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对华科技战难阻美企“接近”中国

参考消息网12月24日报道 《日本经济新闻》网站12月23日刊登题为《中美科技战的2025:国家碰撞、企业接近》的文章,作者是太田泰彦。文章编辑如下:

听到“云”这个词,您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名字呢?或许是Google Drive、iCloud和OneDrive之类吧。就是智能手机或电脑屏幕上显示成云朵的那个图标。

成为云服务基地的是数据中心。“狼吞虎咽”般汲取海量数据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也在数据中心这个“巢”中成长。这个“巢”里装满了芯片。换言之,芯片就是数据的“化身”。

这里存在着世界各国展开激烈的芯片竞争的本质。因为即使无法捕获虚拟空间中无形的数据,如果利用存在于物理空间中的芯片,就可以对贸易实施管理,对工厂加以控制。

为了应对与美国的竞争,中国正在增强数据处理能力。

2022年2月,中国启动了建设信息基础设施的“东数西算”工程,计划推动原本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广东等东部地区的数据中心分散到多个地方。

无论是美国五大科技企业GAFAM(谷歌、苹果、Meta、亚马逊和微软)的服务,还是中国的“东数西算”工程,如果没有先进的芯片都无法实现,也不可能开发出尖端AI。正因如此,世界各国才将芯片定位为战略物资,竭尽全力在国家层面加以管理。

美国政府为防止芯片产品和技术流向中国,建立了很高的出口管制壁垒。与此同时,它还试图将拥有最尖端技术的企业吸引到美国本土建厂。台积电、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就是代表性事例。

如流水般源源不断注入补贴的不仅仅是美国。还有以德国为代表的欧盟各国,英国和印度,以及以新加坡为首的东盟各国。台湾、韩国和日本想要实现的目标也都相同。

每个国家和地区都雄心勃勃,希望在自己境内拥有制造先进芯片的能力。而且,各国和地区与美国之间还存在微妙的竞争关系。日本设立政策性企业Rapidus,也是为了让日本在技术上实现自立。

由于无法从国外获得先进技术,中国正在加快自主研发高性能芯片。涉及的对象不仅包括芯片本身,还包括制造设备、材料、设计工具和各种软件。

凭借AI芯片迅速发展起来的英伟达公司的举动,印证了与中国融洽相处的美国企业的应变能力。据称,虽然美国政府限制AI芯片的对华出口,但英伟达开发了包含新一代尖端技术、略微降低性能、不违反规定的中国市场特供型号。

为英伟达制造芯片的是台积电。也就是说,即使在科技冷战的背景下,中美产业也有着切不断的关系,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供应链也没有中断。对全球芯片制造商来说,中国至今仍是最大的客户。

苹果公司也不例外。负责该公司产品组装的富士康虽然一度表现出要撤离中国大陆的姿态,但据称在观察情况的同时,又再次扩大了在中国大陆的生产。

政府担心国家的贸易逆差,但又不得不倾听企业的声音。2025年,区别使用“真心话”和“场面话”的美国科技企业的实际情况将浮出水面。

如果美国国内的实际情况被广泛知晓,日本、韩国和欧洲的企业也将毫无顾忌地对中国进出口。

围绕芯片的中美科技战,看起来是两个大国为垄断技术而展开对决的单纯格局。但是在这背后,被贴上“西方”标签的各国政府竞相在国内扩大补贴规模,在中国市场上抢占产品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