”人员专门组建以案促改工作专班,并将促改方案及工作要求传达到每名办案人员,确保将办案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工作专班反馈,为做好以案促改输送“弹药”。

深化运用案件查办成果,由个案剖析向类案分析拓展,是运用“全周期”理念提高办案质效的一个有效方法。其目的在于通过把握同类案件的特点规律,找准普遍性、系统性、行业性问题症结,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施治,不断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今年以来,省纪委监委围绕国企领域腐败案件开展类案分析,不仅发现选人用人存在突出问题,还梳理总结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设滞后、自主投资类项目存在风险隐患等国企系统的深层次问题。在省纪委监委监督推动下,省国资委组织有关国企,通过机构改革、建章立制等方式,从源头上一举扭转了国企系统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状况。松原市纪委监委按行业、地域、部门分类梳理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典型案件,截至目前制发纪检监察建议191份,推动完善制度159项,制发建议的案件数量占比达到案件总数的22.6%。

纪检监察建议做到精准有效,关键在于指出真问题、提出真建议。“议病”务须精准把脉,对照部门职责、监管规定、工作流程等查找弊端和漏洞,才能深挖案件背后的根本原因。省纪委监委在查办省农投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董某某案件时,发现其存在骗取银行综合授信行为,向省国资委指出“存在监管盲区”问题。“议药”更要具体对症,结合问题表现、实际影响、制度供给等分析整改方向和措施,保障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在查办吉林工商学院原党委副书记、院长郭某某案件中,先后向该学院印发918份调研问卷,详细了解学院在党的建设、选人用人及工程基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逐一提出整改建议。

为确保整改对策可检验、可操作,吉林省纪委监委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查办案件时,查清留置对象违纪违法问题后,与其开展“离点末谈”。谈话中,既让当事人从违纪违法者角度进行自我剖析,更注重分析其滥用职权背后的漏洞短板,提出相应意见建议,据此充实纪检监察建议书或工作提示函。

治病能否祛根,开出对症“良方”固然重要,按时定量“服药”同样重要。“纪检监察建议书是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的,不是可采纳可不采纳的。”张晶介绍,贯彻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完善纪检监察建议提出、督办、反馈和回访监督机制的部署,吉林省纪委监委制定《纪检监察建议工作办法实施细则》,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发挥以案促改领导小组作用,集中开展监督检查,看接收单位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问题整改、完善制度堵塞漏洞、健全制度规范权力等,跟踪评估整改效果;对敷衍应付、拒不整改的严肃问责,防止纪检监察建议“一发了之”,确保整改取得实效。

既持续强化震慑,更激励担当作为

“我没有坚持初心,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行为超越底线,走上了犯罪之路,辜负了组织和亲人的厚望。”吉林市铁路投资有限公司原董事长曾某在被告席上深刻忏悔,讲述了自己一步步走向违法犯罪深渊的过程。近日,吉林市纪委监委组织市属国有企业部分党员干部参加庭审旁听活动,在场人员深受教育警醒,表示认真汲取前车之鉴,决不触碰党纪国法的底线。

“变庭审现场为警示课堂,用身边事警醒身边人。”吉林市纪委监委宣传部部长高海宇向记者介绍,“警示教育中,我们注重组织与发案单位工作性质相近,或与被审查调查对象岗位职责相近的党员干部旁听庭审。因为工作相近,旁听者最能感同身受,警示教育效果特别好。”

案例是最好的“清醒剂”。充分发挥查办案件正本清源效应,吉林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运用“全周期”理念,将警示教育贯穿查办案件全过程各环节。在办案中,审查调查部门既查清个性问题,又挖掘共性原因;监督检查部门摸清案发部门情况,归纳行业特点;宣传部门留影留资,收集忏悔录等“第一手素材”。案件办结后,办案部门还要会同审理等部门及时剖析案情、撰写报告,提出警示点位。各部门全流程贯通配合,充分挖掘警示教育资源,实现了案件查办和警示教育的一体推进。

在宣布处分决定的那一刻,警示教育工作就已经开始了。吉林省纪委监委宣传部部长滕加鹏告诉记者,抓好处分决定执行,要将思想政治工作和组织关怀融入其中,既了解本人及身边同事对纪检监察机关严格执纪执法的认识、态度,还要让更多干部摒弃“看客”心态,从中受到警醒和感召,推进处分决定“一张纸”到警示教育“一堂课”的延伸。

