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陕西报道(记者 柳洪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自贸试验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而创新案例则是这“田”里能结出“收获”的秧苗。
12月5日,由陕西省自贸办主办的2024年度“最佳实践案例”专家评审会在西安举行,从31个入围案例中评选出16个“最佳实践案例”,并将在全省复制推广。
此次“最佳实践案例”评选活动共收到102个改革创新案例,涵盖了政府职能转变、投资贸易便利、金融改革创新、人文交流合作、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开放通道建设等领域。而评选出的16个“最佳实践案例”具有创新性强、市场反映好、系统集成性高等特点。
西安国际港码头
跨境贸易是重头戏
面对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主要市场增长动能弱等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确保对外贸易发展整体保持质量提升、数量稳定的良好发展势头极为重要。在16个“最佳实践案例”中,促进贸易转型升级的案例数最多,足见陕西自贸试验区对促进进出口质稳量升的重视。
其中,《持续开展通关领域集成创新 着力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聚焦通关便利化,采取“智能化”建设、“一体化”监管、“精准化”保障、“机制化”合作、“泛在化”服务等举措,使出口通关时效缩短50%,综合运输成本降低15%以上;《创新出口货物区港一体化监管新模式》瞄准中欧班列国际运输效率提升,推出出口货物区港一体化监管模式,实现“安检前置、区港联动,抵港直装”,货物出区时间由原来的2天以上压缩至2小时内,出口通关时效从1.6小时降到0.8小时;《国际邮件、国际快件、跨境电商三类业务 “一站式”通关新模式》通过实施三类业务“一站式”通关,打造西北地区邮政物流贸易便利化通道。
通关便利一直是外贸企业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这三项案例均以“通关提速、成本减负”为目标,为外贸企业创造一个更加高效、便捷、可预期的通关环境。
《创新“跨境电商+AI”模式 助力外贸高质量发展》则将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引入跨境电商产业,利用AI进行市场分析、图文处理、辅助管理、数据分析,助力跨境电商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降低运营成本、优化供应链条、降低合规风险。
在陕西开放发展的进程中,高质量对外贸易自然是重头戏。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陕西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标准“软联通”得到了大幅提升,如今进一步密植制度创新“林带”,将有效降低跨境商品运输和交易成本,给企业降本增效带来红利。
秦汉新城探索建立“企业宁静日”制度
营商环境颇有新意
营商环境是企业发展的“微生态”,需要持续不断的“微更新”和“微修复”。从“微信办照”开始,陕西自贸试验区围绕优化营商环境的步伐不曾停止。
此次“最佳实践案例”中,“企业宁静日”的提法令人眼前一亮。《探索“企业宁静日”执法检查新模式 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按照“无事不扰、有呼必应”的工作原则,简化执法事项总量和频次,实施阶梯式监管和规范化执法,让企业静下心来专注经营和发展。
“企业宁静日”执法检查新模式的实施,进一步提高检查成效、减少检查频次,进而实现营商环境再优化。截至2024年8月,秦汉新城功能区各部门涉企日常共合并检查286家企业,迎检次数同比普遍下降10次以上,并为2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均悬挂红绿牌。
不让“检查”成为企业发展的“干扰项”,不以“服务”的名义给企业加负担,在追求创新之外,“企业宁静日”是陕西自贸试验区回归营商环境本源的体现。
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
“农业自贸”不止于“农”
作为唯一一个以推动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交流为主要特色的自贸片区,陕西自贸试验区杨凌片区孕育了特色鲜明的“农业自贸”。此外,结合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等重大倡议,使陕西自贸试验区具备了参与世界治理的机遇和能力。
《探索国际农业合作交流新机制 以培训助推全球减贫进程》是陕西自贸试验区杨凌片区聚焦“交流、培训、示范”的功能定位,通过加强国际交流、搭建合作平台、创新培训模式、做优示范推广,进一步深化与上合组织国家间的交流合作,持续开展农业人才培训和农技示范推广,为上合组织国家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更好助力全球减贫事业发展。
国际农业合作具有相当广泛的示现实意义,比如拓展国际交流范围,建设国际性培训平台和国际科研创新合作平台,为我国强化对外开放形象、助力其他领域国际合作等起到示范作用;再比如建设境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制定农作物生产标准,可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再加一道保障。
自挂牌以来,陕西自贸试验区紧盯“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重要支点”使命,紧扣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工作,在制度创新上与经济形势接轨、与发展所需同频。此次评选出的16个“最佳实践案例”,再次证明了陕西自贸试验区在陕西高质量发展中的“智慧中枢”作用。(图 陕西自贸试验区)
查看原图 7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