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 同质 同创丨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HIV精准医疗标准化项目2024年总结会在京举行

编者按:近日,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HIV精准医疗标准化项目2024年总结会在京成功举办。本次会议汇聚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共同回顾项目发展历程,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并对未来HIV防治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会议强调了精准医疗在提升HIV防治质量中的关键作用,并展示了通过标准化管理实现的显著成效。此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为HIV防控领域的学术交流搭建了平台,也为推动我国艾滋病防治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图片

开场致辞

图片

△赵红心教授主持开幕

本次会议开幕式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赵红心教授主持,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刘滨副秘书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金荣华院长、吉利德科学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金方千先生分别作开场致辞。

图片

△刘滨副秘书长开场致辞

刘滨副秘书长回顾了HIV精准医疗标准化项目的启动背景和发展历程。他强调,该项目的核心目标是促进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患者管理以及诊疗数据的规范化。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众多专家的不懈努力下,项目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通过举办数百场医学学术活动,项目成功有力推动了全国百余家医疗机构的HIV防控能力提升,为完善HIV诊疗体系、规范管理和数据标准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片

△金荣华院长开场致辞

金荣华院长指出,HIV精准医疗标准化项目自2021年9月启动以来,已服务近40万HIV感染者,并覆盖了208家医疗机构。他强调,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为HIV的检测、诊断、治疗以及长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有力工具。他建议,以区域为中心,设立总负责人,形成高效领导体系,从而顺利完成数据录入工作。这一举措将为HIV的防控工作和精准诊疗提供更加全面、有力的支持。

图片

△金方千先生开场致辞

金方千先生代表吉利德科学对项目的发起和支持表示感谢,并分享了吉利德在HIV领域的探索与成果。他表示,吉利德始终致力于创造一个更健康的世界的愿景,不断为HIV感染者提供创新疗法,并关注从预防到治疗再到治愈的全过程。他承诺,吉利德将继续与社会各界合作,推动HIV精准医疗标准化项目成为HIV防控的新亮点,持续为我国艾滋病防治事业贡献力量。

学术交流与前沿进展

图片

△环节主持陈雅红教授

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陈雅红教授主持了随后的学术交流环节。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布莱根和妇女医院Paul E. Sax教授简要回顾了HIV治疗的历史进展,并对未来的治疗策略进行了展望。

图片

△Paul E. Sax教授作报告

Sax教授指出,整合酶抑制剂(INSTI)在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第二代INSTI比克替拉韦(BIC)和多替拉韦(DTG),其耐药屏障高,相关三药治疗方案在提高病毒学抑制率方面表现出色。其中,以比克替拉韦/恩曲他滨/丙酚替诺福韦(BIC/FTC/TAF)为代表的方案,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研究中均获得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且耐药相关治疗失败罕见,已被国际抗病毒学会-美国小组(IAS-USA)推荐作为初始治疗方案之一。

在快速启动ART方面,中国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临床试验评估了BIC/FTC/TAF对比依非韦伦/拉米夫定/替诺福韦(EFV/3TC/TDF)在新诊断HIV感染男男性行为者(MSM)中的疗效和安全性[1]。结果显示,BIC/FTC/TAF组48周病毒学抑制患者比例(主要终点)显著高于EFV/3TC/TDF组(95.9% vs. 79.2%;差异16.7,95%CI:9.4~24.2)。这一成果为中国的快速启动ART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望未来,Sax教授认为未来五年HIV治疗领域将迎来重要进展,特别是每周一次的口服ART方案和长效注射方案的优化。同时,他也提醒新耐药性的出现及非艾滋病相关死亡率的上升,将成为未来艾滋病防控面临的挑战。尽管如此,Sax教授对HIV治愈仍持乐观态度,全球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将使这一目标的实现成为可能。

图片

△汪宁教授分享流行病学数据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汪宁教授就“从流行病学数据看我国HIV/AIDS诊疗面临的挑战”话题展开了分享。他指出,尽管近年来在我国在ART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HIV感染者总体生存期得到延长,但新发感染及相关死亡病例数仍处于较高水平。近日发布的《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规划(2024-2030年)》[2]提出了更为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汪宁教授指出,HIV的基本传染数(R0)为4,即平均1例感染者可传染4人,这一数值高于新冠病毒。我国HIV感染者晚发现比例较高,加之社会窗口期长,潜藏传播性耐药(TDR)问题;同时,相较于早期发现并及时干预的患者群体,晚发现者的治疗难度大、用药依从性差,若中断治疗可能进一步带来获得性耐药(ADR)问题,从而增加后续治疗的复杂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使得治疗成本大幅增加。

