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很难复制TikTok的成功?

图片


作者 | Chris Stokel-Walker

编译 | 未来学人

来源 | 彭博社


TikTok在美国拥有超过1.7亿用户,全球用户突破15亿,每一分每一秒对它来说都弥足珍贵。

12月6日,一家联邦上诉法院维持一条法律,要求字节跳动出售TikTok给美国业主或停止在美国运营。最高法院已同意审理此案,并将于1月10日进行辩论。如果法院不叫停这项法律,禁令将于1月19日生效。

民间自由团体认为这种“出售或停运”的要求违反第一修正案。皮尤研究中心数据显示,目前32%的美国成年人支持禁令。TikTok表示,禁令生效首月,创作者将损失近3亿美元收入。这一说法虽难以验证,但政府称TikTok构成国家安全风险的论调同样缺乏证据支撑因为国会至今未解密任何与情报官员会面时分享的调查结果。

可以确定的是,YouTube的母公司Alphabet和Instagram与Facebook的母公司Meta将从TikTok退出美国市场中获益。Instagram Reels(2020年8月推出)和YouTube Shorts(次月推出)可借此机会为创作者提供新出路,同时为用户提供类似的替代选择。

然而,要实现这些收益并非轻而易举。尽管YouTube Shorts和Instagram Reels拥有数十亿用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们与各自成熟平台的捆绑),但无论是视频制作流程还是上下文相关内容的呈现,其用户体验都不及它们试图模仿的TikTok。

纽约市居民何塞·罗隆说:“它们都是很棒的平台,但本质上与TikTok有很大不同。”这位三个孩子的父亲既是婚礼策划师,也是拥有55万粉丝的TikTok博主,账号为@nycgaydad,“TikTok的算法是无可匹敌的。

TikTok的顶级信息流“为你推荐”(For You Page,简称FYP)依靠内容图谱运作,基于用户兴趣和偏好推送视频,而非仅依据用户关注的账号。如今,内容图谱已成为标配,Facebook、Instagram、X和YouTube都采用了这一技术,但这种普及很大程度上是借鉴了TikTok的成功。虽然TikTok向用户推送视频的算法被视为其独特优势,但这项技术某种程度上是家族传承,源自字节跳动旗下的其他应用。

“TikTok和字节跳动的其他早期产品一样,从一开始就是算法驱动的。”前抖音欧洲区全球关系和公共政策副总裁、现任英国智库社会市场基金会主任西奥·伯特伦说。这意味着公司更关注算法如何运作,而不是具体展示什么内容。

这套算法最早在2012年字节跳动推出的今日头条上进行测试。今日头条是一款现代新闻聚合器,它根据用户与新闻的互动历史推送内容,而不是依靠集中化的重要性判断。据字节跳动推荐负责人杨震原透露,到2018年时今日头条每天要处理50PB的用户数据。

伯特伦说:“看看张一鸣和梁汝波最初的产品理念,他们是从推荐引擎出发,而不是简单地把算法加到视频或新闻产品上。”事实上,字节跳动本质是一家算法公司,后来才开发出今日头条这样的短新闻应用和抖音及其海外版TikTok这样的短视频应用。

对用户来说,这种算法带来了独特的沉浸体验。看完十字绣视频会看到更多手工艺内容,评论烹饪视频就会收到更多食谱推荐。虽然像20岁的查理·达米利奥这样的博主能通过舞蹈视频在平台内外走红,但大多数用户的“为你推荐”都非常个性化。比如我的信息流可能主要是体育、零食和硬件视频,而我老婆的信息流可能充满泰勒·斯威夫特、钩针编织和手工制作的内容。

相比之下,美国社交网络更注重社交关系和内容类型的结合。Facebook最初的信息流主要展示好友和群组的动态、照片和社交关系。Instagram、Twitter和YouTube最初也只展示用户关注账号发布的照片、文字和视频。尽管这些平台的算法在不断进化,但现在大多同时采用基于兴趣和关注的推荐方式,而不是二选其一。这种混合模式可能让习惯了单一体验的用户感到困惑。