警示教育一头连接“不敢腐”,一头连接“不想腐”。做好警示教育,既需要强化“警”的震慑,更需要提高“教”的实效。实践中,吉林省各地注重结合案件特点,通过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用好案情通报和忏悔录、参观警示教育基地、观看警示教育片等方式做实警示教育。为防止“大水漫灌”,一些地方还通过违纪违法人员现身说法、审查调查人员解读案例等形式,深刻剖析违纪违法人员违纪破法的心路历程,促进党员干部知敬畏、守底线,从灵魂深处铲除腐败滋生的思想根源。在警示教育和政策感召下,今年1至11月,全省已有277名党员干部主动投案,选择相信组织,积极认罪悔错。

与此同时,吉林省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准确规范运用“四种形态”,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细化容错情形,从动机态度、客观条件、性质程度、后果影响、挽回损失等方面对能否容错进行综合分析研判,该容的大胆容、精准容,不该容的坚决不容,推动形成敢容真容、严格纠错的浓厚氛围。

对于受到处理但仍担任职务的干部,吉林省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不抛弃不放弃,认真开展受处分干部回访教育,既监督处分决定宣布、执行等工作,避免“打白条”现象,又传递组织关爱,强化教育挽救,激励受处分干部从“有错”变“有为”。有的受处分干部表示,“没想到受处理后省纪委监委能回访跟踪,感觉非常温暖,衷心感谢、感恩组织的关心,以后还要努力干事。”

既保障整改落实,更引领治理提升

供热是东北地区每年冬天都要面临的大考。“烧得好,日用不觉;烧不好,日子难熬。”这是吉林群众对供热的真切感受。为确保供热效果,吉林省纪委监委聚焦供热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严肃查处了长春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史某某、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原局长褚某某等典型案件。在此基础上,省纪委监委牵头在全省范围开展了供热领域专项治理,推动以案促改促治工作做深做实。调查数据最能说明问题——本轮供热季,全省相关投诉举报量较上一轮下降37.5%,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这次以案促治取得明显成效,关键在于找准了‘责任’这个重要原因,明晰了各方的职能责任,就为整改指明了方向。”省纪委监委第一监督检查室副主任卢政宜介绍,以往也查处过一些供热领域的案件,但供热工作点多面广,不是一家的事,相关部门各自职责不清、既有交叉又有空白,以案促治难以深入推进。为此,省纪委监委通过多次摸底调研,根据各方“三定”方案厘清职责,明确了属地党委、政府的领导责任,发改、住建、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部门的行业监管责任,供热企业的主体责任和各级纪委监委的监督专责,解决了职能交叉和监管空白问题,为整改深入开展打好了基础。

查办案件的最终目的是治本,每一起案件都是推动系统治理的宝贵资源。吉林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治”作为“后半篇文章”的落脚点,既找准问题提出建议,为案发部门整改问题引领路线指明方向,又通过约谈督促落实,压实责任保障整改治理落地落实。

仍以供热领域专项治理为例。为确保供热领域整改取得系统施治效果,吉林省纪委监委多次约谈省住建厅主要领导,要求履行好牵头责任。同时,召开市(州)纪委监委“一把手”会议,督促履行好监督专责。工作中,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约谈各级“一把手”300余人次,制发监督建议书100余份,督促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54次,推动各方各履其责,形成系统合力。

治理效果好不好,要看群众家里暖不暖。省纪委监委梳理分析全省各地市供热领域案件查办情况,并赴四平、辽源、通化、延边等地,深入供热企业和群众家中实地察看,督促解决了一系列整改不到位的问题。针对蛟河市部分区域居民遇到的弃供停暖问题,省纪委监委挂牌督办,在入冬前协调国企紧急接管改造,确保群众温暖过冬;针对通榆县、乾安县不达标供热不退费问题,省纪委监委要求属地纪委监委介入调查,问责10名公职人员,并责令企业如数退费共计627万余元。

“把以案促改促治做实,不仅体现在保障民生福祉上,也体现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上。”白城市纪委监委第五监督检查室主任张永波向记者介绍。去年以来,白城市纪委监委针对自然资源领域系列案件暴露的突出问题,督促市自然资源局统筹市县两级开展以案促改促治,排查资金管理、项目审批等38个廉政风险点、健全完善9项制度,保障耕地质量显著提升和粮食产量稳步增加。今年,全市实施土地整治项目46个,预计新增耕地12.51万亩、新增水田11.34万亩、新增粮食产能1.38亿斤。


(本文刊载于《中国纪检监察》杂志2024年第24期,作者:马直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