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如何高水平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专家来解读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求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中国正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下,成都对外区位由内陆腹地变为国家向西向南开放前沿。交通强国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等国家战略赋予成都全面开放新机遇,要求成都建设成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全国交通“第四极”。国务院批复的《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下称新版总规)中,成都市紧抓开放战略机遇,围绕承接国家开放格局新要求,以提升对外连通水平为导向,针对全面提升对外通道、枢纽开放能级、全球化网络做出总体层面的系统谋划。成都如何高水平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记者邀请到成都市供应链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智超进行详细解读。
图片
一、基于开放资源本底与国际经贸往来需求锚定对外开放重点方向
新版总规在谋划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过程中,围绕成都“国际国内双循环”枢纽节点的对外开放目标,精准研判成都市地处西南内陆的区位本底条件,突破传统规划思维,按“买全球、卖全球”开放发展导向,深度剖析成都所处的“一带一路”欧亚贸易市场条件与合作需求、对外陆海空联运战略大通道与枢纽基础等发展条件,锚定成都向西向南紧密连通欧亚、强化国际国内中转衔接两大对外开放重点方向。
新版总规立足服务“综合立体交通网”等国家对外开放格局新要求,对开放枢纽建设的基础条件与资源禀赋进行系统梳理。新版总规基于成渝等西部地区目前已全面开行西至欧洲、南接东盟的国际铁路联运班列,形成一条跨欧亚大陆、连东南亚市场的国际铁海联运大通道的基础条件,并结合中欧班列开行稳定增长(增幅11%),2023年1~9月,南向国际铁路联运班列开行达827列,增幅高达34%,累计运输集装箱量13854标箱的良好态势,确定成都向西与向南的对外重点方向,针对性从通道、枢纽、网络三个维度做好对国家对外开放发展要求的有力承接。
图片
二、依托国际节点城市产能合作机会,构建“四向多廊、内畅外联”的陆海空联运战略大通道
新版总规着眼成都面对的欧亚开放格局,充分发挥成都地处欧亚国际航路交叉点的优势,围绕向西与向南的重点开放方向,构筑覆盖全球的国际空铁客货运战略大通道网络,全面提升通道开放能级。
一是构建空中丝绸之路。构建通达全球、中转高效、功能完善的国际航线网络。推进成都国际航空客货运航线布局建设,加密腹地航线网络,重点加强中部(湖北、湖南等)、西部(甘肃、青海、西藏、广西等)800-1000千米范围内的国内航线覆盖。
二是构建四向拓展国际陆海联运大通道。构建四向拓展国际陆海联运大通道。围绕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要求,瞄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全面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打造国际铁路通道和国际铁海联运通道,进一步增强成都陆港枢纽功能。
三是协同构建“3 主轴2走廊2通道”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新版总规落实《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确定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布局,为协同构建在成渝地区交汇的3条主轴2条走廊 2条通道作出了空间安排。规划布局高铁出川通道,提升区域辐射能力。通过推动成自宜、成达万高铁等铁路规划建设,构建成都对外“137”高铁交通圈,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主要城市1小时可达,长江中游、关中平原、黔中、滇中等周边城市群3小时可达,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7小时可达。规划构建通达全国的高速公路网,对成乐、成绵、成自泸高速(扩容)等项目作出了空间安排,实现成都全面融入国家高速公路网,形成“3820”高速公路交通圈,实现重庆3小时可达,周边省会城市8小时可达,北京、上海、广州20 小时可达。
新版总规在对外通道构建方面,以亚欧主要经贸走廊为基础,系统分析沿线节点城市的枢纽能力、腹地市场、产业协作、营商环境等合作机会,精准搭建覆盖全球的国际航空客货运战略大通道与铁路大通道,强化成都在全球运输网络的节点地位与欧亚中转功能。国内通道方面,围绕《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的全国“123”出行交通圈目标(成渝双核1小时通达、成渝双核至周边主要城市1小时通达、成都都市圈1小时通勤、省内2小时畅行、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规划布局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实现成都直连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极,高效辐射国家西部组群。
图片
三、围绕腹地辐射需求,强化多式联运,构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新版总规构建“功能完善、高效联动”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强化空铁公水多式联运,提升枢纽转换衔接能力,拓展枢纽辐射范围。
一是打造中西部面向全球的国际航空枢纽体系。天府国际机场、双流国际机场“两场一体”协同运营,构建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双机场格局。天府国际机场主要运营“国际+国内+地区航线”,双流国际机场主要运营“国内商务+地区航线”,保障国际公务航空业务和国际备降航班。建设通用机场群,以成都淮州通用机场为通用航空综合保障中心,新津通用机场为骨干,崇州天官、都江堰、龙泉驿洛带等通用机场为支撑推动通用航空产业发展。
二是构建中西部陆港主枢纽。依托城厢集装箱中心站、大弯站布局成都国际铁路港,增强国际陆港枢纽承载集疏能级和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功能。强化物流枢纽对外开放功能,推动成渝地区共建具有较强国际运输服务功能的内陆港和开放口岸,强化通道网络建设和口岸共建共享合作。
三是强化枢纽一体衔接和多式联运。强化城市轨道交通对机场铁路客运枢纽的多线多向衔接,推动综合客运枢纽各种运输方式集中布局,实现空间共享、立体或同台换乘,推动综合货运枢纽多式联运系统建设,结合航空枢纽、国际铁路港布局多式联运中心,加强集疏运体系建设,统筹转运、口岸、保税、邮政快递等功能,实现货物“一站式”运输。大力发展枢纽经济,推动综合交通枢纽设施整合、功能融合,复合利用空间资源,推进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规划建设。
新版总规针对成都市域、成渝地区、西部地区、全国等不同层面的腹地辐射需求,以空港和铁路枢纽为核心,通过引入高铁与城际,植入动货枢纽,完善高快速路等规划手段,有力保障了成都枢纽对客货腹地的吸引能力,同时进一步加强与边境门户口岸的合作联动,实现至北部湾港 “双向天天有班列”,2023年1~9月,南向铁海联运班列开行8518列,同比增长7%,进一步贯通铁海联运新路径,高效支撑成都融入全球运输网络。
四、依托高能级开放枢纽与通道体系,构建经济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
新版总规依托铁路、机场、公路综合交通和物流枢纽,规划形成结构合理优化、主体功能明确、区块错位协同、互联衔接共享、要素高效流动的“五港六中心多基地”物流节点设施空间功能布局体系,支撑四川省“一港多站”组货基地建设。
在物流体系构筑方面,新版总规匹配城市产业运输需求,构建由“物流枢纽港-物流园区(中心)-物流基地”构成的三级物流体系,提供差异化的产业物流服务。其中物流枢纽港提供国际中转、国内国际干线运输、多式联运等国际物流服务,物流园区(中心)提供现代供应链服务、干支联运、分拨配送等服务,支撑属地产业发展的配套型生产性物流。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陈秋妤 杨升涛 责任编辑 刘杨 编辑 张朝杰 审核 李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