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路灯下舞向国际,华西都市报照亮“芭蕾女孩”姚启凤的逐梦之路丨时代的封面·人物

全文2499字,阅读约需8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14年前的秋天,家境贫寒的成都女孩姚启凤在路灯下苦练芭蕾,被华西都市报首席记者朱建国拍摄并报道。

02由于报道,姚启凤得到了慈善组织的捐助、多名芭蕾舞蹈界人士的支持,走上了央视舞台和国际舞台。

03目前,姚启凤正在川音舞蹈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致力于用舞蹈表达四川故事。

04她表示,想要通过武舞、戏舞融合,将四川传统文化搬到舞台上,让更多人看到。

05朱建国作为当时的报道者,一直关注着姚启凤的成长,期待她在毕业汇报表演中用舞蹈讲述四川故事。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封面新闻记者 吴冰清

华灯初上,川音舞蹈学院的排练室里,姚启凤对着镜子,比划着川剧的一招一式,琢磨着如何把这蜀风雅韵融入到她的舞蹈编排中。

14年前,姚启凤琢磨舞蹈动作这一幕,发生在路灯下。

2010年10月初,一个小雨的秋夜,昏黄的路灯灯光投射在成都大慈寺小广场上,无钱上培训班的姚启凤,在父亲的帮助下,将广场护栏当作练功房的把杆,苦练芭蕾基本功。这一幕,正好被华西都市报记者朱建国用相机记录了下来,成为感动全国的独家报道。

图片

2010年10月9日,成都大慈寺门前,因家境贫寒而无钱上舞蹈培训班的10岁女孩姚启凤,每天夜晚在路灯下练芭蕾。摄影朱建国

命运的齿轮由此转动。得到慈善组织的捐助、多名芭蕾舞蹈界人士抛来橄榄枝,走上央视舞台,以及在亚太电影奖闭幕典礼上和昆士兰芭蕾舞团同台演出……那是姚启凤学习舞蹈的第三年,对她来说,“从那时起,舞蹈的大门第一次真正向我敞开。”

这并不是一个关于奇迹的故事。看似偶然的背后,有一个普通女孩对心中梦想的执着、奔赴,也有一个记者对身边冷暖的感知、传递。

这是一个还在不断续写的故事。华西都市报创刊30周年之际,记者再度对话姚启凤,从舞者到舞蹈编导,刚念研一的她正探索着属于自己的身体语汇,未来,她想用自己的方式讲述四川故事,照亮传统文化。

图片

为了梦想

10岁女孩路灯下苦练芭蕾

至今,姚启凤仍清楚地记得14年前那个秋日的夜晚。

当时,天上还飘着小雨,一心想要练习基本功的她又来到了家附近的大慈寺门前。这里是成都闹市的一个空广场,也是她的“练功房”。铺上捡来的垫子,以广场护栏为把杆,以路灯为舞台灯光,10岁的姚启凤一遍一遍练习下腰、劈叉、平转等动作,偶尔,路过的行人会驻足观望一番。

图片

2014年春节,朱建国与姚启凤。

那一次的观众中,有华西都市报的摄影记者朱建国。“我几次路过,都看到这个女娃娃在那里练功,直觉告诉我,这背后有不一样的故事。”当晚,朱建国拿着相机,拍下了姚启凤路灯下练舞的照片,刚拍了一张,却被父亲姚永中阻止了。在交谈中,朱建国得知,这个热爱芭蕾舞的小女孩家境贫寒,父亲拿着低保,母亲在商场打短工,每月收入不到千元。没钱上舞蹈培训班,只能通过DVD自学,没有场地练功,就在广场上自己练习。

接下来几天,朱建国每晚蹲守在广场上,挖掘路灯下练舞背后的故事。他走进小女孩一家“蜗居”的老房子,拍摄记录更多细节:捡回来的舞鞋、摞起的奖状……为了避免单一信源“编故事”的风险,他还找到社区进行核实。

图片

2010年10月,华西都市报首席记者拍摄采访的这篇《无钱上培训班,10岁女孩路灯下练芭蕾》的报道感动了无数读者。

“我想通过报道帮助启凤实现她的舞蹈梦。”朱建国对姚永中说。但要不要让女儿的事情见报,姚永中犹豫了好几天。他怕给女儿招来非议产生负面影响,更自责没能给女儿更好的环境,但最后他同意了,他的心愿很简单:“如果有个老师看到报道,觉得娃娃可以栽培,愿意给她免费上课就好了。”

