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演艺之都”北京再次焕发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的耀眼光芒。这一年,以舞台艺术为桥梁,名家大团频繁到访,中国声音持续出海,双向积极的文化交流不断结出硕果,为“大戏看北京”的文化名片拓展更加广阔深刻的时代意义。
请进来,
国外艺术家点亮北京舞台
盘点了一下最近的观演日历,乐迷冯先生用手机给2025年1月1日设置了日程提醒。这一天,数年不见的国际钢琴巨擘安德拉斯·席夫将重返国家大剧院,再度向北京观众展示他那考究细腻的深厚功力。“差一点儿就没买到票。”现在回想12月初音乐会开票后迅速售空的“盛况”,冯先生“心有余悸”,而这样惊险的抢票时刻,几乎贯穿了他的2024年。今年,延续2023年北京舞台的一路高光,世界各地的大师名团继续密集抵京,共同缔造了一个个璀璨时刻。
在国家大剧院,安妮-索菲·穆特、祖宾·梅塔、瓦莱里·捷杰耶夫、马林斯基剧院、维也纳爱乐乐团、费城交响乐团、音乐永恒乐团等响当当的名字接连出现,留下了动人的文化记忆;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升级重启的2024北京人艺国际戏剧邀请展广邀俄罗斯国家话剧院、俄罗斯圣彼得堡马斯特卡雅剧院、法国喜剧院、法国柯林国家剧院、格鲁吉亚第比利斯瓦索·阿巴希泽州立新剧院等戏剧“国家队”登台,万花筒般折射世界戏剧舞台的现状与趋势;在第27届北京国际音乐节,音乐持续筑起中外文化交流的坚固桥梁,从非洲大陆远道而来的南非开普敦歌剧院,深度刷新了北京演艺事业的交友距离;在北京艺术中心、天桥艺术中心等加速崛起的地标性剧场,俄罗斯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俄语巡演版、原版伦敦西区音乐剧《猫》、英文原版音乐剧《剧院魅影》等热门音乐剧数度拉动全城的观演热潮,影响力不断辐射周边城市……
国际艺术家的到来,极大丰富了“演艺之都”的内容供给和观演选择,以今年的“大戏看北京”展演季为例,境外剧目数量创下历届之最。而透过活跃专业的北京演艺市场,艺术家们也正在了解今时今日的中国。维也纳爱乐乐团主席、小提琴家丹尼尔·弗洛绍一走进国家大剧院,便被这里的氛围深深打动,绵延数百年的古典音乐吸引着年轻人甚至小朋友入门欣赏,这种景象“让我们触动,也让我们赞叹”,弗洛绍说。
走出去,
中国声音“出海”彰显文化实力
文明互鉴,礼尚往来,中国艺术家也在不断走向世界。今年,中国声音、中国故事频频“出海”:不久前,中国交响乐团首次赴阿联酋巡演圆满落幕;两个月前的金秋时节,作为中法文化旅游年的重要活动之一,中国交响乐团携手著名作曲家、指挥家谭盾于10月前往法国,在图卢兹、普罗旺斯、巴黎大放光彩;同样在10月,在中俄建交75周年之际,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开启首次赴俄罗斯巡演,莫斯科、圣彼得堡、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演出足迹横穿俄罗斯大地,以音乐留下两国人民相知相亲、世代友好的写照;同期,国家大剧院制作歌剧《假面舞会》到访阿曼马斯喀特皇家歌剧院,在国际舞台上亮出了中国“国家大剧院制作”这张金字招牌的实力;更早些时候,今年5月,北京人艺《我们的荆轲》远赴塞尔维亚,两晚演出既掀开了剧院重启国际巡演的新篇章,更完成了中国话剧在贝尔格莱德的首次亮相。
在高规格文化出访活动深入开展的同时,今年,北京文艺院团与北京文化企业接连以商业演出形式推动中国文化艺术作品走向海外:中国杂技团《青春ing》51场日本巡演售罄,杂技芭蕾《天鹅湖》、大热舞剧《咏春》登上伦敦舞台,首届华语舞台高清影像环球展映集结中央芭蕾舞团《吉赛尔》等多部作品,实现了华语舞台艺术影像组队“出海”的突破……能够说服当地观众拿出真金白银走进剧场,中国作品的实力与水准可见一斑。“海外商业演出最能将中国文化送到外国观众跟前,让他们感受中国舞台艺术的发展。”北京九维文化董事长张力刚说。而未来,深耕国外市场仍将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
结硕果,
国际视野浸润文艺创作
源源不断的文化交往浸润着北京文艺创作的土壤,孕育着视野开阔、品质上乘的优秀作品。今年11月,国家大剧院全新制作的小约翰·施特劳斯轻歌剧《蝙蝠》首演,9国艺术家联袂携手,为这部久演不衰的经典作品赋予了轻巧灵动的现代表达。眼下,国家大剧院首部原创音乐剧《战争与和平》正在热演,它以列夫·托尔斯泰的原著为蓝本,集合了中俄主创团队,让音乐剧承载《战争与和平》的首次尝试在中国落地。
“列夫·托尔斯泰和《战争与和平》是俄罗斯的文化瑰宝,得知要创作这部作品,我非常兴奋。”导演阿丽娜·切维克说,“虽然主创团队来自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对于爱、关怀等主题,我们有着同样的共鸣。”长达数月的创排过程中,中俄艺术家求同存异,共同为这部浩瀚巨著注入当代新解,用作曲家舒楠的话来说,大家“打破了很多的规矩,在守正创新的基础上创作了一部属于这个时代的《战争与和平》”。
《战争与和平》不会是终点,在市场成熟、活力迸发的北京,更多凝聚国际力量的佳作将在未来继续展现新时代中国的无限风采。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