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农业大学艺术学院的师生完成了一项“大作品”。在该校平度校区阳光房的东面和北面外墙上,百余名学生历时1个月绘制出两幅巨型的乡村振兴主题墙绘。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周维维说,“学院多次组织学生前往山东临沂、内蒙古奈曼旗等地开展乡村墙绘,服务美丽乡村建设。面对校园里这么大的两张‘画纸’,学生早就心痒手也痒了。”
校园立起巨幅“乡村画”
“最高处是乘升降机上去画的,虽然有时刮大风,耳边呼呼响,但特别过瘾!”参与此次创作的2023级环境设计专业童喜彬同学告诉记者,自己从宿舍去往教学区一般不经过这里,但自从画好以后,他每天都要走一走这条路,“看到经过的同学抬头看我们的作品,特别自豪!”
记者在现场看到,两面巨幅墙绘高8米,宽20米,总面积约300平方米。墙绘色彩鲜艳,在碧蓝天空下和棕褐色教学楼相映成趣。东侧的《科技助农》展现了新时代乡村的自然风光,同学们还在“希望的田野”上精心“飞”了一架“植保无人机”,展现出科技农业的未来场景。另一幅《硕果归仓》墙绘采用卡通风格,原图由该校绘画专业大二学生贺馨瑶手绘,作品还未完成时就有不少学生来和兔子合影,成了校园里的“网红打卡地”。
“农业院校承担着立德树人、强农兴农的使命任务,‘为农’是我们育人的目标,也是学生工作守正创新的方向。”该校学生工作处处长许颖告诉记者,近年来学校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院一品”品牌立项工作,支持各学院基于学校和学科专业特色开展工作创新。学校第二批次思政教育“一院一品”立项工作刚刚结束,在获得立项的10个项目中,有本次墙绘所依托的实践育人项目,还有农学院的“青苗育穗”、园林与林学院的“虹耕劳育”项目等,可以说是“农味儿”十足。
教师都得沾点“泥土味儿”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主力军。在青岛农业大学,要想当好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除了要有扎实的思想政治理论和教育教学本领之外,还得沾点“泥土味儿”。
“培养学生‘知农爱农’,辅导员首先要具备‘知农爱农’的育人能力。”园林与林学院辅导员许菲菲说,学生在提出活动设想时,都能想到要紧扣党和国家重大战略主题,自己作为辅导员,也得好好学起来,才能“有底气”。该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近年来以“践行‘大食物观’”为主题开展了系列学生活动,在本次学校思政教育品牌建设中立项“赓续精神谱系,培育‘食’代先锋”项目。为教育引导好学生,学院要求辅导员不能仅仅满足于“开主题班会”“谈心谈话”这些基本功,还要跟着专业教师和学生一起到农产品加工生产一线调研实践。
农育新人、育新农人。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4年11月在青岛鑫八福化肥有限公司建设了一处党建与思政实践基地。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修彩波告诉记者,将思政实践基地建在化肥公司,就是为了让思政课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农业产业第一线,近距离感知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学子“三农”基因被激活
12月11日,学校与山东德州乐陵市人民政府签约共建山东乐陵科技小院集群。截至目前,学校已获批50个三部委支持建设科技小院及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搭建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干事创业”的广阔大课堂。
而在校内,“农味儿”十足的实践育人活动已成为常态。从每年四月中旬学校牡丹园里的牡丹盛开起,以学校团委主办的“虹韵牡丹”游园会打头,全校性文化活动逐月开展,铺展成一幅动人画卷:园艺文化节、茶文化节、园林文化节、食品科技文化节、创意文化节暨“艺术市集”……可谓“季季皆是农时,节节皆有农韵。”
除了文化节,各类“与农有关”的特色活动也贯穿全年。在该校2024年春季运动会上,一匹刚出生13天就来“参加运动会”的小矮马相关视频引爆网络。从传统茶艺演绎、特色农机展示、中草药科普,到优质农品进校园、可爱萌宠进校园、涉农文创开发、农耕话剧展演,再到标本制作、宠物义诊、趣味手工,让农业大学的校园“很农业”,让新农人培养过程很有趣!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位于校园核心位置的牡丹园,可不仅仅是一座小花园,这里是学校花卉学科的种质资源圃,已建设近20年,园内种植200多个品种共计2万多株牡丹,每逢四月百花争艳,整个校园就是一个“花卉学”大课堂。
学校党委书记潘军告诉记者,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传统农业生产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现代大学校园中如何弘扬农耕文化、传承农耕文明,激活新时代农科学子“三农”基因,是时代的考题、文化的考题也是教育的考题。农业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强农兴农新型人才,必须将优秀农耕文化融入大学校园文化,融入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服务,以“农味儿”的校园文化浸润学子身心,实现如盐入水、润物无声。(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刘淼)
作者:刘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