图片

报道圆梦

从路灯下走上了国际舞台

超乎姚永中的意料,2010年10月18日,华西都市报推出《无钱上舞蹈培训班 10岁女孩路灯下练芭蕾》,当天,报道便引起了强烈反响,不只全省、全国,还有美国、加拿大的越洋电话打来,希望帮助这个坚韧又懂事的小女孩圆梦。

图片

2010年11月,“芭蕾女孩”上央视舞台。

14年后,已24岁的姚启凤用“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来形容当时这篇报道给自己带来的变化。

成都资深芭蕾舞教练主动发来邀请,希望免费吸收姚启凤为自己的长期学员,并赠送她全套崭新的练功服和练功鞋;中国舞蹈家协会特别指派的工作人员来到成都,对姚启凤的舞蹈援助做了初步规划;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决定,每年资助5000元用于姚启凤的舞蹈培训,直到上大学……

“除了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让我开阔了眼界。”飞往全国各地,在各大卫视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登上中央电视台,和“芭蕾公主”侯宏澜共舞;受邀到澳大利亚,在第五届亚太电影奖闭幕典礼上和昆士兰芭蕾舞团同台演出芭蕾《向舞之梦》……“对我来说,也是从这个时候,舞蹈的大门真正向我敞开。”

图片

2011年11月24日,在澳大利亚黄金海岸举办的亚太银屏奖颁奖晚会上,姚启风与昆士兰芭蕾舞团著名演员瑞秋在晚会上献演《向舞之梦》。

从路灯下到国际大舞台,亲眼看了外面的世界,姚启凤想要学的更多了。“从舞蹈中感受到了真正的乐趣,我要一直坚持这条路。”姚启凤特别谈到了对她影响颇深的老师。“当年报道后,很多老师联系了我,其中就有邓平兰老师,我在她那里免费学习舞蹈6年,因为她,我爱上了古典舞,也感受到了舞蹈在编排过程中的魅力。”

每次接受采访,被问及未来的梦想,姚启凤都异常坚定:当舞蹈家。“从8岁选择学跳舞,我的梦想就没有变过,最开始可能只是一个模糊的方向,一直向着那个方向走去,目标也逐渐清晰、具体。”

图片

追梦不停

想用舞蹈表达更多四川故事

姚启凤这个“清晰、具体”的目标,是编创出能够表达自己,同时又与时代共鸣的舞蹈——今年6月,姚启凤收到了川音舞蹈学院发来的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未来3年里,她将以舞蹈创作为研究方向,续写自己与舞蹈的故事。

大家都觉得,姚启凤是幸运的。从最初被报道,到受到各界关注和帮助,一路升学,向着自己的梦想迈进。但在聚光灯之外,这条追梦之路并非坦途。

“高三时艺考失利,对我打击挺大。”失败的经历,让姚启凤意识到,自己的个子在舞台上没有优势,是不是该放弃?有三个月的时间,姚启凤选择与舞蹈“隔离”,“最后发现自己放不下。”也是这一次,姚启凤冷静下来,平衡内心声音和客观现实后,她选择了舞蹈编导专业。

在大二时,姚启凤尝试编过剑舞,照搬教材上的动作让她觉得“空洞”。能不能找个地方采风,让每一个动作有属于自己的表达?大四的寒假,姚启凤独自一人跑到峨眉山拜师,潜心学习了两套基础剑法。

这一次,靠着自己的思考和探索,舞蹈再一次为她打开了新的大门:“四川这么多传统文化,我想好好利用起来,通过武舞、戏舞融合,把一些蒙尘的东西搬到舞台上,让更多人看到。”除了平时上课、周末勤工俭学外,每周有两天,姚启凤会坐近两个小时的地铁,从新都到温江,学习黄林武术。

在姚启凤看来,14年前,朱建国以镜头为载体,讲述了小小角落里她的故事,从此改变了自己的一生,如今,她想以舞蹈为载体,让四川本土文化有不一样的表达。

12月18日,华西都市报创刊30周年前夕,再度见到当时拍摄自己的记者朱建国,姚启凤难掩激动。

图片

2024年12月,朱建国与正在川音舞蹈学院读研的姚启凤再次合影留恋。

朱建国的电脑里,特意给姚启凤建了一个文件夹,一张张图片、一个个表演视频,从2010年至今,一直记录、见证着姚启凤的成长点滴。这次见面,两人还聊起了未来关于川剧的舞蹈化呈现。姚启凤定下了约定,邀请朱建国观看她两年后的毕业汇报表演,“我要用自己的方式讲述四川故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