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君剪纸映晚霞 匠心传承焕新彩

图片

赵冯拴正在给学员讲解剪纸的技巧

在宜君县,剪纸艺术为当地老年人的生活增添了无尽的乐趣与色彩。走进宜君,仿佛踏入了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世界,而剪纸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

在西村综合服务中心的石堡村,有一处名为“石堡剪纸小院”的地方,这里是宜君剪纸艺术的一个缩影,也是老年群体享受艺术乐趣、传承文化精髓的温馨家园。小院宁静雅致,空气中弥漫着纸张与墨香交织的独特韵味。步入其中,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映入眼帘,它们或灵动飘逸,如花鸟鱼虫般栩栩如生;或喜庆祥和,传递着传统民俗的深厚内涵。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更彰显了剪纸艺人的精湛技艺,让人叹为观止。

赵冯拴,是石堡剪纸小院中的一位资深剪纸艺人。只见他手持剪刀,在红纸上精雕细琢,每一道线条都流畅而精准,仿佛在与纸张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赵冯拴主要以人物肖像为创作主题,无论是神态还是表情,都被他刻画得细致入微,仿佛能够透过纸张,窥见人物的内心世界。他的作品不仅技艺精湛,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咱这宜君剪纸,讲究可多了。”赵冯拴边剪边介绍道,“你看这图案,都是从老一辈人的生活里来的,蕴含着宜君人的精气神儿。这剪纸,简单几笔,就能把咱心里想的、眼里看的,都活灵活现地剪出来。咱这剪纸贴在窗上,喜庆;送给亲朋,有面儿。”赵冯拴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剪纸艺术的深厚情感与坚定信念。他深知,剪纸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文化的延续。因此,他始终致力于将这门手艺传授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能够领略到剪纸艺术的魅力与价值。

在赵冯拴的带领下,石堡村周边的剪纸爱好者们经常聚在一起,利用农闲时间参加培训、互相交流学习。午后的小院里,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剪纸艺术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学员们在这里不仅学到了剪纸技艺,更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享受着剪纸带来的乐趣。

刘翠霞,是石堡剪纸小院中的一位学员。她原本对剪纸并不了解,以为剪纸就是剪剪窗花。然而,自从文化小院办起来后,她跟着赵冯拴学习剪纸,逐渐领略到了剪纸艺术的魅力。“现在,我不仅会剪窗花,啥都能剪出来。”刘翠霞自豪地说,“而且在这里学剪纸比到处串门子好得多,既能学到手艺,又能结交新朋友。”她的变化,正是宜君剪纸艺术在老年群体中焕发新生机的生动写照。

同样,在太安镇艾蒿洼村,也有一处农家小院因剪纸而热闹非凡。这是村民熊存仙的家,因为热爱剪纸,她的屋子里到处都摆放着做工精美的剪纸作品。从简单的窗花到复杂的图案,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她对剪纸艺术的执着与热爱。当文化馆成立培训班时,她积极报名参加,不断提升自己的剪纸技艺。如今,她已经成为了一名资深的剪纸艺人,并借助文化小院平台,免费教大家剪纸。

“我从小就跟我妈一块学剪纸,成家以后,我还继续剪纸。”熊存仙回忆道,“参加了几年培训班以后,我的剪纸技艺更加成熟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想学剪纸,我就索性当起了老师。”

近年来,宜君县的剪纸艺术得到了广泛的传承与发展。它不仅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更在老年群体中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了推动剪纸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宜君县相关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组织举办了剪纸培训班、剪纸比赛等活动,为剪纸爱好者们提供了展示才华、交流技艺的平台。同时,还积极挖掘剪纸艺术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将其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相结合,打造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也为宜君县的文化旅游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今,在宜君县的大街小巷,剪纸艺术已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无论是节日庆典还是婚丧嫁娶,剪纸都成为了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以其独特的魅力与韵味,装点着人们的生活空间,传递着吉祥与美好的祝愿。

宜君剪纸,这一传统民间艺术,在岁月的长河中流淌着不息的生命力。它见证了宜君人民的智慧与才情,承载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随着更多人的关注与参与,宜君剪纸艺术必将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图片
责任编辑 | 王     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