抖音专注于兴趣推荐的方式显然很成功。eMarketer在2023年7月的调查显示,Z世代美国人使用抖音看短视频的可能性比Instagram Reels高10个百分点。Sensor Tower 2022年的报告显示,抖音用户平均每天使用95分钟,远超YouTube的74分钟和Instagram的51分钟。

字节跳动十多年来不断优化算法,再加上在中国市场积累的经验,让抖音在竞争中占据明显优势。到2016年,今日头条在中国已有7800万日活跃用户,这些习惯用手机看内容、对数据收集较少顾虑的用户提供了海量数据。

如今,TikTok的影响力已遍布全球。各大社交网络纷纷开发基于兴趣的内容图谱,Instagram Reels和YouTube Shorts也借鉴了TikTok的算法理念。不少平台上的内容都是从TikTok转载而来。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研究TikTok的媒体文化研究员汤姆·迪冯说:“业内专家,包括算法开发者、数据科学家和平台架构师都认识到,TikTok的创新主要体现在细节上,比如对观看时长、跳过和重播等数据的精准把握。全球科技行业正在加速学习,各平台不仅采用TikTok的方法,还在努力让这些方法适应自己的生态系统。”

中国科技分析师、Tech Buzz China创始人马睿表示,算法不只是冰冷的自动化系统,“TikTok的魔力在于把艺术和科学完美结合,艺术是运营,科学是算法。”

马睿介绍,字节跳动采用人工干预和技术工具相结合的运营方式,不断调整算法表现,同时防止创作者钻空子。

比如,当创作者通过制作无缝循环视频来刷数据时,字节跳动的员工会介入,手动降低这类视频的排名。这种做法减少了对单纯数据指标的依赖,降低了过度优化视频的曝光率,提高了用户停留时间。这让“为你推荐”功能既能提升真实互动,又能避免劣质内容泛滥。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美国平台过分依赖算法,较少关注人工干预来改善用户体验马睿说:“TikTok的模式不是不能学习,但这代表了一种完全不同的产品运营理念。”

TikTok的算法已经成为用户心中的“智能体”,用户常在评论区写道“评论一下,让算法把我带回来”。相比之下,YouTube、Instagram和Threads(Instagram推出的X竞品)经常被批评把用户困在信息茧房里,比如用户点赞了一篇航空旅行体验,接下来几周都会被类似内容轰炸。

TikTok能够推荐看似无关但用户实际感兴趣的内容,因此广受好评,许多人认为它能洞察用户心理。《纽约时报》2021年就以“TikTok如何读懂你的心思”为标题对此进行了报道。

伯特伦说:“算法一直在寻求多样化,同时用户也在主动管理自己的信息流。他们知道这是一个算法驱动的系统,也懂得如何去塑造和影响它。”

这些技术和情感层面的因素,让其他社交网络很难在短期内复制TikTok的成功。在印度,由于中印政治冲突,TikTok于2020年被禁。本土替代品“Moj”和“TakaTak”试图填补空白,但都以失败告终。TakaTak母公司ShareChat在2023财年收入仅6360万美元,却亏损4.78亿美元。尽管该公司后来减少了亏损,但TakaTak和Moj最终不得不合并才能维持运营。

从长远来看,这些差异可能并不那么重要。失去TikTok后,美国用户必然会将部分社交媒体时间转向其他平台,创作者也需要在别处寻求变现机会。目前印度已有五分之四的用户在使用YouTube Shorts,3亿人在使用Reels。

但TikTok独特的用户体验,让用户在浏览一系列完全契合自己兴趣的视频时产生的那种沉浸感,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重现,甚至可能永远无法复制。正如一位驻印度的彭博社专栏作家今年早些时候所说,TikTok的“秘诀已被证明是无法复制的”。


本文编译自彭博社,采用AI编译,模型训练:讯鸟云服,编辑审校:

本文为翻译作品,原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来学人仅作编译,文章观点不代表未来学人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关注未来学人,读原汁原味的全球报道 

    点击👇关注,或搜索未来学人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