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新生,江苏省古籍数字资源集成平台面向全社会正式发布

古籍怎么看,上哪儿能看到,这个问题不仅困扰着对古籍文献有兴趣的一般读者,也让不少需要调用古籍进行学术研究的学生、学者烦恼,而今南京图书馆在古籍数字化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12月23日,江苏省古籍数字资源集成平台正式发布,该平台目前主要有“古籍目录资源、古籍全文影像资源、古籍视频和展览资源”三大部分内容,提供104807条古籍目录的综合检索、5035部24644册古籍全文图像的阅读、2个专题40个短视频和7个古籍专题展览的浏览,面向全社会读者免费开放。

图片

数字化赋能古籍新生

江苏省是重要古籍收藏大省,根据古籍普查数据 2024年全省现存古籍总量在25万部以上,其中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1422部,占全国总量十分之一。当前国内古籍数字化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一方面数字化内容方面存在重复和空白,部分古籍已有多个检索版本,但是一些珍稀古籍、地方志、明清古籍数字化内容较少;另一方面古籍数字化存在信息壁垒,许多高校、机构的古籍数字化成果未对校外公开,一般读者难以获取信息。

南京图书馆自2020年以来开始着手建设该平台,以南京图书馆馆藏清人文集数据库建设为抓手开始逐步扩大和收录古籍的范围和种类,到23日发布已有了较为丰富的数字资源。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张志清在平台发布仪式中对江苏省古籍数字资源集成平台具有的普适性表示了赞许,“一方面该平台的发布践行了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图书馆宗旨,零门槛全网共享的发布普惠学界,我觉得非常的了不起;另一方面这也是图书馆古籍再生性保护的重要成果。要把历经磨难传承至今的古籍保护好、传承好,除了改善古籍保存环境,开展修复工作外,再生性的保护非常关键,以数字化的方式服务社会,我认为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举措。”张志清同时提及该平台在推进古籍整理工作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古籍数字化、智慧化是新时代古籍工作的重中之重,是馆藏机构将珍藏的古籍版本的资源以现代技术加以保存、保护传播,使其焕发时代光彩的必由之路。”

江苏省古籍数字资源集成平台里面都有啥

南京图书馆馆长陈军介绍了江苏省古籍数字资源集成平台的基本情况。平台包含了古籍目录资源、古籍全文影像资源、古籍视频和展览资源几个主要板块。在古籍目录资源板块中,江苏省古籍存藏目录数据库整理收录了全省现存古籍经部目录26592条,是南京图书馆承担的江苏文脉研究项目《江苏文库•书目编•典藏志》的成果转化。馆藏新印丛书综合目录数据库整理收录两633部丛书子目78215条,是全国第一个由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历史文献影印本子目检索系统。在古籍全文影像资源方面,截至2024年12月,平台以全文影像形式发布南京图书馆藏古籍5035部24644册3272938页,图像清晰,阅读方便,可观性强。其中设有“清人文集”和“稀见方志”两个专题数据库,实现序、跋、目录等四个层级的标引,方便使用者按相关字段检索。除“清人文集”和“稀见方志”两个专题数据库外,还提供有4393部22196册馆藏古籍的全文图像,包括宋本15部、元本25部、明本1084部、稿本511部。宋本中,有南京图书馆藏古籍十大珍本的《诗集传二十卷》;元本中,有《汉书注一百卷》《新编方舆胜览七十卷》《战国策十卷》《仪礼图十七卷旁通图一卷仪礼十七卷》《三传辨疑二十卷》《春秋胡氏傳三十卷》等;明本中,有南京图书馆藏古籍十大珍本的《晏子春秋八卷》等,均为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的珍贵古籍。

图片

记者也体验使用了一下江苏省古籍数字资源集成平台,从南京图书馆官网的“数字资源-自建资源”中即可找到江苏省古籍数字资源集成平台,在平台首页可以看到四个专题库,以“稀见方志”专题文献为例,进入后可以看到题名、责任人、版本、年代、电子资源几个分类,点击查看详情即可看到这一本古籍的详细册次目录,“一本古籍可能包含巨量的内容,编订册次及目录能够方便读者更快锁定自己需要的内容。”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主任周蓉介绍到。稀见方志中收录了许多极其稀少的地方志资源,比如《万承县志》,万承县是一个曾在广西地界存在过几十年的县,后来被撤并,关于这个县的资料极其稀少,平台收录的清抄本《万承县志》是目前仅存的资料,尽管残损严重,但是具有很高的价值,读者可以在平台清晰地阅读到这本稀见方志中的每一页内容。

图片

除了阅读古籍全文图像外,平台也提供了非常简便的检索功能,输入关键词即可搜索到包含关键词的子目名、著者、底本、丛书名、版本、所在分册,索书号和馆藏地,方便读者按目求书,因书究学。从实际使用体验来看,这一平台资源丰富,操作简易,完全没有使用门槛,也无需支付费用,不管是对于做学术研究的学生、学者还是对古籍充满好奇的一般读者,这个平台都是一座值得挖掘的富矿。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