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报社社长孙志勇:以系统性变革提升媒体全要素生产力

图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明确提出“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1],为新时代新征程主流媒体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为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和中央政法委机关报,《法治日报》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以系统性变革提升媒体全要素生产力,全力打造集约高效的全媒体内容生产传播体系,推动法治宣传主力军全面进入法治宣传舆论工作网络主战场,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用实际行动奋力书写无愧于时代的法治宣传新篇章。

图片


一、高擎识变之智,以全局视野审思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三个必然”动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谋划和推进改革,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全局观念,强化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分轻重缓急,更加注重系统集成。”[2]所谓系统性变革,不是短期行为,而是长远谋划,彰显久久为功之态,深谋远虑,战略笃定;不是单线作战,而是综合施策,凝聚同心协力之力,立柱架梁,全面推进;不是局部优化,而是整体升华,胸怀“国之大者”之格局,精心布局,路径清晰。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是我们党把握现代传播规律、洞察媒体发展大势提出的重要改革举措,是历史应然、发展必然、时代使然。


(一)推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作为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宣传舆论阵地,《法治日报》应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勇于开拓、锐意进取、奋楫笃行,大力推动系统性变革,加快适应新技术新应用,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切实学习宣传贯彻好习近平法治思想,集中全面展示好法治中国建设伟大成就,全面提升法治宣传报道水平和效能,真正发挥全国法治主流媒体旗帜与“领头羊”作用,进一步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阵地。


(二)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是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必然路径


当前,互联网迅猛发展,网络空间和现实空间相互嵌入、相互影响越来越深,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往往因网而生、因网而增,甚至借网络舆情影响现实社会秩序。网络舆论场波谲云诡,各种声音交织碰撞、各类观点竞逐声量,既承载着推动时代进步的磅礴伟力,又潜藏着误导民众认知的汹涌暗流。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网络已是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的主权和政权。”[3]面临互联网舆论场的新形势新挑战,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是守好意识形态阵地、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必然选择。《法治日报》作为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担当,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定盘星”“风向标”“压舱石”作用,以权威、准确、及时的信息引领舆论导向,以客观、公正、理性的态度回应社会关切,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为网络空间法治建设和网络生态治理提供坚实保障。


(三)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是深化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生产传播机制的必然指向


面对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融入新闻生产传播各环节,媒体组织、渠道、机制、形态经历着颠覆式改变,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是建设全媒体生产传播体系的迫切需要。《法治日报》要想在互联网时代中把握机遇、勇立潮头,唯有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锚定打造全面依法治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主阵地、政法工作信息发布主渠道、公共法律服务主平台、媒体融合发展主力军的目标,进一步以互联网思维优化整合全媒体生产要素,扩大优质新媒体内容产能,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推出一系列适合移动传播、社交传播的沉浸式、交互式法治新闻产品,将全面依法治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向纵深推进。



二、谋定应变之方,以“三立三做”构建《法治日报》系统性变革战略体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加强对改革整体谋划、系统布局,使各方面改革相互配合、协同高效。面对推进系统性变革的新形势新要求,《法治日报》将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推进报社系统性变革和全媒体生产传播机制建设,全力打造集约高效的全媒体内容生产传播体系。


(一)立足党报职责,做党的声音的“弘扬者”


《法治日报》始终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立足党报职责使命,以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阐释工作为首要任务,做党的声音坚定的“弘扬者”。


坚持党媒姓党原则,始终做到爱党护党为党。新闻媒体必须“姓党”。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媒体格局如何变化,党管媒体的原则不能变。《法治日报》始终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网办新媒体,坚持把党性原则体现在新闻舆论工作的方方面面,每一篇稿件,每一个版面,无不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结合“七一”重要时间节点,刊发社论《坚持党的绝对领导 锻造新时代政法铁军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零三周年》,旗帜鲜明地表达报社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坚定政治立场。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让党的声音响起来亮起来。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对所有媒体的要求,也是所有媒体应尽的职责。不同媒体可以在主办单位、经营机制、技术手段等方面有不同,但不能在舆论导向上有差别,不能出现“舆论飞地”“舆论特区”。《法治日报》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围绕党中央战略部署,及时刊发社论、评论员文章,让党的声音响起来、直抵人心。聚焦党纪学习教育,结合政法战线实际,刊发《把遵规守纪刻印在心践之于行》《把党纪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政法工作实际成效》等社论,让党的声音在政法系统更加响亮。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决履行好媒体职责使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历来都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是新闻舆论战线的重要任务。党的媒体必须胸怀“国之大者”,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履职尽责,切实做到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宣传舆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记者的笔触和目光就聚焦到哪里。《法治日报》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紧扣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这一主线,刊发社论《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后,又开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系列评论》专栏,推出《守正创新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等5篇系列评论员文章,将宣传阐释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做深做实。


