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关键在“全” 落点在“干”
江苏新闻
2024-12-24 07:11
发布于江苏
江苏电视台公共·新闻频道官方账号
12月23日,江苏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召开。
还有一周,就将告别2024,迎来2025,年底召开的省委全会,分量自不用多说。相信很多人都和笔者一样,面对“两个大局”交织激荡、外部环境异常复杂的形势,“今年怎么样、明年怎么干”的问题总是萦绕心头。全会定调,尤显重要。
可以说,
这是一次“学习会”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刻阐明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最新成果,释放诸多“更加积极”的政策信号,省委全会完整准确全面地学之、用之,对于全省统一思想和行动起着“锚定”作用。
这也是一次“总结会”
。爬坡过坎一年,省委既把成绩讲够,也把问题说透,可以更好地为全省上下凝聚信心、明确方向。信心比黄金更重要,8500万份信心凝聚在一起,这是何等力量。
这更是一次“部署会”
。我省向来坚持“中央有部署,江苏有行动”。吃透精神、结合实际,创造性落实,把“走在前、做示范”重大要求,体现在、落实到每一年、每一地、每一项具体工作中,就能积小成大、积厚成势,更好地挑大梁、赢未来。
学习好、总结好、部署好,都是为了明年工作干得更好。笔者认为,
认识和把握全会精神,关键在“全”、落点在“干”
。
所谓“全”,就是要胸怀
“全局”
担责任。只有站在全局的高度去看江苏,才更能认识到“走在前、做示范”重大要求蕴含的深意。江苏经济总量正好是全国的十分之一,在全国大局中举足轻重、不可替代。人们常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更加精准地识变应变求变,在时与势的变化中坚定信心、在危与机的转换中抢抓机遇,在稳与进的统一中实现更大发展,进一步发挥好经济大省的带动和支柱作用,努力把江苏打造成高水平展现中国式现代化光明前景的重要窗口,意义不言而喻。
所谓“全”,就是要视野
“全面”
看经济。光看成绩不看问题,光看问题不看成绩,都不能把握当前发展的“全貌”。应充分认识到,当前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是发展中、转型中的问题,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克服的。针对一度存在的市场预期和信心不稳、主要指标走低等情况,党中央因时因势加强宏观调控,果断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主要指标明显好转,信心明显提振。针对需求不足的突出症结、经济运行中的风险隐患、企业生产经营的关切诉求,江苏采取一系列因应措施,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能够圆满实现,有力证明了“只要信心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面对一些错读误读的声音,我们要加以辨析、批驳、斗争,更要积极主动应对问题和挑战,用实实在在的高质量发展成效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令笔者印象深刻的是,此次全会,既坚持鲜明的底线思维、问题导向,也葆有强烈的进取意识、主动精神。
明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如果只为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江苏过去几年顶住压力保持经济较快增长,明年完全可以“躺赢”。但江苏定下的调子是:
“不能满足于完成目标,而必须锚定‘工作中力争实现更好结果’,为‘十五五’发展奠定更好基础。”
两个“更好”,折射出江苏发展的精气神。
再来看对明年重点工作的部署,概括起来是
七个“更加注重”
。“更加注重”,在笔者看来,有两层意思,一是原来已经“注重”了,明年要再“加力”,二是“加力”之后,这些方面会对发展大局更“给力”。
比如,第一个大方面是“更加注重从供需两侧协同发力,切实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既首位强调“把内需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也突出强调“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劲动力”“把产业升级作为新旧发展动能平稳接续转换的重中之重”“把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为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主动抉择”。其中,第一点,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明年9项重点任务中,摆在首位的“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相契合;后三点,与江苏建设“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相贯通。供需两侧协同发力,充分体现了系统观念的有效运用,有助于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实现经济良性循环。
比如,“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了较大篇幅讲“就业”。笔者有一组数字,2014—2023年,江苏年均新增城镇就业人数超140万人,占全国比重稳定在1/10,城镇调查失业率始终低于全国,在保持第二产业就业人口占比稳定在40%以上的同时,全力释放服务业吸纳就业潜力,服务业就业人口占比达46.7%。尽管成绩一直不错,但如何干好明年,江苏部署中有一句话很“亮”:“发挥好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吸纳和稳定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这意味着,产业不一定都要追逐“高大上”,能吸纳就业的产业,也是要大力扶持的。
比如,“更加注重激发文化发展的生机活力,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何如此注重文化发展?有心人可能注意到,前一段时间,总书记在考察甘肃、福建、安徽、湖北时都明确提出,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对于江苏来说,一方面有扎实基础,江苏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很多“国字号”旅游资源数量均居全国第一,正更大力度实践人文经济学;另一方面有现实需求,文旅产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据世界旅游组织公布资料,旅游产业每收入1元,可带动相关产业增加4.3元收入,能够影响、带动和促进与之相关联的110个行业发展。因此,江苏激发文化发展的生机活力,有利于涵养全省上下昂扬向上的精神气质,更有利于以文化赋能高质量发展,一举两得。
其他四个方面:“更加注重用改革打开发展空间、激发动力活力”“更加注重联动实施国家重大战略、增强辐射带动力”“更加注重统筹推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更加注重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等,背后也都蕴含着国家战略需要,都是关乎全局的“国之大者”。
干好明年工作,需要通过一件件“小事”、一个个“人”来落实、来深化、来实现。笔者注意到,全会从正反两方面着手激发“干劲”。一是把激励担当作为系列政策举措进一步落到实处,营造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浓厚氛围。二是坚决反对热衷于对上表现、不对下负责、不考虑实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文牍主义和繁琐哲学,下大气力为基层减负赋能,等等。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在乱云飞渡、逆流涌动的大变局中,深刻地理解把握省委全会传递出的
“积极作为” “提振信心”“行稳致远”
等诸多风向,在全省上下凝聚最广泛的共识,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情,就一定能在历史大潮中稳住阵脚、顶住压力、把握主动,以新的发展实绩为全国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详细报道请关注
江苏卫视频道《江苏新时空》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王琎
图片
|评新而论
编辑
|张雨风
©江苏新闻
关注
↓
查看原图 13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