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源
医师报
AI时代,医疗领域应在何处、何时优先使用AI?如何让AI帮助医生从简单重复的工作中得以解脱?AI又将为医疗行业乃至医疗文化带来哪些有益转变?
AI显著提升了管理效率、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是医学进步的一大助力。
当前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着眼于医疗领域,AI化身为多重角色,为医疗减负:智能医助协助完成预约挂号、病史询问,提高就诊效率;病历录入助手自动识别基本信息,减轻医生工作量;大数据模型为疾病诊断提供重要科学参考,减少误诊漏诊……
“AI的出现让医生从简单重复的工作中得以解脱,将更多时间留给临床、留给患者。而对于患者而言,排队、预约等待的时间缩短了,医院整体运行效率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得以改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张抒扬表示。
对此,魏文斌持相同观点,“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例,其是致盲的主因之一,可防可控,重在早期筛查。但我国有超过1亿糖尿病患者,而对于我国5万余名眼科医生而言,筛查工作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AI的出现让不可能成为可能。”当前,基于AI建立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软件已推向全国,很多社区医院配备一台照相机就能快速完成筛查。
全国各医院在管理、发展模式以及信息化建设水平上存在的显著差异也是制约AI发展的一大问题。
拥抱AI是医院领导者们的共同心声,但真正落地实施却并非易事。虽然AI在医疗领域的发展如火如荼,但对于一线医生而言,一项新技术的摸索与应用何尝不是加之于繁复工作中的压力?
“对于很多医院而言,技术应用已驾轻就熟,用更多时间验证和推进AI,反而是一种负担,增加了医务工作者的劳动。”魏文斌直言,当AI尚未让医生体验到其对医疗技术的推进作用之前,不被接受是可以理解的,但不得不面对的是,时代终将淘汰那些不愿意拥抱AI的人。
赵成也强调,拥抱AI已成为医院提升服务质量、增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如若不然,医务人员将被大量简单重复的医学影像分析、病历记录等任务所困,导致医疗服务效率低下;医院管理缺乏智能化手段,将难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医疗数据整合能力不足,将无法充分挖掘数据价值,进而影响医疗决策的科学性。
邵义明提出现实问题:“信息化建设确实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若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要在短期内全面提升医院的信息化水平十分困难。而不同医院所处的信息化发展阶段各异,前期已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的系统,若要进行快速转换或升级,往往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而这些都是医院在推进AI进程时,需要仔细权衡的因素。”
如果说人力资源和资金的投入尚可克服,AI作为数智化的代表产物,缺乏人文属性可能是其硬伤。
胡运韬分享了这样一个病例,2020年3月11日,4岁的藏族小女孩格桑(化名)在玩耍时不幸被铁皮划破左眼,眼内容物脱出在外,眼球严重变形塌陷。当地的医疗条件有限,如不及时治疗,她将永远失去自己的左眼。十万火急下,格桑的爸爸辗转联系到胡运韬,一家人带着格桑从西藏出发,历时十几个小时到达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在这里,多科室通力合作,一路绿灯,不仅提前做好了术前各项准备,也以最快速度完成了新冠病毒筛查。
12日凌晨1时,胡运韬赶到医院,为小格桑展开手术,经过两个小时的手术,胡运韬最大限度地还纳脱出眼外的视网膜、脉络膜等眼内容物,将破裂的眼球重新缝合完整——小格桑的左眼保住了!
变革的愿景不仅要宏伟,更要能够切实落地。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抓住这些痛点,确保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其中。
正如前文所言,如何在适当场景下正确应用AI,是医院领导者的“第七大考验”。而作为医院管理者,院长们自有妙招。
赵成提出,医疗机构应结合自身的发展定位、服务能力、服务人群的特点、提供的服务范围等多方面,综合判断在何处、何时优先使用AI,其应用一定要与医院的发展相契合。
李志强则表示,医院管理者的观念差异,会直接导致医院在AI时代下的变革效率与质量的不同。管理者面临的挑战不仅在于能否看准变革的方向,更在于能否将变革的愿景清晰地传达给每一个人,并制定具体的规划,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实施。
李志强进一步指出,医院管理者要找准定位,摸准医院实际情况以及所能实施的有效举措,再思考如何利用AI技术来实现医院的潜能和目标。对于基层医院而言,主动与大型医院携手合作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例如在社区范围内利用可穿戴设备等为社区居民提供疾病预警服务。
邵义明也认为,要求整个医疗行业同步跟上这一变革步伐并不现实,因为各医院的基础条件和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必然会有先有后。对于基础条件优越、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医院,无疑会在这场变革中率先取得突破,成为引领者,进而带动整个行业沿着同一方向不断前进。
的确如此,北京协和医院作为医疗行业的领头羊,近年来在AI领域展开了积极探索,张抒扬也提出了推进AI发展的应对策略:首先,打破AI取代医生的误解,通过全员培训提升对AI技术的认知和应用能力,认识到其是辅助医疗服务的重要工具。其次,根据各学科需求,精准制定适宜的AI应用方案,这是一项艰巨而繁复的任务,唯有医工交叉、合作制胜。最后,建立健全的AI应用监管机制,确保稳定运行和数据安全是重中之重。
对于AI应用的安全性,邵义明也做出提醒,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以理性的态度对待和使用AI技术。“鉴于当前AI技术尚不成熟,我们在将其应用于特定场景时,必须仔细评估其适用性、安全性以及对患者管理和服务的影响。包括确保提供的资讯准确无误,严格保护患者隐私等,这些都是必须认真对待的关键问题。”
需要明确的是,AI仅仅是辅助人类的工具,真正的决策权仍然掌握在人类手中。
AI不会取代医生,但积极拥抱AI的医生会超越那些固步自封的医生是毋庸置疑的。对于AI的未来发展,李志强持乐观态度。“只要坚持正确的目标,即以提升患者的医疗质量和安全为核心,那么改革的方向就一定是正确的。”李志强强调,在医疗领域的发展中,守护人民健康是不变的目标,以此为导向来推动AI技术的进步,无疑会带来积极的结果,因为它紧密地贴合了社会的需求和人民的期望。
在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当下,魏文斌认为,未来AI不仅有助于推动医学发展,还将成为健康管理的重要工具。“眼睛是全身健康的窗户,近年来我们正在优化眼底影像用于预测心脑血管风险、老年痴呆风险的AI模型,不断学习会让它越来越聪明,将成为公众健康管理的得力助手。”
赵成所在医院也建立了AI宫颈癌防治中心,积极探索出一条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的宫颈癌筛查路径。赵成期待AI与医疗领域的深度融合,能够推动医疗行业向更高效、更精准、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让更多人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随着AI技术的普及,医疗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服务,满足患者的多元化需求,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
展望未来,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有着无限潜力,还亟待持续探索、开发应用。张抒扬相信,AI不仅会加快就医流程智能化,推动精准医疗迈向新高度,持续改进就医体验,还将加速医疗行业科研模式的变革,挖掘更多未知的医学知识,进而帮助医疗从业者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逐步构建以科技为驱动、人文关怀为核心的新型医疗文化。
当然,在用好AI技术红利的同时也要注意风险防范,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推动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的双提升。
排版:张晶
编辑:贾薇薇 宋箐 尹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