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入千元没人做?职业挖藕人走向老年

全文2346字,阅读约需7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职业挖藕人年龄大多在五、六十岁以上,愿意入行的年轻人并不多,尽管挖藕的酬劳很不错,月入过万是常态。

02挖藕人面临职业病风险,如风湿性疾病,以及寒冷、潮湿等恶劣工作环境。

03由于挖藕技术门槛较高,需要经过一两年的打磨才能成为优秀的挖藕人,因此挖藕的人工成本较高。

04除了莲藕,莲还可以产出的产品还有莲子和藕带,不同的莲品种主打的产品不一样。

05对于农民而言,如何抹平行业信息差、补足资金与技术的短板,是当下实质性提高收入的重要命题。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挖藕真的可以日入千元吗?

如果可以,又有多少人愿意干?

我在湖北看见一位66岁的老人,他在寒冬腊月走进冰水中,艰难地踩着淤泥弯腰又起身,脸几乎要贴到水面上,才能挖出一根根粗壮的莲藕。

之后再用小船把莲藕推到岸边,跪坐在淤泥里分拣。

这样的劳作,他已经持续了50多年,足够让一个人从青年成为中年,再走到自己的老年。

图片

事实上,当前职业挖藕人的年龄大多在五、六十岁以上,愿意入行的年轻人并不多。即便挖藕的酬劳很不错,月入过万是常态,如果是体力、技术和经验都足够的老师傅,在工价好时日入千元都有可能。

那么,为什么这份高薪职业少有人做?又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图片

首先是职业病。

在湖北赤壁长江边的一个村庄里,一位已经放弃挖藕的老农民试图抬起自己的手臂,但是失败了。他告诉我,村里的挖藕人百分之百都患上了风湿性疾病,只不过轻重程度不同。

大叔在年轻时非常勤劳,白天打莲藕,晚上打鱼。后来长江禁渔,再后来有一年,大叔辛苦挖藕得到的两万块钱都被医院挣走了,从此放弃挖藕。

图片

有人放弃挖藕,有人被迫坚持挖藕。

湖北洪湖号称我国莲藕生产第一大市,常年种植面积达22万亩,年产量近30万吨正是因此,每年都有大量外省人来到洪湖挖藕。

当地人告诉我,其中安徽人和湖南人最多,再就是河南人和山东人。

我恰好在藕塘里遇见了一位外省挖藕人,他友好地对着镜头打起了招呼。

图片

这个57岁的山东男人,年轻时曾经辗转在各大城市的各大建筑工地,但因为经常苦于要不到工钱,在19年前改行成为职业挖藕人。

就当下而言,许多职业挖藕人都是哪里有活去哪里,处于全国巡回挖藕的状态。大叔此前就在北京一带挖藕,每天冬天都要把湖面上的冰层破掉,才能进入一个个天然冰窖劳作。

图片

不过,最大的挑战不是寒冷。挖藕人穿着十几斤的下水服、拿着沉重的高压水枪,在淤泥里进行艰辛的重体力劳作时,其实不会感觉非常冷,甚至还会出上一身汗。

真正难受的是上岸后,衣物已经被汗水浸透,此时冷风裹挟着寒气和湿气吹来,如果再碰上下雪天或者下雨天,简直就是挖藕人的噩梦。

关于挖藕人,有几句流传的俗语:辣椒咽谷酒,苦命人挖藕。别人去烤火,我往湖里走。

图片

挖藕是门苦差事,但越是寒冬腊月,工价也就越高,所以无论劳作多艰苦、患风湿疾病的风险有多大,总有人迫于生活一次次携带着沉重的装备走进湖里。

这几年,山东大叔都固定在洪湖一带挖藕。每年农历八月中秋节前后,孤身一人来到异地他乡,到第二年开春之后才走。期间过年要么不回家,要么回去个三、四天又匆匆跑回来挖藕。

至于日常的生活起居,吃饭主要是面条,烙饼都没时间。聊到住宿条件时,一旁的当地大姐抢过话头说,大叔舍不得租房,就在她家那边搭了个棚子。

图片

大叔告诉我,没有莲藕挖的时候,他就在山东老家种大蒜、干各种各样的农活,反正一年到头都闲不下来。

所有的辛劳,既为自己的生活,更为自己的孩子。

他说,儿子在郑州工作,1个月就5000块钱,儿媳妇又要带孩子,这样的话一个人怎么养得起三个人呢?

