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王彬
绩溪县政府广场临时集市。图源:安徽日报客户端
县政府门前也能摆摊了?小摊贩不必再东躲西藏,只要有序经营,他们甚至可以安心在政府门口吆喝买卖,这在安徽省绩溪县已经成为了现实。据安徽日报客户端报道,绩溪县政府门口有个夜市,一到晚上摊贩云集,熙来攘往。交警、城管在现场维持秩序服务群众。县政府的院子里提供免费停车位,政府办公大楼对外开放,摊贩和逛夜市的群众可以进去接热水、上厕所。
此前,安徽舒城县政府大院“随便进”火爆全网,现在“大院开放”的“进阶版”又在安徽上演。当地县长表态,摆摊没门槛,开放已成常态。这些,所散发出来的,是浓厚的开放与包容气息,也打破了以往社会对政府大院的刻板印象,让人感受到了政府大院的有爱与接地气。在便民、利民的努力中,更拉近了干群关系,为政府赢得了好口碑,最后终将转化成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摊贩能不能在路边摆摊的问题,一头牵着秩序,一头牵着民生,一直以来,也是城市治理的痛点、难点。
城管与商贩,剑拔弩张,“猫捉老鼠”式的你追我逃,争吵甚至上演“全武行”的事也时有发生。这些“戏码”,是粗暴式的一刀切管理,扰乱了公共秩序,也刺痛着群众生计,社会观感极差。这些显然不应该在一个追求文明、法治与和谐的现代社会上演,属于“负面典型”,应当极力避免。
反之,若从柔性管理、人性化管理的角度出发,多想想群众需要什么,还能提供什么便利与服务,以及如何才能更好的规范与引导,那结果便是,既让现场井然有序,不影响公共交通,不干扰群众生活,保障食品安全,也能让守规矩的摊贩们,把心放在肚子里,正大光明做生意。
真正好的管理,一定是兼顾情、理、法的。合法合规的同时,也讲情讲理,拿“用心管理”,取代“用权管理”,那么,让城市管理“动起来”,摊贩的心“安下来”,秩序与民生并重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县政府门前的夜市能够存在,且充满着热腾腾的生活气息,就是因为做到了这一点。当然,现在的临时夜市,应该也不会是“终极形态”,还可以在政府管理水平和群众主观能动性的双向奔赴中,变得更热闹、更规范,甚至是更高级。
县政府门前摆摊这事,如果将其看成是影响市容市貌,给政府大院和领导“上眼药”,那结果必然是一刀切的“驱赶”,但如果能够看到其中的民生诉求,看到摊贩们谋生的不易,认识到政府大院门口的摆摊夜市,是人情味、烟火气的彰显,是社会的一道亮丽人文风景线,自然能感受到其那独特的现实魅力,也能发现其中大有可为的现实空间。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你心里想什么,就会看到什么。管理者心里到底有没有群众,摆摊商贩们的现实境况,往往就是最好的“试金石”。
政府大院对外开放,群众可以进去喝热水、上厕所和停车,这打破的是政府大院和群众之间“有形的墙”。而将政府大院门口,当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主场”,通过主动作为给群众带来更多“超预期体验”,我们似乎从中看到了政府想打破干群之间那堵“无形的墙”的努力。
打通“无形的墙”,让政府和群众“零距离接触”“心贴心交往”,现实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热线电话打得通,群众找人找得到,群众投诉有“续集”,群众办事无障碍,群众合理建议听得进去,做得到位。这是每一个政府大院都要一一对照的事,对于相关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争取在“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上,有更多作为。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