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财经大学和澳门科技大学联合发起“GREAT湾区青年影视训练营(2024年冬)”,于12月17日至22日,在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开展以“人文湾区·龙门印像”为主题的实地调研与影像创作活动。此次活动有广东财经大学、暨南大学、澳门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岭南大学(香港)、清华大学等共6所高校参加。他们以纪实影像为媒介,共同探索龙门县的地域文化特色,让湾区文化的影响力延展至全国,以更广阔的视角讲述中国故事、湾区故事。
影视创作聚焦龙门,展现人文之美
训练营期间,青年学子们分为6个创作小组,围绕龙门县的绿美乡村、非遗技艺、文旅产业、地理标识等主题展开了一系列拍摄活动。他们深入田间地头、生产车间、项目建设现场、非遗工作室、乡村画室以及自然保护区,用镜头捕捉龙门的人、事、景、情,用纪实影像呈现龙门的独特魅力。
在“丝苗米一米爱”摄制组中,同学们记录了绿色农业的崛起之路,通过采访丝苗米“一米爱”的创始人李慧文和归国学子刘俊鹏,展现了龙门县绿色农业在大湾区政策支持下如何蓬勃发展,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动力。在“百果里综合体”摄制组中,同学们描绘了农旅融合的新画卷,通过记录游客采摘新鲜果蔬的欢乐场景和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忙碌身影,展现了大湾区政策如何推动龙门县农旅融合发展,为乡村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文化活力。
“景泰蓝工艺”摄制组则走进了地派镇“蓝梦雅舍”工作室,记录了主理人罗秀玲如何将景泰蓝非遗与农民画乡土气息完美融合,实现非遗的本土化之路。在“龙门农民画”摄制组中,同学们围绕非遗传承人钟永廉的艺术创作,探寻龙门农民画的传承与创新之路,展现了农民画如何在新时代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南昆山生态”摄制组则深入南昆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跟随林业从事员保护和抢救稀有植物,记录下他们工作的艰辛与热爱。而“南昆山民宿”摄制组则探寻了广东民宿鼻祖“高山别墅”主理人巫革锋背后的故事,记录下民宿内温馨的日常和老板的默默奉献。
跨地域交流,共筑湾区文化共同体
此次训练营不仅是一次影视创作的实践机会,更是一个跨文化、跨地域的交流平台。来自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的青年学子们在这里汇聚一堂,共同探索如何用现代化叙事手法讲述湾区故事。在创作过程中,他们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氛围。
清华大学的高宇洁分享了她在参与本次拍摄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及收获。她提到,由于拍摄时间非常紧迫,团队需要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部完整的纪录片,这无疑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然而,正是这样的高压环境,促使她与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了更加紧密的联系和交流。
高宇洁表示,在拍摄过程中,她不仅学到了如何在紧张的时间限制下高效工作,还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通过与小组成员的密切合作,她逐渐掌握了片场管理、职能分配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她认为,这次拍摄不仅是一次对专业技能的考验,更是一次个人成长和能力提升的宝贵机会。
此外,训练营还邀请了来自学界的知名教授和业界的专业导演作为指导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专业指导和建议。
影视赋能,助力龙门文化传播
此次训练营的纪实影像创作,记录了龙门县的发展成就和人文风貌,龙门县的地域文化特色得到了全面展现和广泛传播。
龙门县百果里项目负责人陈海强对本次训练营的纪实创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一举措极大地弥补了该产业在宣传方面的不足。他表示,在过去,宣传一直是他们的一项短板,而现在有了专业团队来进行拍摄和宣传,他对未来的宣传工作充满了信心。陈海强相信,这次合作不仅将有效提升品牌知名度,还将对相关产业在粤港澳大湾区吸引客流产生极大的助力,为当地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龙门县农民画协会会长钟永廉则表示,龙门农民画不仅是广东省的文化名片,更是承载着地方特色的文化瑰宝,通过本次训练营项目,龙门农民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宣传和推广,这对于提升地方文化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广东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广东省电影家协会、广东省电影行业协会、广州广播电视台作为指导单位,中共惠州市龙门县委宣传部作为支持单位,“双百行动”驻龙门县服务队、广东省纵向帮扶驻龙门县工作队作为协办单位,共同为此次训练营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使训练营在多方协作下形成了一个以影视为纽带、以实践为抓手的文化交流平台。
本次训练营通过纪实影像,深度挖掘了龙门县的发展成就,通过青年学子的联合创作,搭建了一个跨文化、跨地域的交流平台。各地学子汇聚湾区,共同探索如何用现代化叙事手法讲述湾区故事,为促进湾区文化交流与国家软实力提升贡献力量,为人文湾区建设提供了鲜活的实践样本。
未来,GREAT湾区青年影视训练营将继续发挥优势,引导更多青年学子用镜头记录社会发展变化,以青春之笔书写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为湾区文化繁荣和国家战略贡献青春力量。
文 |记者 潘小笛 通讯员 惠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