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畫研究集刊》(第四輯)
薛龍春 主編
2024年12月出版
158.00元
978-7-5732-1345-7
集刊承“芸廷文化”資助
內容簡介
《中國書畫研究集刊》主要刊載與中國書畫研究有關的文章,每半年一期,16開,繁體横排,四色印刷。所刊文章文體、長短、中英文均不設限,常設欄目包括論文、學術札記(文獻箋注、史料鈎沉與考釋、研究綜述等)、書評等。集刊的出版,旨在爲海內外高品質的中國書畫研究成果提供發表與交流的平臺,推進本領域研究不斷深化。
第四輯為“紀念汪世清先生逝世二十周年專號”,收録薛永年、洪再新、張子寧、白謙慎等人的紀念文章4篇,以及陳斐蓉、劉鵬、張義勇、陳禕禕、秦明、艾俊川等人的研究成果6篇。研究成果內容包括豐坊用印與書法辨偽,明中後期一位徽商之子、“落魄山人”吴守淮之綜合研究,晚明徽商程夢庚的交遊與收藏活動評述,鄭旼《拜經齋日記》中所見清初徽州書畫市場研究,汪世清致劉九庵九札叢談,明清書札e考據研究舉隅,等等。
主編簡介
薛龍春,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明清書法史、尺牘文獻與金石文化,著有《雅宜山色:王寵的人生與書法》《王寵年譜》《王鐸四題》《王鐸年譜長編》《古歡:黄易與乾嘉金石時尚》《黄易友朋往來書札輯考》《二王以外:清代碑學的歷史思考》等。
目 録
紀念汪世清先生
3 文獻學與美術史——汪世清的貢獻與啟示 / 薛永年
9 疑年與真知——汪世清徽學文獻研究的全球藝術史啟示 / 洪再新
53 1984—2003:我與汪世清先生的廿年書畫緣 / 張子寧
67 風範長存:汪世清先生逝世二十周年紀念 / 白謙慎
史 論
97 豐坊用印與書法辨僞 / 陳斐蓉
147 落魄山人:友朋眼中的吴守淮 / 劉 鵬
171 從“賞鑒家”到“好事者”:晚明徽商程夢庚的收藏人生 / 張義勇
221 清初徽州的畫商與畫家:以《拜經齋日記》爲中心 / 陳禕瑋
考 證
259 汪世清致劉九庵九札叢談 / 秦 明
札 記
305 明清書札e考據研究舉隅 / 艾俊川
315 《中國書畫研究集刊》稿約及格式説明
各篇摘要
文獻學與美術史——汪世清的貢獻與啟示
薛永年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教授
【摘要】在紀念汪世清先生、思考汪先生的治學門徑中學習,至今仍大爲有益。美術文獻學包括目録學、版本學、校勘學、辨僞學、輯佚學與考證學等諸多方面,汪先生於各方面都有貢獻,尤其在考證方面最爲突出。他的考證文章有三類:一類是書畫家考,致力於考證辨析書畫家的生卒、里籍、家世、家學、師承、行迹、交遊和思想,或綜考,或分考;又一類是作品考,考證某件書畫作品的題材内容、創作年代、創作處所、受畫對象、相關史實、立意寄托與流傳遞藏等等;再一類是作品辨僞,即以考證的方法,辨明流傳作品的真僞。汪先生的考證融入了科學的態度與科學的思維,從文獻學的角度,對明清畫史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
【關鍵詞】汪世清,文獻學,藝術史,考證
疑年與真知——汪世清徽學文獻研究的全球藝術史啟示
洪再新
美國普吉灣大學藝術和藝術史系教授
【摘要】紀念“徽州之子”汪世清先生(1916—2003)極具象徵意義。本文以汪世清的自然科學研究方法爲參照,檢視這位業餘從事中國繪畫史研究的學者如何從乾嘉考據轉向現代文獻研究,不僅對踐行“實事求是”的徽學傳統闡幽發微,而且把黄賓虹的世界意義弘揚光大,顯示出金石學與中國藝術的現代性。他就疑年與真知關係的探索,築基於歷史研究的“客觀知識”,使其文獻學研究既是徽州的,又是世界的—從文本到圖像,從個人到群體,從徽州到世界,超越了傳統意義上“中學西漸”的表述,而是在全球藝術史的語境中,向世人展示了邏輯思維的魅力。這一魅力體現在他的學術建樹上,體現在他集物理學史家和文獻學家於一身的人格特性中,以及他所生活的時代氛圍裏。他既是黄山的汪世清,更是世界的汪世清。
【關鍵詞】汪世清,物理學,疑年學,徽學,全球藝術史
1984—2003:我與汪世清先生的廿年書畫緣
張子寧
美國華盛頓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原中國書畫部主任
【摘要】本文簡述我和汪先生從1984年到2003年將近二十年之間,在書畫方面的交流。我們討論的主要内容是董其昌和明末清初在野的一些書畫家,如髠殘、八大、石濤、龔賢、曾鯨、蕭雲從等,但由於研討會所允許報告的時間關係,我將集中叙説一位在黄山深處住了三十多年而鮮爲人知的畫僧——雪莊,以及汪先生於2003 年2 月12 日,距其逝世不到三個月,寫給我的最後一通書信。
【關鍵詞】汪世清,雪莊,董其昌,八大山人
風範長存:汪世清先生逝世二十周年紀念
