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过一周,欧盟态度大转变,删除“中国支持俄罗斯”词汇有何意图?

2024年12月18日,欧盟-西巴尔干峰会悄然点燃外交风暴。联合声明发布的最后一刻,欧盟删去了所有“中国支持俄罗斯”的表述。

这一转折耐人寻味:一周前,欧盟刚宣布制裁7家中国企业,如今为何急转弯?

与此同时,普京在全国直播中定调中俄关系,称“茅台和伏特加已经齐备”。

图片

欧盟的撤退、中方的强硬、普京的表态,全球博弈的深层逻辑渐次展开。

制裁与反制的交锋

在布鲁塞尔峰会会场中,欧盟传出修改意见,将原草案中涉及中国“支持俄罗斯”的内容全部删去。

这一决定令人意外,因为就在几天前,欧盟通过了新一轮对俄制裁,其中首次将7家中国企业列入制裁名单。

这不仅是中欧关系中的一个高点,也是国际局势中一颗石子掷入水面激起的涟漪。

图片

中方随即作出强烈回应。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明确提出“三个停止”:停止干涉中国内政、停止对中国企业的无理制裁、停止挑动国际关系的对抗情绪。

这种不含糊的表态与具体行动形成鲜明对比,例如中方曾以贸易限制措施对欧盟此前的不友好政策展开反制。

限制乳制品、白兰地和猪肉等商品出口的政策,令法、意、荷等国经济感受到明显压力。

图片

欧盟的态度为何突然转变?

外界解读,这与中方的强硬立场不无关系。面对欧盟的制裁,中方不仅在外交场合直击要害,更通过实际行动展示了不容小觑的影响力。

中方的反制令欧盟成员国意识到,继续在中欧关系中拉紧绳索将带来不可承受的后果。

此外,欧盟在对华政策上的摇摆也源于内部矛盾。

一方面,美国对欧洲施压,要求其与中国保持距离;另一方面,欧盟多个国家因经济利益对中国依赖颇深,尤其是在新能源、贸易和基础设施领域。

图片

德国、法国等大国在面对美欧共同制裁中国的议题时,显得举棋不定。

中俄关系的稳定基石

与此同时,2024年12月19日,普京通过全国直播节目“茅台和伏特加”的表述不仅是一句幽默,更是一种外交语言的深层表达。

这种象征性的比喻凸显了两国经贸合作的互补性与稳固性。

图片

中俄关系不仅限于单纯的贸易伙伴,更是国际格局中相互信任的重要支柱。

中俄之间的经贸合作已经形成了一种深度绑定的局面。

根据2023年的统计数据,中俄双边贸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其中,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同比增长60%以上,而俄罗斯通过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输往中国的天然气量也持续稳步提升。

图片

仅2024年初,俄罗斯对华能源供应已经占其出口总额的30%。

能源合作不仅是两国经济的纽带,更是战略互信的体现。

同时,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的不仅仅是能源,还包括木材、化肥和农产品。

数据显示,仅2023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小麦增长了50%,有力补充了国内粮食市场的需求。

这种贸易关系体现了两国在国际经济波动中的互补性,尤其在欧美制裁导致全球供应链紧张的背景下,中俄之间的经贸合作为两国经济注入了稳定因素。

图片

除经贸领域外,中俄的战略合作还体现在军事和科技领域的紧密联系上。

近年来,中俄两国多次联合举行军事演习,如“东方-2022”战略演习和“海上联合”系列演习,涵盖了陆、海、空三军。

这些演习不仅展示了两国军队的协同作战能力,也向国际社会发出了两国合作意愿的强烈信号。

在科技领域,中俄合作不断推进。

图片

2024年,两国在北极开发项目中展开深入合作,共同投资“北极液化天然气项目”。

这一项目将显著提升俄罗斯北极资源的开发能力,同时确保中国在能源供应链中的多样化布局。

此外,中俄还在信息技术、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合作密切。

例如,中俄联合研制的CR929宽体客机项目,不仅满足两国民航市场的需求,也在全球航空工业格局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图片

在国际事务中,中俄关系的稳定基石也得益于两国在多边主义框架内的合作。

例如,在联合国,两国多次联合否决西方提出的干涉主权国家的决议,为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贡献力量。