那天上午,山东大叔和另外两位本地大叔,三个加起来180岁的挖藕人凌晨摸黑从家里出发,骑车半小时抵达藕塘时天刚蒙蒙亮。

挖藕人每天在水里的工作时间长达六、七个小时甚至更久。

图片

在这期间,拿着高压水枪在淤泥里深一脚、浅一脚地挖藕很需要体力和力气,如果是初来乍到的新手,一脚踩进去拔出来都困难,更别提挖藕。

就目前而言,职业挖藕人大多是男性,也主要是因为挖藕对体力的要求太高。

图片

除了力气,挖藕还很考验技术和经验,知道藕藏在哪里,并且能没有损坏地把12米长的藕挖出来。要知道,如果一不小心把藕弄断,导致淤泥和水灌入,这样的藕市场没人要,雇主也不会付工钱。

所以说,挖藕的技术门槛也较高,至少要经过一两年的打磨才能成为优秀的挖藕人。也正是因此,挖藕的人工成本就是莲藕种植户的最大成本。

以至于有些种植户算了算账后,干脆放弃了种藕。

在湖北赤壁,一位大叔说村里很多人现在不种藕了,原因之一就是请不起人挖藕。

在我们的观察中,目前已经有许多村民将藕塘和藕田承包给种植大户或者行业巨头公司,小型的个体种植户越来越少,或者改为养殖业。

另一位在塘边的村民告诉我,以前塘里种的是莲藕,结果算下来不挣钱,就改养鱼,没想到直接亏钱。还好现在又改成了养青虾,收益相对还不错。

除了莲藕,莲可以产出的产品还有莲子和藕带,所以有一句俗语叫做“春吃藕夏吃莲,秋冬煨藕到过年。”

只不过,不同的莲品种主打的产品不一样。

主打莲藕的品种称为藕莲,主打莲子的品种称为子莲,主打藕带的品种称之为藕带莲。针对不同的产品,每个乡镇所侧重种植的品种也不一样。

2024年夏天我们第一次来到洪湖时,正是采收莲子的季节。

当时,我们在一个长江边的村落先是看到成堆晒干的莲蓬,之后又注意到两位大姐正在打莲子。

大姐非常友好地请我吃莲子,之后旁边的一位大叔,更是直接把我带到藕田里,采摘下最新鲜的莲子给我品尝。

实不相瞒,当时是我第一次吃到新鲜的莲子,原来那么脆又那么甜,非常好吃。

大姐一边打莲子,一边还顺便给我科普,莲子里面的绿芯可以用来做茶叶,价格非常贵。

莲子打完之后再晒干,就可以等收购商来收购。当天早上,村里人刚以82毛钱1斤的价格卖了一批莲子,但在今年最开始收购时,可以达到15块钱1斤。

此外,大叔还说今年的天气因素导致莲子严重减产。

按照大叔的介绍,一亩莲子搞得好有500斤,搞不好只有两、三百斤,去年他种的三亩莲子一共收入1万元,除去各类成本后剩下的不多,今年减产的话,收益就更加惨淡。

村里人也不是没有想办法提高收益,这几年许多人改养热门的小龙虾。

据农民日报报道,2016年全国小龙虾产量为82.71吨,2023年飙升至316.1万吨,不过短短7年,翻了近4倍。

这个数据反映到养殖户身上就是,小龙虾收购价的暴涨与暴跌。从几十块1斤跌到几块1斤,收购价相差可以达到十倍。

就今年的情形而言,亏本的养殖户不在少数。

所以,无论是种莲,还是养鱼、养虾,对于农民而言,如何抹平行业信息差、补足资金与技术的短板,是当下实质性提高收入的重要命题。

各行各业挣钱都不易,农民更是尤为艰辛。我至今仍然记得离开村庄前,大叔意味深长地跟我说,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盖一栋自建房,又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进城买一套房。

今年夏天和冬天,我两次来到湖北都横渡了长江,自此留下了与莲有关的一些记录。但对于这个千湖之省,我依旧抱有许多期待。

最重要的是,我很喜欢湖北人的直接和坦率。

所以,日后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