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文学榜文学评论上榜作品:朱首献《20世纪中国文学史观中的史学本质论反思》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宋浩

12月2日,浙江文学榜(2021—2023)正式发布,共涵盖特别荣誉榜、长篇小说榜、中篇小说榜、短篇小说榜、诗歌榜、儿童文学榜、散文杂文榜、报告文学榜、文学评论榜、网络文学榜、文学翻译榜等十一张榜单。

浙江文学榜(2021—2023)由浙江省作家协会对浙江全省2021至2023年三年内创作、发表的文学作品进行评审并发布,以鼓励浙江作家不断攀登文学高峰。浙江作家公号和潮新闻将持续对话上榜作者,带领读者了解优秀作品背后的创作故事。

图片

《20世纪中国文学史观中的史学本质论反思》刊登于《中国社会科学》杂志2023年第7期

作品简介:

评论家朱首献撰写的《20世纪中国文学史观中的史学本质论反思》一文系统梳理了20世纪中国文学史观中的史学本质论思维,指出该思想在文学史书写实践中产生的各影响侧面。论文指出这种研究方式有助于揭示文学发展同社会现实之间的内在联系,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遮蔽了“文学”在文学史内部构成机制中的作用,模糊了文学史和史学之间应有的学科域限。论文掌握的资料厚重、全面,分析深入,是近来相关领域的重要代表性作品,有较重大的学术价值和启发意义。

作品评语: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观中,虽然文学史介于文学与史学之间这一结论广为认可,但在具体对待上,二者遭遇却不同:史常胜于文。这种史学本质论思维渗透于文学史实践诸方面。史学本质论文学史观坚持认为文学史的本质是“史”,进而将文学史纳入史学范畴,并在具体书写实践中借鉴史学的理念方法、体例设置、历史分期、叙述模式、话语惯例等。

史学本质论文学史观强调社会历史情景对文学创作的决定性意义,有助于揭示文学发展同社会现实之间的内在联系,但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文学”在文学史内部构成机制中的作用,模糊了文学史和史学之间应有的学科域限,也加重了20世纪中国文学史学科与文学之间的区隔。

文学史既是历史的,又是文学的,文学史的本质存在于“文”与“史”的“文史间性”之中。反思史学本质论文学史观是中国文学史回归其本质,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学史,进而实现学科创新的必由之路。

图片

朱首献

创作谈:

文学史观的核心问题说到底就是文学史的本质问题,而文学史本质问题的具体体现则是文学史中“文”与“史”的关系问题。忽视文学史中“文”的地位而将文学史的本质简单化为“史”,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观建构中一贯的做法。这就是本文所说的史学本质论文学史观。可以说,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版图上,这种文学史观谱牒复起,瓜瓞相承,因此,对于20世纪由国人著述的绝大多数中国文学史来说,它们虽然标着文学的名字,其实却主要是在追求文学“史学”化的目标,做着史学的工作。

当然,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观发展历程中,亦不断有学者对史学本质论文学史观进行过一定程度的反拨,但这些反拔却多基于文学史之“文”来展开,自然,与史学本质论文学史观同样的“非黑即白”的两极思维使其不可能对文学史中“文”“史”的关系真正作出辩证思考,更不可能真正解决文学史的本质问题。正是基于对以上问题的反思,构成了本文的写作动机。

待字更年,数移其稿。本文在写作过程中,最具挑战性的工作就是如何找到破解文学史中“文”“史”的关系的辩证路径。经过艰苦跋涉,本文通过对“文学史”一词构成中的“文学”与“史”的涵义的辨析发现,如果以逻辑性为中介,文学史中的“文”与“史”不仅在逻辑形式上可以实现同构,在内容上亦可实现有机交融,最终,二者之间构成一种既相互牵制又对立统一的张力关系。

总之,文学史既是“文学的历史”,又是“历史中的文学”。作为“文学的历史”,决定着它必须发现文学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客观态度对待文学史料等。作为“历史中的文学”,则要求它必须以文学的立场对待具体的文学作品,真正将文学史落实为“文学”的历史。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