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 | 执山海情深之笔,绘旧城之振兴

山高海远,却阻挡不住浓厚的山海情谊。上海市青浦区和云南省盈江县旧城镇,一个是长三角地区的区域性枢纽,一个是祖国的西南边陲小城,相距千里之遥的两座城市。在东西部协作战略背景下,结对帮扶,以资金为笔,以项目为点,以点串线,连线成面,共同绘出了乡村振兴新篇章。

图片

兴产业、促发展,书写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

厂房建到家门口,群众过上好日子。“2018年搬迁到五和家园后,我们主要的收入还是靠外出打工,但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工厂不断引进企业和旧城周末街的红火,大家逐渐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有的在电子厂做工、有的在超市上班、有的在周末街摆摊……”在五和家园时代之窗到家超市上班的周永凤笑着说道。搬迁点建成后,如何让搬迁群众在新家园中“稳得住、能致富”,成为了上海青浦区与盈江县旧城镇第一次深入交流的课题。2020年以来,青浦区先后在旧城镇五和家园投入沪滇协作帮扶资金,建设现代化帮扶车间9240平方米,现代化冷链物流仓储交易中心4027平方米。旧城镇乡村振兴产业园建成后,先后引进了烤烟晒黄烟收购点、国家储备粮烘干厂、电子元件加工厂、时代之窗到家超市、旧城镇乡土人才培训基地、快递物流等,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搬迁点及周边群众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同时助力旧城镇村集体经济增收超每年60万元。

活市场、聚人气,画出乡村集市“烟火气”

在青浦区大力帮扶下,旧城镇乡村经济的活力进一步被激发,每逢周六上午,乡村振兴产业园门口便开始热闹起来,人群熙熙攘攘,农特产品琳琅满目,主播的吆喝声、村民的交谈声此起彼伏。“今年来,我们积极盘活资源招‘小商’,依托沪滇帮扶资金建成的旧城镇乡村振兴产业园,成功推出了‘旧城周末街’农特产品交易平台,先后赶集44场,每街线下吸引近1万人线上吸引近2万人到旧城周末街‘赶街’,总营业额超1000万元。”旧城镇党委书记武学助这样介绍道。旧城周末街通过联动全县16个乡镇(农场社区)力量,汇聚特色农产品、小吃、蔬菜、山货等“好货”,把周边城乡居民“引过来”,把各乡镇土特产“推出去”,成功打出了“名气”,聚起了“人气”,让乡村“小集市”激活了振兴“大能量”。除线下销售外,线上还成立了盈江县旧城镇农特产品电商交易中心,积极引进“耕品哥”等一批优质农特产品电商主播进驻旧城周末街,搭起了农特产品直销外地新“台子”,走出了联农带农新“路子”。

传文化、塑精神,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

在青浦区与盈江县旧城镇的东西部协作篇章中,两地不仅在经济上携手并进,更在民族融合和文化传承上深耕细作,让乡村振兴之路充满了文化的温度与深度。“在沪滇协作项目大力帮扶下,我们五和家园的各民族更加团结和睦,每逢泼水节、目瑙纵歌节等民族节日,大家都会聚在这里,共同庆祝,共享喜悦,尤其是2023年4月,我们还在这里成功举办了盈江县首届阿昌族阿露窝罗节”旧城镇五和家园妇女代表石木介指着旧城镇乡村产业园中间的广场这样说道。与之紧紧相连的是旧城周末街民族服饰定制中心,这是2024年来旧城镇依托沪滇协作帮扶资金建成的帮扶车间结合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打造的特色项目,不仅托起了众多热爱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民族服饰的创业者的梦想,也成为了旧城镇展示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

育新业、促融合,勾勒乡村振兴“新蓝图”

产业创新与产业融合是推动发展的关键,2024年1月,总用地面积14.22亩、总库容量12385立方米的旧城镇五和家园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仓储交易中心项目建设完工,并于3月与盈江金福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功签约运营,有效解决了旧城镇及周边乡镇蔬菜、瓜果等农特产品保鲜储存难题,推进了全镇产业进一步融合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以旧城镇为中心、辐射带动油松岭、新城、平原等乡镇的全县大宗农副产品交易平台。“今年,全县马铃薯交易中心在旧城五和家园设点,多家马铃薯收购商进驻,在解决农副产品交易场所紧缺问题的同时,也有效解决了200人以上农民的季节性就业问题,明年预估会带来更大的效益。”旧城镇党委书记武学助这样说道。

跨越山海聚合力,同心携手促振兴。多年来,在上海市青浦区的关心和帮助下,在一波又一波地援滇干部的指导和协调对接中,真金白银投、真情实意帮、真抓实干扶,一个个项目拔地而起,一批批产业加快成势,一项项实事惠及百姓,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旧城大地上徐徐展开。

(来源:上海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