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岳谈|向高而攀 向新而行 向绿而进

□胡磊 薛良诚 

 “我们把抓好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强市之要,锻长补短、集群强链,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12月20日,在聊城市政府召开的现代化产业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聊城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百顺表示。

图片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前不久,省政府印发《关于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布局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构建具有山东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就聊城而言,构建具有聊城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抓住‘定位、抢位、错位’这个关键,突出因地制宜、彰显比较优势、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努力赢得高质量发展主动权。”张百顺说。

传统产业是聊城的“家底”。构建具有聊城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首先必须夯实传统优势产业这个基础。聊城是一座典型的传统产业城市,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70%,制造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6.6%,贡献了40%以上的税收,支撑了30%以上的就业,是聊城经济的“压舱石”。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石,先进制造业是科技创新的主要载体,是实体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也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支撑。近年来,聊城聚力工业经济“头号工程”,深入实施制造业强市建设三年攻坚突破行动,重点围绕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绿色化工、轻工纺织、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聚焦精品钢管、精品钢板、高端轴承等具备先发优势的先进制造业,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进一步巩固传统产业的“家底”和“底盘”作用,全市工业经济总体呈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涌现出一批特色鲜明、主峰凸显的百亿级、千亿级产业集群。2024年,冠县镀涂钢板制品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成为全省唯一连续三年有集群入选的市;绿色低碳有色金属材料集群入选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零的突破;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型中小企业473家、专精特新企业331家,增量和总量均居全省前列。1-11月,全市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及装备制造等产业链产值均超过去年同期10个百分点以上。

图片

补齐技术短板、拉长优势长板、锻造未来新板,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也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根本动力。因此,构建具有聊城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还必须明确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两个突破方向。对聊城而言,二者不仅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潜力所在,更是构筑工业新优势、拓展经济增长新空间的重要支撑。近年来,聊城立足产业基础与资源优势,明确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大健康等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同时,聚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人形机器人、氢能等前沿领域,精心擘画未来产业培育蓝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无论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还是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根本动力,是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强大引领力和推动力。因此,构建具有聊城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强化科技、数智、人才三大赋能。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支撑。近年来,聊城坚持壮大科创主体,建强平台矩阵,开展技术攻关,深化协同创新,优化创新环境,积极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增创产业发展新优势,拓宽产业发展新空间,构建产业发展新生态。11家实验室入围省重点实验室重组名单,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数量达到320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超过85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3.12%,连续3年位居全省前三。今年前三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0.03%,增幅列全省第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57.18%,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28个百分点。

坚持数智赋能,把数实融合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基础工程,抢抓大规模设备更新机遇,加快企业智能化改造。

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提出: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近年来,聊城把人才引育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放在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上,做深做细“人才+产业”文章,坚持靶向引才、精准育才、倾心留才,全力打造人才与产业双向奔赴、互促共赢的良好生态,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图片

同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也离不开良好的环境保障。聊城紧贴企业发展需求,统筹各类资源力量,聚力打造法治化市场环境、规范化政策环境、高效化服务环境和低碳化生态环境。特别是创新组建重点项目挂图作战和要素保障指挥部机制,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政策,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效提质,着力营造“高效化、不求人就能办成事”的服务环境,打造了集线上服务、线下集成、全周期帮扶的重点项目“高效开工一件事”,服务全市重点项目手续快速办理。截至目前,248个重点产业项目完成投资436.4亿元,快于时序进度16.7个百分点。重点项目开工率、纳统率、投资完成率均居全省前列。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聊城向“新”聚能、向“质”蝶变的重要载体,也是加速迈向现代化强市愿景的战略指引和重要支撑。向高而攀、向新而行、向绿而进,富有聊城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正步入发展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