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宁古城村遗址保护利用实践入选全国优秀案例

图片
图片
古城村遗址发掘区现场。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图片
古城村遗址发掘区。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12月23日,记者从晋宁区文物局获悉,“云南晋宁古城村遗址的保护利用实践”成功入选《全国基本建设考古和文物保护优秀案例》。
“十四五”以来,全国各地积极推进“先考古、后出让”制度,加强城乡建设中的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涌现出一批优秀案例。为总结推广地方创新方法和成功经验,更好地促进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展基本建设考古和文物保护优秀案例征集推介活动,从78项申报案例中,遴选了北京、山西、南京、湖北、成都、云南等21项优秀案例进行重点推介。位于晋宁区的古城村遗址考古发掘及文物保护利用项目,凭借“先保护、后利用”的发掘理念和整合多方优势资源协同推进基建考古工作成功入选。
聚焦关键区域关键遗址 强化保护利用
“十四五”以来,云南在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利用和传承,积极探索符合云南实际、有云南特点,同时又具有示范意义的文物保护利用模式,晋宁古城村遗址的发掘研究和保护利用实践,正是代表性案例。
古城村遗址位于滇池东南岸,是云南滇文化诸多贝丘遗址中保存较完整的一处,面积近10万平方米,堆积厚度接近7米。2019年,受古滇绿色康养健康城项目的建设影响,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古城村遗址进行细致的考古调查勘探工作,准确探明遗址核心区面积及堆积保存情况,发现重要居住类遗迹,为后续考古发掘区域的选择、遗址价值及重要性的准确研判提供了重要依据。
古城村遗址位于滇文化分布的核心区,是滇文化考古的关键遗址,对关键区域关键遗址保持持续关注,持续开展扎实的基础调查、勘探和研究工作,是古城村遗址最终得以妥善保护、取得重要成果的前提。
2021年,古城村遗址转为主动性发掘项目,并于2022年和2023年连续进行了两次主动发掘。后期经过对发掘资料的系统梳理和研究,对遗址的年代、文化属性、内涵、重要性等问题形成了阶段性的深度认识,为最终解决滇文化起源问题、完善云南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谱系奠定坚实基础。2023年2月,国家文物局在“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推进会上推介了古城村遗址考古工作成果。
古城村遗址成云南首个原址整体保护古遗址
古城村遗址最重要的考古发现是,揭露出由中心台地及外围壕沟和护坡共同组成的保存完整的椭圆形环壕聚落结构,充分展现了高原湖滨贝丘人群主动适应滨水环境的生存智慧和因地制宜、因势而建的聚落营建理念。这种聚落形态在目前已知的滇文化百余处遗址中是第一次发现。遗址形态的完整性、稀缺性以及遗址学术价值的重要性,构成了遗址价值最主要的核心要素。
在遗址如何保护的问题上,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相关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遗址所在地地方政府高度重视遗址的保护工作。通过开展实地调研、考察学习、专家论证、各职能部门综合协调等,最终作出停止遗址所在地块的项目建设,对遗址进行原址整体保护的决策,古城村遗址成为云南首个进行原址整体保护的古遗址,这也是云南第一个基建项目为文物保护让路的案例。2022年,遗址的保护规划编制完成,2023年3月,遗址被公布为晋宁区第六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9月被公布为昆明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整合优势资源 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遗址保护
古城村遗址是滇池盆地已知贝丘遗址中贝丘堆积保存最厚的一个,也是云南高原湖滨贝丘遗址的典型代表,发掘发现了大量独具贝丘遗址特色的遗迹及遗物,生动再现高原湖滨贝丘先民临水而居、泛舟滇池、捞螺捕鱼、狩猎采集的文化景观,是开展遗址保护展示和活化利用,讲好古滇故事的绝佳素材。遗址地理区位优越,向西距离滇池湖滨直线距离仅2千米,向西南距离石寨山古墓群和河泊所遗址仅8千米。周围有环湖路、昆玉高速等交通主干道连接昆明市区,有已建成的国立艺专旧址公园和在建的石寨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还有配套设施完善的七彩云南古滇度假区、温泉山庄、大型游乐场、湿地公园等成熟文旅资源,具备打造农文旅游览联动大环线的良好外部条件。立足贝丘特色,深挖遗址核心文化内涵和价值,以一点连一片,建设以古滇贝丘文化为主题的考古遗址公园,完整展示滇文化贝丘聚落形成、发展、演变、衰亡全过程,讲述高原湖滨早期人群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故事,追寻滇文化根脉源起,延伸滇文化历史轴线,是古城村遗址开展遗址保护和文物活化利用的主导思路。
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加紧实施遗址公园建设工作,地方政府也在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探索土地出让金反哺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同时多渠道拓展资金来源,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共建遗址公园。公园建成后,将成为云南第一个省级考古遗址公园,在展现古滇历史文化深厚内涵、助推云南文旅深度融合、丰富公众历史文化滋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昆明日报 记者杜仲莹 赵书勇 通讯员周然朝 鲍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