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洛阳1856个行政村实现供排水一体化
全年改造农村户厕1.2万户
80%以上的行政村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
累计建成“达标村”2696个、“示范村”786个、“精品村”148个。
过了冬至,乡亲们就开始“数九”了。常言道,“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此时,栾川石庙镇七姑沟的河水早已上冻。不过,在河畔的农场里,自来水依然随时可用,家家户户也用上了干净卫生的水冲厕所。
作为通往伏牛山滑雪度假乐园的必经之路,龙潭村供排水一体化的全面实施,直接带动了乡村旅游、特色民宿的发展,让乡亲们享受着“冰雪经济”带来的溢出效应。
而在宜阳县赵保镇南窑村,当地统筹推进农村供排水一体化、乡村道路提标、民居风貌提升等工程,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值得一提的是,乡亲们生活变好之后,汽车数量迅速增加。这一轮的乡村建设,当地规划建设了许多停车位,赢得大家纷纷点赞。
推进现代化洛阳建设,既要建设富有活力的都市,也要打造宜居和美的乡村。今年以来,洛阳市把握乡村演变和人口变化趋势,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151”工作举措和“4+2”阶段性重点工作的基础上,创新思路举措,集中连片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水平。
在实践中,各县区立足实际科学编制集中连片推进乡村振兴规划,特别是围绕乡村建设,既全域推进供排水一体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乡里中心等公共服务提升,又分批提升乡村面貌,梯次开展“达标村”“示范村”“精品村”建设,推动不同发展阶段的乡村逐步基本实现现代化。
审视乡村建设,供排水一体化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工程,同时也面临着管网线长面广、设施投入巨大、运营维护困难等问题。对此,各地按照“投融建运管”五位一体理念,以市场手段推进建设运营,打破区划界限,集中连片推进,全面构建了城乡一体、供排同步、长效运行的供排水体系。目前,全市已有1856个实现供排水一体化。
以供排水一体化为突破口,洛阳市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改善,大力推广“二次四分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持续深化“治理六乱、开展六清”,乡村面貌发生由外而内、由表及里的深刻变化。与此同时,涧西、洛龙、伊滨等城郊型乡村按照“城市标准、乡村形态”推进人居环境改善,把乡愁记忆留在都市、融入都市。
乡村建设塑形,乡村运营赋能。美起来的河洛乡村以其独特的农业、生态等功能,吸引优质运营商和工商资本加速汇聚,农文旅融合发展不断提质扩面,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正在加快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洛报融媒·洛阳网首席记者 白云飞 通讯员 张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