同时,中俄在金砖国家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平台中密切协作,共同推动全球治理的改革,使之更加公平和公正。

中俄的战略合作是基于平等和互利的原则,这种关系不仅是应对外部压力的产物,更是一种长期战略选择。

图片

普京在直播中明确提到,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建立在互信的基础上,这不仅是对外界指责的回应,也是对两国关系未来方向的清晰宣示。

美欧关系的裂缝与欧洲的抉择

尽管美国与欧盟在历史上拥有牢固的同盟关系,但近年来,这种同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

一个突出的例子是,2024年初,美国对欧洲的保护主义政策引发了广泛争议。

图片

例如,美国在“通胀削减法案”中为本国新能源企业提供巨额补贴,导致欧洲新能源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

法国总统马克龙公开批评这一政策是“对欧洲工业的背叛”。

此外,美国推动对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制裁同样加剧了美欧之间的矛盾。

作为对美国施压的回应,中国采取了限制欧洲乳制品、白兰地和猪肉产品进口的措施。

图片

这些反制措施直接影响了欧洲多个主要经济体,特别是法国、意大利和荷兰,迫使欧盟重新评估对华政策。

法国农业部数据显示,仅白兰地出口受限一项,就导致相关行业损失超过5亿欧元。

欧盟在对华政策上的摇摆,反映了其内部在战略自主和对美依赖之间的矛盾。

一方面,以德国、法国为代表的主要经济体倾向于通过与中国合作稳定经济;另一方面,波兰、波罗的海国家等对华立场强硬,主张与美国保持一致。

图片

这种内部裂缝让欧盟在重大外交决策上显得步履蹒跚。

尽管部分国家试图通过对中国的指责来迎合美国,但德国、法国等大国出于自身经济利益,强烈主张删去相关内容。

德国工业联合会此前的一项报告指出,德国制造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高达30%,一旦中德关系恶化,德国经济可能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近年来,欧洲领导人逐渐认识到,在中美博弈中扮演“附庸”的角色并不符合欧洲的根本利益。

图片

法国总统马克龙提出的“战略自主”理念,主张欧洲在外交和安全事务上独立于美国。

然而,这一理念的落实面临诸多障碍。欧盟在安全领域对北约的依赖仍然深重,美国的军事保护伞使得欧洲在国际事务中的自主性受到限制。

尽管如此,欧盟仍试图在与中国的关系中寻求平衡。

例如,欧盟在新能源合作方面积极与中国接触。

图片

根据欧盟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欧洲市场上超过40%的电动汽车由中国制造,这一事实迫使欧盟重新审视对华制裁的成本。

此外,中国是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中欧之间每年的贸易额接近8500亿美元,任何政策上的误判都可能带来不可预见的经济后果。

尽管美欧之间的分歧日益加深,但两者的盟友关系并未彻底瓦解。

美国在安全事务上的主导地位,使得欧洲在面对俄罗斯等地缘政治挑战时,难以摆脱对美依赖。

图片

然而,在经济领域,欧洲愈发希望摆脱美国的控制,通过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实现利益最大化。

这种双轨政策使得美欧关系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持续存在张力。

美国对中俄关系的抹黑,以及对中国企业的制裁,已经引发欧盟内部的广泛质疑。

欧盟领导人逐渐认识到,如果继续在美国的指挥棒下与中国对抗,可能导致自身经济受到更多冲击。

图片

因此,欧盟对华政策的调整不仅是经济压力的反映,也是战略考量的结果。

结语

欧盟在最后时刻修改声明,是中欧博弈中的一次显著事件。

这不仅彰显了中方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也反映出欧盟在面对复杂国际局势时的权衡与妥协。

而中俄关系的进一步深化,则是大国合作的典范,体现了多极化时代下新的国际秩序的可能性。

未来,中俄的稳定合作、中欧的微妙调整、以及美欧内部的分歧,将共同塑造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走向。

在这场博弈中,秉持互利共赢原则的力量,将引领世界走向更加稳定与和平的未来。

参考文献

央视新闻《欧盟-西巴尔干峰会聚焦入盟进程问题》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美媒:欧盟领导人将避免在峰会声明中指责中国涉嫌支持俄罗斯》

取材网络,谨慎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