汪宁教授表示,快速启动ART不仅能显著降低治疗失败风险,还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在快速启动ART的同时,还要加强病毒检测和耐药监测,根据检测结果选择更优治疗方案,同时要重点关注流动人口的治疗和管理,积极应对基层医院退出治疗患者比例较高的问题,以降低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

最后,汪宁教授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强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为实现“95-95-95”目标和终结艾滋病流行贡献力量。

图片

△环节主持赵清霞教授

在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赵清霞教授的主持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廖玲洁研究员带来了题为“HIV耐药传播对我国艾滋病流行的影响”的演讲。

图片

△廖玲洁研究员演讲

廖研究员指出,存在耐药的接受ART的HIV感染者死亡风险是不耐药感染者的4.25倍,而未进行病毒载量检测和耐药监测的感染者,其死亡风险更高,是不耐药感染者的17.52倍[3]。此外,通过二代测序(NGS)技术检测得到的耐药率要高于传统方法,且较低的突变阈值(5%)能更敏感地检测出可能导致耐药的突变,而较高的阈值(20%)可能会漏掉一些低频但仍然具有临床意义的突变,提示需要对耐药问题给予更多关注。

廖研究员介绍到,原发性和继发性耐药的存在,以及治疗中断,都会增加耐药风险,这对我国HIV防控工作构成挑战。数据显示,我国未治疗HIV感染者TDR呈上升趋势,尤其是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2020-2022年依非韦伦(EFV)和奈韦拉平(NVP)的耐药率均超过5%,而INSTI耐药率相对平稳且处于较低水平[4]。此外,对于既往接受过暴露前预防(PrEP)的HIV感染者,需要注意交叉耐药问题,如长效卡替拉韦(CAB)与DTG交叉耐药。

最后,廖研究员强调了HIV耐药监测在艾滋病防治中的关键作用,并呼吁加大对耐药人群的投资和关注,以推动艾滋病防治的高质量发展。

图片

△孙丽君教授进行项目总结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孙丽君教授对2024 HIV精准医疗标准化项目进行了总结。孙教授首先回顾了中国在HIV防控领域政策和指南的发展变化,从最初的有限治疗药物选择,到全面启动免费治疗,再到实现免费、自费与医保相结合的“三驾马车”模式,政策与指南不断更新,为艾滋病患者提供了更加全面、有效的治疗保障。

孙丽君教授强调了标准化的重要性,通过推行HIV精准医疗标准化项目,我国正在探索实践基线检测、启动治疗、随访管理等的统一与规范。目前,参与项目医院总数已达208家,授牌医院152家,随访患者41万人,参与队列上传医院37家,项目医院上传患者数据1.2万人。项目的实施不仅提高了HIV感染者的诊疗质量,还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均衡分配,降低了医患矛盾,提升了患者治疗信心。

为了推进HIV治疗的标准化和精准化,HIV精准医疗标准化项目临床医疗专家组已正式成立。该专家组由张福杰教授和孙丽君教授担任顾问,赵红心教授担纲组长,李冰教授担任秘书。专家组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共同致力于提升HIV诊疗服务质量,确保治疗的同质性和高效性。

此外,孙丽君教授还透露,《HIV精准化门诊建设》白皮书即将完成,预计将在明年的全国艾滋病学术大会上发布。该白皮书将全面总结我国在HIV精准化门诊建设方面的经验与成果,为未来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2024年项目医院授牌仪式及代表发言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项目医院授牌仪式及代表发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的李冰教授主持了2024年项目医院授牌仪式,金荣华院长和孙丽君教授为到场的医院代表们颁发了荣誉证书,以表彰他们在HIV防治领域的贡献。伊宁市第二人民医院艾克热木·艾尔肯、赤峰市传染病防治医院陈丽群、上蔡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程跃武、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李智武以及杭州市西溪医院师金川作为项目医院代表发表了讲话。他们分享了各自医院在HIV治疗和预防工作中的经验和成果,强调了标准化治疗的重要性,并对未来的合作表示期待。