白謙慎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教授
【摘要】本文的第一部分,通過回顧與汪世清先生十二年交往中的一些細節,展現了汪先生身爲一位學界前輩慷慨、淡泊的人生態度。第二部分介紹汪先生著作的整理和出版情况。第三部分講述汪世清先生在學術方面給予我的指導和種種幫助,以及對汪世清先生學術品格的認識。
【關鍵詞】汪世清,藝術史文獻,明末清初,傅山
豐坊用印與書法辨僞
陳斐蓉
寧波市天一閣博物院研究館員
【摘要】在書法研究中,對書家用印的關注不如書法本身深入。本文前半部分通過排比明代嘉靖年間書法家豐坊的用印,探討其種類、背景、樣式、規律與同文異式等,試圖從印章的角度瞭解書家的生平經歷、社會地位、藝文思想與心理狀態,同時根據鈐印規律對一些無紀年作品——如神龍本《蘭亭序》——的摹刻時間作出推斷。文章的後半部分通過辨析六枚重要用印的同文異式,重新審視豐坊的存世書迹,發現存在印真字真、印僞字真和印僞字僞等多種情况,其中傳爲豐坊1562年所作的草書《千字文》更是一件僞作。
【關鍵詞】豐坊,用印規律,同文異式印,千字文,辨僞
落魄山人:友朋眼中的吴守淮
劉 鵬
獨立學者
【摘要】本文所研究的吴守淮是徽州商人之子,科舉無望後成爲一位典型的山人。他能作詩,好交遊,與汪道昆、沈明臣、王世貞、歐大任等名士唱和,詩名大播。同時,他花費鉅資買入重要的文物,首開徽州豐南吴氏收藏書畫的風氣。他身上也有山人的缺點,嗜飲酒,好駡座,不修名檢,被人視爲孤狂之輩。因爲不問生産,一擲千金,最終因收藏敗家。通過詳細分析當時名流給他的贈行詩畫卷,可窺以吴守淮爲代表的明代中後期山人的普遍遭遇。此外,吴守淮善書法,存世墨迹有二十一種,皆寫給當地商人方用彬,其中既有詩文書畫的交流,也有經濟往來的糾紛,也是研究吴守淮地方交往與經濟生活的重要資料。
【關鍵詞】山人,吴守淮,方用彬
從“賞鑒家”到“好事者”:晚明徽商程夢庚的收藏人生
張義勇
山東藝術學院書法學院副教授
【摘要】程夢庚是晚明重要的商人收藏家,但學界一直未有較爲深入的研究。本文通過對《休寧榆村程氏族譜》、相關徽州文書,以及其他文獻史料的鈎沉,具體考察程夢庚的家世、寓居嘉興的原因,討論他在嘉興的交遊與收藏活動,以及通過收藏所建構起來的賞鑒家形象,身陷大案之始末和他罹難之後收藏的散佚。另外,文章還通過董其昌在程夢庚去世之後態度的轉變,討論晚明商人收藏在當時歷史環境與文化話語中的困境。
【關鍵詞】程夢庚,程季白,收藏,賞鑒家,好事者
清初徽州的畫商與畫家:以《拜經齋日記》爲中心
陳禕瑋
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囿於現存的資料,學界對明末清初徽州書畫商的研究,大抵不出吴其貞、王越石、胡雅竹幾人。筆者通過徽籍畫家鄭旼(1633—1683)的《拜經齋日記》,梳理出活躍在清初徽州及江南地區的書畫商計60餘人,這一數量龐大的群體,揭示出清初江南地區藝術品交易與流通的繁榮。雖説“清初徽州收藏式微”似乎已成定論,但日記中書畫商的經營却異常成功,其中不少商人在市鎮和府城中開設店鋪,并往來多地搜求藝術品。店鋪中經營多種藝術品,同時期本地畫家的作品也在其經營範圍中。筆者以其中三位畫商所代表的三種不同的經營模式爲例,對此一時期徽州古代書畫的流通情况做具體的研究與分析。最後,本文對作品、畫家與畫商三者間的關係也進行了重新思考,以期豐富既往學界對清初徽州書畫市場和書畫商的認識。
【關鍵詞】鄭旼,書畫商,書畫流動,書畫市場
汪世清致劉九庵九札叢談
秦 明
故宫博物院書畫部研究館員
【摘要】在故宫博物院重點科研課題“劉九庵書畫鑒定方法體系研究”的開展過程中,我們發現并整理了汪世清先生致劉九庵先生信札九通,書寫時間在二十世紀八十至九十年代間。作爲汪世清先生學術書信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信札體現了他與劉九庵先生基於徽州藝術史研究的共同旨趣,依托文獻考據,以八大山人、石濤爲重點所進行的探討與交流。而從劉九庵先生的工作日記和研究筆記中,亦能同樣感受到在共同的學術研究道路上,他與汪先生彼此間的神交暢叙、知己交誼。
【關鍵詞】汪世清,劉九庵,書信,書畫,八大山人,石濤
明清書札e 考據研究舉隅
艾俊川
金融時報社編輯
【摘要】 對上下款不明、創作年代不明的古代書法作品進行考證,運用e考據有助於尋找綫索、解决問題。本文嘗試使用這一研究工具,考得明人方震孺書札的收信人是黄宗羲,清人洪昇書札的收信人是顔光斆,黎士弘信札的收信人是潘耒,曹仁虎等致“秋巖”書札的收信人是朱,思補過齋主人爲曾國荃,并考證了相關信札的寫作年代和背景。
【關鍵詞】e 考據,黄宗羲,洪昇,潘耒,曾國荃
附:《中國書畫研究集刊》稿約及格式説明
相关图书
責編:虞桑玲;排版:王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