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99 人类为什么会「说谎」和「欺骗」?

图片

这里是万物生长FM

一档有关生命、死亡与爱的播客

讲述生命科学及一切

本期内容节选自播客万物生长FM的节目,为方便大家阅读,已通过AI进行文字转化总结。

   以下内容出自 AI,详细内容请收听播客内容  

图片


本期节目中围绕人类欺骗行为展开探讨,涵盖了谎言的定义、频率、原因、生理和心理过程,以及与遗传的关系等多个方面。

谎言的普遍性与频率
研究表明,99% 以上的实验参与者都会撒谎,只是频率不同。大部分人每天撒谎 0 到 2 次,其中 75% 的人符合这一情况,且撒谎数量呈正态分布。这意味着极少数人每天不说谎或说很多谎,而大部分人处于中间状态,且每天撒谎次数波动较大。
说谎的原因与场景
人们说谎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躲避他人、放松气氛、保护自己、给人留下好印象、保护他人、获取个人利益、为他人谋利以及故意伤害他人等。例如,日常生活中常见的 “改天请你吃饭” 可能是为了躲避他人的谎言;收到不喜欢的礼物却表示喜欢则是为了维护关系的善意谎言。
线上线下说谎的差异
虽然没有详细研究,但初步探究发现,79% 的谎言是当面说的,21% 是在网上聊天时说的。当面聊天时,人们可能因顾及身份等因素而更容易说谎;而在网上,尽管多数情况下身份可确定,但很多人会下意识认为网络具有一定匿名性,从而更易袒露真实想法,欺骗行为相对较少。
欺骗的定义与研究历史
欺骗是一种心理过程,即当事人有意让他人相信错误信念,以获取利益或规避损失,这与意志和意念密切相关。对欺骗的研究可追溯到达尔文 1872 年的稿件,他提到与某些精神状态相关的运动抑制部分时,严格意义上不随意的肌肉及不受抑制单独控制的肌肉仍可能活动且富有表现力。
欺骗的生理和心理过程
生理过程
大脑在欺骗时有决策、执行和反馈三个过程,包括收集信息、评估结果、抑制诚实反应、隐瞒真实信息、发出误导信息以及对欺骗行为评估等。同时,欺骗时大脑部分区域如杏仁核等会被激活,且杏仁核活动水平在第一次撒谎时最高,随着撒谎次数增加而下降,其活动幅度下降越大,下一次谎言可能越严重。此外,身体的自主神经系统、汗腺、血管、呼吸、血压、心率、眼睛等也会因说谎产生相应变化,这些变化可作为测谎依据。
心理过程
1981 年形成的欺骗四因素理论将心理和生理活动归为控制、唤醒、情绪和认知四类。控制能力对欺骗者至关重要,需控制语言、动作和表情以避免破绽;欺骗是复杂认知任务,说谎比说实话需更多时间准备和更全面认知;欺骗过程伴随着更强生理唤醒,如大脑相关区域波动增加;人们撒谎时会产生情绪变化,且为自己利益撒谎越多,对撒谎负面情绪越不敏感,容易形成消极循环。
欺骗与遗传的关系
通过经典双胞胎及其后代案例研究发现,反社会人格中的说谎等不良行为与基因相关,且能遗传给下一代。例如,2004 年英国研究发现婚姻不忠行为和性伴侣数量受中等程度遗传影响,分别约 41% 和 38% 与遗传相关,且两者遗传性状相关性较强,约 47%。不过,这些行为也受社会环境影响,且当时受技术限制,难以定位到具体基因,科学家推测复杂行为可能是多基因复杂作用结果。
病理性说谎
病理性说谎是一种语言障碍,患者常因脑器质性损伤、器质性病变或精神分裂症等原因,对外界事物幻想而随口说谎,无明显缘由或利益驱动,这类人群数量易被低估和忽视,需引起重视并积极治疗。
最后,谎言在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虽然无法避免,但可区分不同类型谎言。善意谎言在维护关系等方面有一定积极作用,而恶意或伤害性谎言应避免。人们应调整心态,正确看待谎言,尽量保持本心,不说大谎和伤害他人的话。同时,对于可能存在病理性说谎倾向的人,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测和治疗。

听友群加VX



完整版语音节目,可通过以下平台 

  @万物生长FM  

收听


图片


  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