成果转化与策略展望

图片

△环节主持朱彪教授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朱彪教授的主持下,会议开启第二轮的学术分享。赵红心教授围绕“HIV标准化项目2025年展望”进行了深入讲解。

图片

△赵红心教授分享2025年项目发展计划

赵教授指出,尽管我国在HIV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实现高质量HIV防治目标上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病毒学抑制率有待提升、低病毒血症发生风险较高、以及病毒载量和耐药检测覆盖率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HIV感染者的治疗效果,也对我国HIV防治工作的整体推进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赵教授着重介绍了“快启中心”的搭建计划。“快启中心”旨在推动HIV初治患者诊疗标准化,通过优化诊疗流程、提升服务质量,确保患者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接受到有效的ART。为此,“快启中心”需建立疾控与医院间的快速转介流程、开设“快启门诊”、具备专业的诊疗团队和相关的检测检查能力,并积极配合关键数据的完整记录与上传。

“快启中心”将注重患者的综合管理,包括从确诊到治疗,再到后续的随访和监测,全方位保障患者的健康权益。同时,“快启中心”还将积极推动临床科研合作,共享基础数据,加速科研成果产出进度,为HIV防治工作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撑。相信“快启中心”的建设,可以提高治疗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减少耐药问题的发生,从而保护患者健康,降低HIV的传播风险。

图片

△李冰教授分享数字化科研经验

李冰教授就数字化在HIV精准医疗标准化项目中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阐述。李冰教授提出,数字化是实现HIV精准医疗标准化的必然途径,强调了在新时代背景下,运用AI和大数据技术对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优化患者体验、提高医院管理效率和促进临床科研的重要性。李冰教授首先指出,在艾滋病诊治领域,数字化建设是标准化的重要一环。

图片

△环节主持王辉教授

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王辉教授的主持下,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的蔡琳教授就“从耐药视角出发,看HIV快速启动治疗到长期治疗成功”进行了深入讲解。

图片

△蔡琳教授分享耐药挑战下的ART

蔡琳教授首先强调了联合国提出的“2030年终结艾滋病流行”目标,尽管全球HIV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得到显著改善,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仍面临巨大挑战。他指出,快速启动ART是终结艾滋病流行的关键策略,国内外权威诊疗指南一致推荐在HIV确诊后尽快启动ART。他强调在国内NNRTI耐药问题较为突出的背景下,耐药屏障更高的第二代INSTI三药方案可能成为更优的治疗选择。

会议总结

图片

△赵红心教授作会议总结

赵红心教授在会议总结中对本次会议的深入学术研讨和丰富议程给予了充分肯定,强调了会议在促进专业交流、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制定未来研究方向方面的重要作用。她表示,会议的成功是多方协作的结果,不仅促进了HIV防治领域的知识共享和技术进步,也为实现终结HIV流行的全球目标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她期望会议的讨论成果能够转化为实际行动,对我国HIV防治工作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Wang R, Sun L, Wang X, et al. Rapid Initiation of Antiretroviral Therapy With Coformulated Bictegravir, Emtricitabine, and Tenofovir Alafenamide Versus Efavirenz, Lamivudine, and 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in HIV-Positive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in China: Week 48 Results of the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Clin Infect Dis. 2024;79(1):169-176. doi:10.1093/cid/ciae012

[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规划(2024—2030年)》的通知. Available from: 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412/content_6992032.htm

[3] Zhang T, Liao L, Shao Y, Feng Y, Ruan Y, Xing H. Relationship Between Drug Resistance and Death in HIV-Infected Patients Receiving Antiretroviral Therapy - 7 PLADs, China, 2010-2019. China CDC Wkly. 2021;3(14):291-297. doi:10.46234/ccdcw2021.068

[4] Liu X, Wang D, Hu J, et al. Changes in HIV-1 Subtypes/Sub-Subtypes, and Transmitted Drug Resistance Among ART-Naïve HIV-Infected Individuals - China, 2004-2022. China CDC Wkly. 2023;5(30):664-671. doi:10.46234/ccdcw202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