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癌症》:“我还能打”!最新研究显示,抑制TIGIT+PD-L1的免疫联合方案,可助力非耗竭表型CD8+T细胞扩增抗癌

全文1918字,阅读约需6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基因泰克公司团队在Nature Cancer期刊发表最新研究,揭示了TIGIT抑制剂与PD-L1抑制剂联合治疗在抗癌中的作用机制。

02研究发现,同时抑制TIGIT与PD-L1可使肿瘤引流淋巴结中的肿瘤反应性CD8+T细胞扩增并进入血液。

03肿瘤反应性CD8+T细胞在肿瘤部位浸润后,更有利于发挥抗癌作用。

04然而,TIGIT抑制剂+PD-L1抑制剂联合治疗在消化道肿瘤中的疗效仍需与化疗等元素结合。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如果要评选一个免疫治疗领域的“最惨靶点”,那奇点糕肯定会把票投给TIGIT:就在前两天,曾备受期待的TIGIT抑制剂Tiragolumab又挨了一闷棍,一线联合PD-L1抑制剂治疗肺癌的关键临床研究终究没达到阳性结果,恐怕在肺癌领域彻底翻身无望了。但同样是联合PD-L1抑制剂,TIGIT抑制剂治疗胃癌和食管癌的临床研究,近一年来可是喜报频传[1]。


所以说,现在还真不能对TIGIT抑制剂的命运下定论,东方不亮西方亮也不是什么稀罕事,还是要更深入地了解TIGIT抑制剂的起效机制,帮它们找到适合的赛道和使用场景才行。近日,开发Tiragolumab的基因泰克(Genentech)公司团队就Nature Cancer期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2],揭示了TIGIT抑制剂与PD-L1抑制剂联合见效的最新作用机制证据。


研究发现,同时抑制TIGIT与PD-L1可使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s)中的肿瘤反应性CD8+T细胞,在CD226的驱动下发生数量扩增并进入血液,随后肿瘤反应性CD8+T细胞浸润到肿瘤前,抑制TIGIT与PD-L1也会通过营造共刺激条件,使它们向效应表型而非耗竭表型分化,让进入肿瘤部位的CD8+T细胞更有利于发挥抗癌作用。


图片

论文首页截图


基因泰克团队本次研究的切入点,是评估TIGIT抑制剂与PD-L1抑制剂是否会在T细胞激活的不同阶段或不同部位发挥作用,为此实验首先在小鼠模型上展开:联合使用TIGIT抑制剂与PD-L1抑制剂的抑癌效果明显优于二者分别单用,但联合治疗并未显著改变肿瘤或TDLNs的CD8+T细胞总数,而TDLNs当中的肿瘤反应性CD8+T细胞占比明显上升。


与此同时,小鼠外周血内的肿瘤反应性CD8+T细胞也明显增多,但在联合治疗开始后早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盐酸芬戈莫德(FTY720),特异性阻断T细胞从TDLNs经血液循环的迁移,就会使TIGIT抑制剂与PD-L1抑制剂联合治疗的效果消失,意味着联合治疗必须依赖于肿瘤反应性CD8+T细胞经血液循环浸润到肿瘤部位这条路。


图片

TIGIT抑制剂与PD-L1抑制剂起效,依赖于肿瘤反应性CD8+T细胞经血液循环浸润到肿瘤


研究者们根据表面标志物表达情况对肿瘤反应性CD8+T细胞进行了细分,发现在联合治疗后扩增的亚群以表达CD226为特征,且属于效应表型或耗竭表型,但联合治疗不会影响CD226表达阴性的肿瘤反应性CD8+T细胞;在肿瘤部位,受联合治疗影响的肿瘤反应性CD8+T细胞则会表达转录因子TCF1,意味着它们具有干细胞样特征,而换到TDLNs内,肿瘤反应性CD8+T细胞经联合治疗后的转录因子TOX表达减少,提示更不易走向耗竭。


借助抗CD226单抗,研究者们又证实在TDLNs中,TIGIT抑制剂+PD-L1抑制剂对肿瘤反应性CD8+T细胞的调控确实依赖于CD226存在,TDLNs也是肿瘤反应性CD8+T细胞发生克隆扩增的主要部位;而且,肿瘤中浸润的CD8+T细胞也都经历过在TDLNs扩增这一步,后续浸润到肿瘤还会继续扩增,把肿瘤内“土生土长”的CD8+T细胞基本都挤走。


CD8+T细胞轨迹变化的分析则显示,TDLNs内具有干细胞样特征的一部分T细胞(特征为高表达Slamf6Tcf7,类似记忆性干细胞样T细胞),是细胞毒性CD8+T细胞的主要来源;TIGIT抑制剂+PD-L1抑制剂的联合治疗,则会使肿瘤反应性CD8+T细胞更易发生迁移,且它们抵达肿瘤部位后更易分化为细胞毒性表型,杀伤癌细胞的能力更强,同时不易向肿瘤内原有CD8+T细胞的近似耗竭表型分化(PD-L1抑制剂+盐酸芬戈莫德处理可诱导)


图片

TIGIT抑制剂+PD-L1抑制剂联合治疗对肿瘤反应性CD8+T细胞的整体影响


总而言之,TIGIT抑制剂+PD-L1抑制剂联合治疗能够定向招募肿瘤反应性CD8+T细胞,并提升它们的整体质量,而不仅仅只有数量增多,这才是成功调动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关键。但从治疗消化道肿瘤的情况来看,好像TIGIT抑制剂+PD-L1抑制剂的双人成行还不够给力,总得加点化疗之类的元素才能真正成为“爆款”,看看未来科学家们还能挖出什么机制吧。

图片

参考文献:

[1]Rha S Y, Oh D Y, Pelster M, et al. 130MO EDGE-Gastric Arm A1: Phase II study of domvanalimab (D), zimberelimab (Z), and FOLFOX in first-line (1L) advanced gastroesophageal (GE) cancer[J]. Annals of Oncology, 2024, 35(Supplement 4): S1455.

[2]Nutsch K, Banta K L, Wu T D, et al. TIGIT and PD-L1 co-blockade promotes clonal expansion of multipotent, non-exhausted antitumor T cells by facilitating co-stimulation[J]. Nature Cancer, 2024.

本文作者丨谭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