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李延平
“排除了一些安全隐患。”“小区环境变好了!”“邻里纠纷也少了很多。”12月13日,当问及小区里的变化时,家住西宁市城北区小桥大街街道建设巷社区33号原农牧机械厂家属院的朱和寿脱口而出。
建设巷社区33号原农牧机械厂家属院,建于1986-1994年,属于老旧小区,停车难是困扰居民的老大难。11月中旬,经社区、网格员、院内党员代表、居民多次协调无果后,上报小桥街道办事处,通过召开居民议事会,于11月底解决了停车难的问题。居民议事会决定由党员代表、楼栋长、热心居民成立车辆自管小组,在门口值班值守,与此同时,小区内规划停车位55个。
为何停车难问题迅速得以解决?33号院里到底藏着怎样的“大乾坤”?
“是因为‘四元四色’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四元四色’分类分级处置是指‘网格+N、社区(村)、街道(乡镇)、区’四个问题排查发现单元,‘红、橙、黄、蓝’四个警示等级,简单地说,社区处于‘二元’,向下连着网格员,向上连着街道,遇到问题时自己能处理的自己处理,不能处理的向街道反映。”建设巷社区党委书记张丽解释。
城北区在开展“有诉必应马上办”机制创新工作过程中发现,群众反映的问题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各种诉求,另一类是矛盾纠纷,有些相互交织。群众诉求得到有力解决的同时,矛盾纠纷随之突显出来,不利于平安建设。以此为着力点,城北区制定出台“四元四色”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在“四元四色”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中有一股至关重要的力量,就是像朱和寿一样许许多多的网格员。“我是一名党员,退休后一直担任网格员,小区里大大小小的事儿都清楚,容易发现问题,也能尽早解决。这不,现在又增加了新‘职务’,车辆自管小组成员。”朱和寿边指挥停车边说。
说话间,张丽拿出《“四元四色”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台账》,打开关于33号院停车位纠纷的记录,纠纷概况、等级、排查时间、处理情况等信息一目了然。“现在矛盾纠纷的处理不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部门的事儿,而是全区上下的联动、资源的共享,发现问题更及时更全面,处理问题更精准更有效。比如我们需要法律相关的专业人员,就可以报街道协调处理。”张丽补充说。
城北区“四元四色”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实施四个多月来,在探索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完善线上与线下、属地与行业、政府与社会力量相融合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实践中取得了积极成效,实现基层治理上下联动、同题共答、一体推进。
11月21日,城北区召开平安北区建设“四元四色”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百日攻坚”行动专题会议。“百日攻坚”行动整合“双联动”“党员来敲门”“流动小板凳”等问题发现渠道,分级收集问题至区级无差别受理平台,实现问题发现的“多口归一”,通过全区矛盾纠纷“大起底、大排查、大化解”活动,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把原来的矛盾纠纷“糊涂账”变成“明白账”。
全区共排查发现涉及物业服务、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安全隐患等12类矛盾纠纷2648件,通过有效整合行政资源和社会力量分层递进化解矛盾2565件,化解率96.87%。尤其在物业服务、婚恋家庭等多发领域,矛盾化解成功率得到较大提升,劳动争议、消费维权、安全生产等行业性矛盾纠纷排查发现率大幅提升。
基层治理涉及面广、环节众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体系化建设上下足绣花功夫。城北区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深化对基层治理的探索,正在积极搭建“一中心两平台”工作体系,全方面收集信息,进行汇总、分发、办理,建立快速研判、提级办理、跟踪问效、督查督办等配套措施。
“城北区把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摆在突出位置,聚焦基层治理的关键点、细微处,从生动鲜活的基层实践中汲取智慧,在‘有诉必应马上办’机制和平安建设贯通上实践和探索,初步建立‘四元四色’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从而最大限度释放基层活力,用心用情用力呵护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城北区委书记陈永钦说。
编辑:殷海燕;
稿件来源:青海观察客户端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