(二)立足文化使命,做主旋律正能量的“传播者”


做好做优重大主题报道,是中央主流媒体当下面临的紧迫课题。在推进系统性变革中,《法治日报》立足全面依法治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主阵地职能定位,以做精做优重大主题宣传报道为重要抓手,探索以社论、评论增强重大主题报道理论高度和内容深度的可行路径,持续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春风化雨、飞入寻常百姓家,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更加深入人心。


在重大主题宣传中融入新意。积极运用“报、刊、网、微、端、屏、影视”多平台、多形式持续做好“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文化中国行”等重大主题宣传报道,推出“大河之治”“长城内外”等深度报道。其中,以《大河之治》为题聚焦黄河保护法施行一周年,推出以黄河画卷为衬底的通版报道,主题鲜明、气势宏大,生动展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面貌新气象。同时,推动纸端原创优质内容向新兴媒体延伸,推出《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法治地标》《你好,法治中国》《五星红旗下的我们》《追光的你 | 诗意青春》等一大批有新意、有内容、有影响的融媒作品,让网上主旋律高扬、正能量充沛。


在重要时间节点上全面发力。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等重要节点,组织编辑部、法治网、融媒体、驻地记者站协同策划,开设《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栏目,推出《平安中国成为一张亮眼“国家名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化政法领域改革》《奋力书写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的政法答卷》《以法治力量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等报道,充分展示新中国成立75周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之际,围绕立法、监督、代表工作等,推出《大智立法》《大道之行》《植根人民》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70周年系列报道”,展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在世界环境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重要时间节点,运用各类评论形式撰写《人人都是美丽中国建设者》《法治护航让非遗绽放迷人光彩》《合力为未成年人撑起法治蓝天》等重大主题评论,营造出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立足法治特色,做新时代中国法治故事的“讲述者”


《法治日报》充分发挥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主阵地作用,聚焦主责主业,立足法治特色,深入阐释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法治建设的重大部署,由小切口剖析大主题,充分运用法治话语资源打造民生话题、特色话题、热点话题,讲好新时代中国法治故事。


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内涵。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推进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法治日报》始终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法治宣传着力点,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精髓要义。做精做深习近平法治思想专栏,以小切口表达大主题。2024年6月组织策划“山水林田湖草沙·法治守护”系列报道,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沙7个方面,深入挖掘法治守护生态环境的典型事例,生动展示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层实践。除在重要版面、显著位置开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访谈》等专题专栏外,《法治日报》还策划推出《跟着总书记读“典”学法》《法治金句》等系列融媒产品,以短平快的传播方式深入阐释思想,引发全网刷屏热传的现象级传播。其中,融媒产品《跟着总书记读“典”学法》发布48小时内就收获网民互动留言超2万条、全网浏览量达1亿次。


全景呈现全面依法治国和政法中心工作。立足全面依法治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主阵地职能定位,综合运用消息、通讯、特写、综述、评论等多种体裁,突出反映各地各部门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指引下,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创新举措和显著成效。开设《全面深化改革 建设法治中国》专栏,集中展现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取得的新进展;开设“2024年法治乡村基层行”专题,深入挖掘法治乡村建设典型案例和乡村治理品牌;开设《奋力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专栏,充分反映政法机关奋力推动新时代新征程政法事业发展取得的积极成效和先进经验;开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专栏,以“综述+记者手记”形式,充分展示推进我国全面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不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的生动实践;推出“涉外法治”专版,宣传阐释中国特色涉外法治理念、主张和成功实践,传播好新时代中国法治声音,展示我国法治大国、文明大国形象。


