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庭院里种葫芦,一户村民最高增收上万元!闵行这个“葫芦村”迎来收获季

图片

图片

近日,一场葫芦采中收购和葫芦王评选活动在闵行区浦江镇汇东村举行,村民纷纷送来自家庭院里采摘、晾晒好的葫芦,收购价从一只几元到近两百元不等,最高一户通过“庭院经济”实现增收上万元。

“这次评出的葫芦王是村民李月芳,她种出的葫芦在器形、皮色、密度方面都是最好的,去年的葫芦王也是她。今年,她家院子里共种了十几棵葫芦,今天送来几十只葫芦,最漂亮的一只收购价180元,其他的每只价格也达到了100元左右……”

图片

汇东村村民种植葫芦的带头人、闵行区套板葫芦非遗传承人郭海洋告诉记者,自己种植葫芦已有20多年时间,去年开始带动汇东村50多户村民在宅前屋后种葫芦,既美化了庭院环境,又能实现增收,今年种植户达到了200多户,还扩展到了周边村子,“除了向村民传授葫芦种植技术,接下来我还准备带村民一起参与套板葫芦工艺制作。套板葫芦的发祥地就在浦江镇,我希望让这门非遗技艺在浦江镇继续枝繁叶茂”。

图片

当天的集中收购活动结束后,闵行区委统战部联合民革区委、区农业农村委、区文化旅游局、浦江镇在非遗套板葫芦种植基地举办了“闵行‘农’好,知新同行”主题活动。包括郭海洋在内的三位新农人代表以“我在闵行当农民”为主题,讲述了他们助力闵行乡村振兴的故事。

在大讨论环节,民主党派成员、党外知识分子和新阶层人士代表以“闵行农业还缺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主题,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方面就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开展讨论,现场嘉宾纷纷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其中,闵行区驻村工作组组长、浦江镇汇东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房长斌的发言让人印象深刻。他坦言,“乡村振兴关键是缺可以示范、带动、影响许多人的带头人,包括优秀的干部、群众和投资者等,需要他们带领大家破瓶颈、补短板。比如部分村干部,面临缺眼界、缺资源、缺担当的短板,要打破‘守摊子’思想;一些村民群众,则往往先看结果、再关注过程,有‘等靠要’的习惯,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容易缺感情、缺活力;而一些社会资本,则可能存在缺情怀、缺责任、缺耐心的倾向,追求短平快,希望小投入大收益……”

他认为,乡村振兴,要让各方人士共情共商共赢,真正统一思想、认识和行动,总而言之,欢迎有想法、有才华、有资源的人参与进来。

此次活动还发布了一项新农人助力乡村振兴“伙伴计划”,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25位专家学者成为首批合作伙伴。现场还推出了三项2025新农人赋能“微计划”,6位策划师共同启动寻美计划(农文旅文创大赛+农文旅手绘地图)、寻宝计划(党派微课题+微论坛活动)、寻味计划(四时果蔬好物+记忆味道食谱)。

图片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非遗套板葫芦种植基地“新农人客堂间”颁牌仪式。“客堂间”是沪郊农村家庭用来接待宾客的地方,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阵地。

活动主办方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次活动旨在通过建立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新农人赋能乡村振兴工作阵地和机制,希望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专业优势,引导大家积极投身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闵行“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