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草木生灵 点绿万水千山

本报记者 徐驭尧 琼达卓嘎

图片

雅尼湿地与周围景物共同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图片

管护员普布多吉正在林间巡护。

图片

雅尼湿地景色。 本文图片由本报记者徐驭尧摄

冬季,雅尼湿地是一幅细腻而深邃的自然画卷,它以一种温婉而又不失壮阔的方式,展现着季节更迭的韵律与美感。

一条深蓝色的河流蜿蜒流淌,轻轻地铺展在大地之上。河岸两侧,茂密的树木和灌木丛颜色从浅绿色到温暖的黄色过渡,层次分明,错落有致。远处,连绵起伏的山脉雄伟壮观,山顶覆盖着皑皑白雪,宛如一顶顶洁白的帽子,为这座大山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庄严。天空中,白云悠悠,它们或聚或散,或浓或淡,仿佛是大自然的画笔在蓝色的天幕上勾勒出的一幅美丽的图案。

雅尼国家湿地公园属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区和米林县,总面积8738公顷,水面海拔2920米。如今,雅尼湿地已经是旅游观光的热门目的地,来林芝的人大多都会在此驻足。通过保护、修复和监测等多种手段,雅尼湿地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这里正成为展示林芝良好生态的一张名片。

守住湿地,筑牢生态质量底线

“这是我们工作的重要一环,主要是看看树木有没有发生病虫害。我们需要走到树木旁边,靠近观察,如果远远地看上一眼,会忽略很多问题。”林芝市巴宜区邦纳村村民普布多吉是一名湿地管护员,对他来说,巡护脚下的这片湿地已经是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来到林木间,普布多吉对管区内的每一棵树都如数家珍。对每一棵树的树冠,普布多吉也仔细观察,“这棵树的叶子有些发黄”。一边走着,普布多吉仿佛发现了新东西,三步并作两步走到树前,围着粗壮的树干开始上下检查。兜兜转转、走走停停,一个上午过去,普布多吉巡查了足足数百棵树木。

下午,普布多吉还要去湿地周围的山上转转,看一看周围的环境。一天下来,普布多吉经常要绕着山岭和湿地走上五六万步,从早到晚,寻找潜在病虫害、火灾隐患,遇到山林里的垃圾,他会随手捡拾起来带走。这样的日子,普布多吉坚持了许多年。当记者问起这样的工作是否有些枯燥乏味的时候,普布多吉说:“只要湿地完好、森林安全,我们的付出就有意义。”普布多吉笑着说。

普布多吉小时候,雅尼湿地还只是一片不起眼的荒草滩。2009年,雅尼国家湿地公园开始试点建设,曾经的砂石厂关闭了,植被在滩涂上开始生长。“十几年的变化来之不易,我们更要把这里守护好。”普布多吉感慨地说。现在的普布多吉,还是帮纳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志愿者,平日里向乡亲们普及湿地保护的意义。

像普布多吉这样的管护员,在雅尼湿地共有46名。据介绍,近年来,林芝湿地管理部门结合实际,采取日常督导与群众巡护相结合的方式,压实湿地管护责任;同时,相关部门还积极开展湿地法律法规宣传工作,不断提高群众湿地保护意识和湿地管护水平,有效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修复湿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林芝市巴宜区米瑞乡色果拉村地处雅尼湿地一角,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个生态脆弱、饱受风沙威胁的地方。由于地处江河转弯处,加之地势平坦,色果拉村的泥沙淤积情况一度十分严重。

乔次仁记得,2008年他刚担任色果拉村党支部书记时,夏天,大水漫过江岸,带来的淤泥盖住地面,到了冬天河水又退得厉害,河床裸露。旱季,大风一吹,沿岸居民都要“跟风吃沙”,常常是出趟门回来,就是满鼻孔的砂砾。

“决不能让这样的情况继续下去,咱们村要种树!”2009年刚一开春,乔次仁便在村里向大家伙提出开展植树造林、环境整治的建议。

“咋弄?”“能活吗?”当时,村里不少人的心里在打鼓。乔次仁围绕当时村里的生态情况,不断摆事实讲道理,最终大家都选择听从乔次仁的建议,一起行动了起来。

于是,一场持续至今的植树造林工程拉开了序幕。

从最早一年一两千亩的种植面积,到后来最多一年五千多亩的种植面积,色果拉村防沙造林工程持续推进,植树面积不断增长。

中间也曾遇到一些曲折,树越种越多,但在滩涂上的存活率没有之前理想。林芝市林草局工作人员通过不断调研发现,雅尼湿地本地生长的砂生槐最能适应色果拉村的生态环境,建议村里在生态脆弱区域补种砂生槐。10多年来,色果拉村已经种了几十万棵树,种植面积接近7万亩。

“为了更好修复生态,我们坚持植树造林十多年。看到家乡美丽的绿水青山,大家都觉得这些年的付出值了。”乔次仁欣慰地说。

这样的生态修复工程,在雅尼湿地周边还有许多。2016年,雅尼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林芝市巴宜区林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当地累计投入1.54亿元,扎实开展雅尼湿地公园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修复工程、科普宣传教育、科研生态监测、湿地巡护检查等工作,湿地生态质量不断向好。

利用湿地,观光和科研并重

扎西次仁是一名林芝旅游的包车司机,对他来说,过去的几个月分外忙碌。“这些年,来西藏旅游的人越来越多,雅尼湿地和雅鲁藏布大峡谷等景区共同构成了林芝周边短途游的‘黄金线路’。”扎西次仁介绍。

雅尼湿地附近的林芝镇曲古村,如今已成为当地居民和游客度假、打卡的重要目的地。去年,曲古村流转土地190余亩,建设集生态观光、民俗体验于一体的花海观光园,游客可以赏花、射箭、骑马。2022年,曲古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中仅旅游收入就突破45万元。

扎西次仁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自己的越野车,三至四人乘坐车辆的使用费大概一千元到一千五百元,包含餐饮、门票在内,游客人均消费在四百元以上。“我家就在湿地周边,我们村里许多人在附近的景区工作,家里有很大部分的收入都直接来自景区。”扎西次仁说。

除了发展旅游带动村民增收,林芝还大力加强对湿地的监测和研究,不断释放当地好生态的更多价值。

“湿地公园内动植物物种丰富,有高等植物87科、534种,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6种;湿地公园内以及周边野生动物有59科、234种,其中列入国家和自治区重点保护动物46种。这些物种的生态价值和科学意义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林芝市林草局工作人员说。

此前,由于缺少湿地保护专业技术人员,雅尼湿地开展科研监测、科普教育的水平不高,湿地生态服务功能发挥不明显。针对这一问题,林芝市林草局同中国科学院、武汉大学、西藏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完善湿地资源调查监测体系,健全湿地保护科技支撑机制;同时,建设湿地生态监测监控站点,开展湿地生态状况评价和动植物监测监控。

“开展监测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湿地,也是为后续科学研究提供依据。”林芝市林草局工作人员说,“这几年,我们拍摄到110余只的黑颈鹤大种群,发现湿地内有灰雁分布的新纪录,区域内的湿地植物中有30%以上的物种属于西藏特有。雅尼国家湿地公园的资源本底更加明晰,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