深度聚焦政法领域涌现的先进典型。《法治日报》将讲好政法干警动人故事,作为讲好新时代中国法治故事、讲好法治中国故事的着力点。精选法治领域人物,涵盖法官、检察官、公安民警、监狱民警、行政执法人员等,将法治人物写活写深,让典型人物稿件更传神、更出彩。在清明节综合运用“SVG+视频”手段推出特别策划《警号重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SVG长图|一起点亮,致敬政法英魂!》,借助单个形象描摹政法英烈群像,讲述政法英烈的感人故事;在国际禁毒日联动政法单位共创、发动广大网民参与,推出《来!一起“复刻”,一起致敬缉毒英雄!》《一朵花的“自白”》《我是缉毒警察》等创意视频,以全媒体力量致敬缉毒英雄,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三、锻造求变之能,以“五个坚持”提升媒体全要素生产力


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要求我们打破既有思维的禁锢,积极进行开拓性创新。法制日报社锚定提升媒体全要素生产力目标,以建设全媒型法治新闻队伍为核心竞争力,以内容建设为根本,以技术赋能为支撑,以机制先行为保障,以转变文风为牵引,进一步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扎实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机制先行,拧成全媒体采编“一股绳”


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建设,既是发展趋势,又是一场不容回避的自我革命。要想在媒体融合的浪潮中抢占先机,谋得主位,必须构建一套上下贯通、执行有力、高效运转的全媒体采编机制。法制日报社遵循互联网传播规律,进一步构建并完善全媒体新闻产品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实现媒体融合常态化运行。2021年以来,报社设立媒体融合指挥中心,逐步完善跨部门协作机制和新媒体专供稿机制。指挥中心作为“大脑中枢”负责内容选题策划和稿件审核分发一体化部署、一体化实施、一体化推进,打通不同介质、部门之间的壁垒,协调全报社20余个采编部门100多名编辑记者跨部门协作,形成集约高效的内容生产体系和全媒体传播链条,实现一次采集多次分发、一个主题多层次多角度推送。截至2024年10月,法治日报微信公号粉丝量已达200余万,每年生产百余篇10万+新闻稿件;微博平台粉丝量已突破580万,年均微博平台阅读量亿级以上原创话题18个,74个原创话题登上全国热搜榜榜单。报社生产的法治新闻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引关圈粉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二)坚持内容为王,端好能量流量“一杆秤”


内容为王是媒体必须恪守的黄金准则。不管什么时候,好的内容永远是根本,是舆论场上的“硬通货”。法制日报社始终坚持“内容为王”,确立了5条提升内容质效的进路,即用人民关切的好选题、纵横捭阖的大格局、立足法治的深思考、昂扬向上的正能量、清新隽永的美文风,春风化雨般引领舆论导向,准确把好导向与流量的关系,要流量但不唯流量,切实端好正能量与流量的公平秤。以积极的姿态融入网络舆论场,在热点事件、热点话题中积极主动担当、精准科学作为、沉稳妥善应对,及时跟进呈现权威信息、深入开展以案普法工作、坚定发出法治声音。在舆情出现时,勇于且善于亮明态度,力求论事析理言之有物、言之有质,针砭时弊一针见血、深刻有力,既要传递正能量,又要汇聚大流量,积极在热点案事件舆论场域中发挥定方向、谋共识作用。在河南女法官王佳佳遭报复遇害身亡案件中,刊发社论、评论,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守护正义的人更需要正义的守护”这一观点,呼吁维护广大政法干警的合法权益;在江西“鼠头鸭脖”事件中,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突出彰显法治特色,发布普法文章厘清事件相关方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为公众提供专业法律解读;在“胡鑫宇失踪后被证实为自缢”案件中,及时报道依法处置工作,主动设置议题,刊发法治评论,积极呼吁引导舆论保持公正客观。


(三)坚持转变文风,搭建融心融情“一座桥”


