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被下“病危通知”,一年后竟奇迹般重生

AI划重点 · 全文约1123字,阅读需4分钟

1.76岁的邓老先生因反复发热近50天,被多家医院诊断为病危,生存期仅数天。

2.转诊至上海某知名三甲医院后,病情急剧恶化,家属被多次告知病人随时可能死亡。

3.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晁红颖诊断邓老先生为噬血细胞综合征,一种致命性血液病,建议进行化疗及靶向治疗。

4.然而,家属因曾遭误诊而拒绝治疗,晁红颖坚持并多次沟通,最终家属同意接受治疗。

5.一年后,邓老先生顺利完成8次化疗和靶向治疗,身体各项机能逐渐恢复,于2024年12月19日再次复查,符合临床治愈。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孙镇江 记者 陆文杰)2023年8月24日,对于76岁的邓老先生一家来说,是极其煎熬而又难忘的一天。此前,邓老先生因为反复发热两个多月,救治近50天仍病因不明且出现多脏器功能障碍,并被多个医生认为生存期只有数天。抱着最后的希望转诊至上海某知名三甲医院,但仅三天时间,邓老先生的病情急剧恶化,家属被多次告知,病人随时可能死亡。2023年8月24日凌晨,带着深深的无力感与悲痛,家属带着邓老先生连夜来到常州二院,希望让他没有痛苦地离去。

“患者是凌晨到医院的,进入病房时已经意识模糊,无法配合查体,当时除了多发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心梗、糖尿病肺部感染、肝损害、黄疸、腹腔积液等以外,更致命的是患者的血小板仅为5*109/L(正常值125-350*109/L),且无效输注,随时可能发生脑出血而致命,血红蛋白也只有28g/L(正常值100-140g/L)。”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常州二院)血液科主任医师晁红颖说,“在仔细查看他的既往检查结果后,我几乎立即诊断他为噬血细胞综合征,这是一种极其危重且进展迅速的相对少见的致命性血液病,死亡率高达70%以上,生存时间非常短,并推测其病因为一种罕见类型的淋巴瘤引起,所以,我建议患者尽快骨髓活检后接受化疗及靶向治疗。”

然而,因为此前在两家医院均被反复告知生命已经进入终末期,邓老先生的家属已不相信任何奇迹的发生,认为晁红颖的建议就是毫无意义的过度治疗,因此拒绝接受任何化疗或靶向治疗。晁红颖并未放弃,连着两天给家里不同亲属反复沟通:“化疗和靶向治疗虽然风险很大,但是这是活下来的唯一希望!如果你们担心化疗的风险,化疗期间我将全程陪同。”

家属被晁红颖的真诚打动了,决定与医生一起放手一搏。为了安抚焦虑的患者家属,接下来每一次重要的用药,晁红颖都会坐在邓老先生床边,直到治疗结束,有时一坐就是近两个小时。有一次患者夜里出现胸闷、气急,着急的家属打电话给晁红颖,没想到她20分钟就赶到病房,处理完后就守在那里,直到症状缓解。住院期间所有的检查也都是晁红颖全程陪同的,甚至在病情最危重的几天里,她就在对面病区铺了一张床,以方便随时处理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面对如此凶险的疾病,每一个细节的变化,都可能是致命的,所以不能有丝毫的疏忽。”晁红颖说,“化疗后患者又出现了反复肺部感染、肝脓肿等并发症,但最后都控制了。”

随后的一年里,邓老先生闯过了一道道难关,顺利完成了8次化疗和靶向治疗,身体各项机能也渐渐恢复。2024年12月19日,邓老先生再次来到常州二院复查,各项检测数据都恢复正常,符合临床治愈。

邓老先生的儿子感慨:“晁红颖医生看了一下我们的检查资料后几乎立即给出了诊断,这让带父求医五十几天都没能确诊的我非常惊讶,而且后续的检查也证实了她的诊断是正确的。一年多来,包括蔡晓辉博士、俞晓庆护士长在内的所有常州二院血液科医护人员都非常耐心、负责。如果没有晁医生的坚持,我父亲可能早就不在了。甚至直到现在,我都不敢相信我父亲已痊愈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