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凌家滩遗址概况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西南约10公里的凌家滩自然村,地处裕溪河中段北岸。该遗址坐落在一条长带形滩地上,总面积约160万平方米,地势由南向北逐步抬高,最高点是凌家滩墓地。遗址于1985年发现,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于1987、1998、2000、2007年进行5次发掘;2008年以来持续进行系统的调查、勘探,并于2013~2017年进行5次发掘;2020~2022年又开展2次勘探、4次发掘工作。
凌家滩遗址是由大型中心聚落和周边多处规模不等的中小型聚落所构成的遗址群,聚落规模宏大、结构等级分明,其年代为公元前3800~前3300年。
二、凌家滩遗址的主要发现
凌家滩遗址最为重要的发现是祭祀遗迹、墓葬和大量精美玉器,这些发现为学界理解凌家滩社会结构、宗教信仰和文化联系提供了丰富的证据。
凌家滩祭坛位于遗址中心偏北位置,面积约1200平方米。祭坛由人工铺垫而成。在祭坛上发现几处小积石圈和3座长方形小祭祀坑,祭祀坑内有陶器、石钺、禽骨等。在祭坛的东南角有红烧土和很厚的草木灰遗存,在东南方向祭坛和居住区之间还有大面积的红陶土块建筑遗迹分布区,发掘者推测前者属于燎祭遗存,后者可能是“神庙”遗存。在祭坛南部发现几十座墓葬,围绕祭坛而葬,尤其大墓均在祭坛正南部,推测大体应与祭坛同时且有密切关系,随葬品中的玉版、龟壳、龟形器、璧、“鸟”、龙、人等形态的玉器,以及祭祀坑中的玉人、石“璧”等,都与“天”有一定关系。
凌家滩遗址第五次发掘中发现的07M23,是凌家滩遗址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为丰富的墓葬。其位于墓地南部偏东,大致在祭坛东南位置,靠近祭坛顶部,墓中出土的遗物极为丰富,共计330件,包括玉器200件、石器97件、陶器31件,另有碎骨和绿松石各1件。随葬品中玉、石器种类较多,以钺、环、镯、璜、玦、璧、锛、凿等为主。
三、凌家滩遗址的重要意义与历史价值
以凌家滩遗址为代表的凌家滩文化,体现出的聚落结构分化、墓葬人群分化、宏大的环壕工程组织、精细的玉器加工技术,对于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不同区域之间文化交流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版、玉龟、玉签等,是目前考古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占卜文化遗物,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先进的文化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