当今时代,受众的阅读习惯已发生深刻变化,居高临下、语言生硬的新闻报道,即使内容再好,恐怕也无法打动人心。无论写什么体裁的文章,都要学会讲故事而不是空说教。为发挥好主流媒体“上连党心,下接民心”的纽带桥梁作用,法制日报社坚持用走心的文字、贴近的文风、新颖的表达成风化人,在文风上凝练出“五多五少”的写法,即:多一点静气定力,少一点震惊刻奇;多一点人民情怀,少一点空中楼阁;多一点清风正气,少一点歪风邪气;多一点循循善诱,少一点生硬说教;多一点启发引导,少一点灌输填鸭。在内容呈现方式上,积极制作MV、Vlog、动漫等内容,让法言法语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做到有趣、有料、有卖点,实现内容供给和受众需求精准对接。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上线报社首个AI数字人主播“法小融”,推出“2024 AI看两会”系列AIGC融媒产品,其中5篇以数字主播90秒播报形式呈现的微信文章阅读量均超10万+;以“书法+法条”创新普法宣传形式,将中华传统文化与法律知识宣传相结合,推出“书·法”系列活动,先后组织2000余名书法家及书法爱好者,参与书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15部法律法规,打造“书·法”云展馆并结集出版《书·法系列丛书》。在主办“近观枫桥”网络主题活动中,成立原创报道团队,实行融合立体策划、稿件一体采编,发动各方力量打造融媒体传播矩阵,通过鲜活丰富的高质量内容,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讲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故事,打造出网民愿意看、看得懂、记得住的新媒体产品。


(四)坚持科技赋能,统筹全媒矩阵“一盘棋”


媒体融合绝不是舍弃“旧”媒体、拥抱“新”媒体的竞合式发展,不是局部式、散点式的孤立创新,而应统筹打造各显其能、融会贯通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法制日报社始终在应用新技术时强调善用技术,推进统筹全媒矩阵“一盘棋”。从2016年“法制日报”手机新闻客户端上线,正式向移动端进军发力,到系统日臻完善、功能不断丰富,全面升级打造“新闻+政务服务”聚合平台“法治号”,吸引4600余家中央和地方政法单位入驻;从2020年智慧普法全媒体平台“法治融屏”上线,开创“大屏+小屏”联动新模式,到“报、刊、网、端、微、屏、影”全媒体传播体系搭建完成,法制日报社始终坚持科技赋能,充分运用信息技术革命成果,将信息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面的先进技术融入新闻信息生成、传播、服务全过程,引领和驱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通过在报纸版面嵌入视频报道二维码,不断增加报纸版面的信息量,善用新媒体技术令报纸媒体焕发新生机、展现新活力。在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报道中,在头版刊发的社论《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及5篇评论员文章文尾均加入二维码,读者一扫二维码,报社AI数字人主播“法小融”瞬间浮现眼前,通过视频声情并茂诠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让时政报道动起来、活起来。


(五)坚持人才为要,凝聚攥指成拳“一条心”


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法制日报社坚持以人才为要的工作导向,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敢于担当、一专多能、锐意创新的全媒型法治新闻队伍。在提升采编业务能力上下功夫,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全力提升采编队伍的全媒体素养和全媒体能力,让采编人员既懂新闻,又懂法律,更懂技术,善用现代传播手段,会使“十八般兵器”,通达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在拴心留人上下功夫,对员工薪级工资、年功绩效、绩效工资等作出调整,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提高员工福利待遇,增强法治新闻队伍的事业心、归属感、忠诚度,激励促进其成为报社事业改革发展的“源头活水”。


奋楫扬帆向前进,击鼓催征正当时。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是个大趋势,全媒体建设是篇大文章。作为中央主要新闻媒体中唯一的法治类媒体,《法治日报》将坚定不移地沿着党中央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行,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投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浪潮,多措并举奋力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大力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报道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平安中国、法治中国的新举措新典型新经验,奏响新时代法治最强音,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添砖加瓦,为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凝聚磅礴力量!(作者系法制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 


【注释】

[1]《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47.








本文刊登于《中国记者》2024年第12期

原标题:《以系统性变革提升媒体全要素生产力

新媒体编辑:梁益畅  李炜(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