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年来,证券私募管理人数量锐减,从2022年底的9023家减少至2024年10月底的8059家,两年内减少了近千家。
2.2023年注销的证券私募管理人数量为730家,较2022年增加了31.53%,同时中基协对私募机构开出的罚单数量明显增加。
3.新修订的《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提高了私募行业的准入门槛,导致私募管理人备案数量明显减少。
4.由于行业门槛的提高和管理规模缩水,许多存续私募管理人的管理规模出现缩水,即便是头部私募也不例外。
5.业内人士认为,私募行业正呈现出“扶优限劣”的趋势,有助于行业的健康和长远发展。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私募行业的逆生长状态与近两年的行业变化密切相关。”
近年来,私募行业经历了从热潮到退潮的转变,许多知名私募管理规模大幅缩水,甚至面临倒闭。资深私募人士郑凡松认为行业“风向变化迅速”。根据Wind数据,国内证券私募管理人数量从2022年底的9023家减少至2024年10月底的8059家,两年内减少了近千家。
私募行业的逆生长状态与近两年的行业变化密切相关。随着私募行业的壮大,各种乱象频发,包括违规行为和跑路事件,如2023年11月的“30亿量化私募跑路”事件,涉及多家上市公司和知名私募。这些事件促使监管机构加强了对私募行业的监管和治理。2023年以来,证监会和中基协出台了一系列新规,包括《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自律检查规则》、《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等,旨在规范私募行业行为,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在新规频出的同时,违规私募加速出清。中基协数据显示,2023年注销的证券私募管理人数量为730家,较2022年增加了31.53%。此外,中基协对私募机构开出的罚单数量也明显增加,2023年共披露了118份纪律处分相关决定,而2024年截至12月10日已披露了154份。
私募行业的门槛也在提高。新修订的《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对私募备案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专职员工不得少于5人、高管需具备相关经验、稳定的经营场所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私募行业的准入门槛。资深私募人士赵杰指出,新规实施后,私募必须付出更多成本以满足新要求。
随着行业门槛的提高,私募管理人备案数量明显减少。2023年5月新备案的证券私募管理人数量为0,此后至今仅有99家完成登记备案。而2022年8月高峰时,单月备案的证券私募管理人数量高达78家。
私募行业的管理规模也在逐步下降。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证券私募的存续规模为5.02万亿元,较2022年3月的高点6.35万亿元缩水了近21%。尽管10月以来A股市场有所好转,证券私募的存续规模回升至5.26万亿元,但仍低于高点。
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存续私募管理人的管理规模出现缩水,即便是头部私募也不例外。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12月9日,管理规模超过100亿元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为88家,而2022年2月为116家。约20家曾经的百亿私募管理规模回落至50-100亿元区间,10家知名私募的管理规模跌至不足50亿元。
私募行业目前呈现出“扶优限劣”的趋势,赵杰认为这是行业从野蛮生长走向成熟期的必然过程,有助于行业的健康和长远发展。在这一趋势下,众多私募人士正积极应对行业大洗牌,目标是生存下去并活得更好。随着9月下旬以来A股行情的转好,市场的活跃度提升,私募行业也看到了希望。
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