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蒸湘区:在希望的田野上演绎“蒸”美“湘”貌

红网时刻 通讯员 胡建军 胡馨予 衡阳报道

“从今天的节目里,我不仅收获了快乐,也让大家对喜事新办等方面有了新认识,越来越觉得倡导移风易俗是对咱们老百姓绝对有利的大好事……”12月13日,蒸湘区“推动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新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走进雨母山镇幸福村,村民何阿姨看了节目后情不自禁地说。

图片

说唱节目《说幸福》,讴歌新时代乡村的幸福生活

乡村文化振兴可以促进乡村文明建设,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营造良好的乡村社会风气。近年来,蒸湘区通过“推动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新风”新时代文明实践等活动,引导群众摒弃落后习俗,移风易俗,涵养文明乡风,营造守望相助、崇德向善的文明风尚。

“代表湖南在全国的舞台上展演,确实没想到”

“这是我们区的幸福乡村,民风淳朴、风景宜人,绿化长廊、健身广场、宽敞道路建到家门口,硬件设施是大为提升,移风易俗更是点石成金……”

日前,在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中国曲艺家协会、辽宁省委宣传部主办的“大地流彩”全国移风易俗曲艺作品展演暨辽宁省第三届移风易俗小戏小品大赛优秀作品展演中,蒸湘区干部职工精心编排的情景说唱节目《在希望的田野上》,代表湖南向全国展示现代农业、农村、农民的崭新风貌。

“能代表湖南在全国的舞台上展演,确实没想到,我们也感觉特别的荣幸。”担任《在希望的田野上》导演的蒸湘区融媒体中心主任陆意说,真实的故事、动人的情感、丰富的形式是《在希望的田野上》成功的最大秘诀。

该节目以雨母山镇临江村等村庄移风易俗与和美乡村建设的优秀事迹为素材,将情景化表演与说唱及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曲艺有机融合,从人居环境整治畅聊到民生工程建设,从引导落后思想观念转变演绎到电商发展带领农民致富,通过俱佳的词曲、生动的表演,拨动了观众的心弦。

《在希望的田野上》跨越了广袤地域、穿梭过不同人群,一路传唱着蒸湘大地上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收获到了广泛共鸣与深切感动,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蒸湘,越来越多的全新活力与机遇注入蒸湘。

如今,走在蒸湘区乡村希望的田野上,所见正如节目的唱词:“幸福乡村美乡风,移风易俗建新功,村容村貌焕然新,生态环境春意浓;吸引人才聚龙凤,产业兴旺经济红,不忘党恩齐声颂,乡村振兴贯长虹。”

移风易俗“小改变”,文明乡风“大提升”

“以前按照我们地方风俗,每逢婚丧嫁娶,主家需要大操大办,特别是丧事,一般要举办5—7天,参加人员众多,酒席丰盛而体面……”雨母山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早些年因婚致困、因丧致穷的现象时有发生。

近年来,蒸湘区提出“坚持倡文明新风、破陈规陋习,积极引导群众争做移风易俗的倡议者、践行者”要求,在各村成立“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制定了村规民约,以符合地方民情的方式扎实开展“移风易俗、破旧立新”行动,在本地掀起了一场践行乡风文明的新风潮。

“以前,村民祭奠先人往往采取烧纸钱、放鞭炮的方式,搞得村里环境差。”呆鹰岭镇同溪村党总支书记介绍,自从村里有了卫生协会和红白喜事理事会,工作人员由村里公信力强、做事公道正派的老党员担任,村民们愿意听,乐意遵守村规民约,环境就好起来了。

“前些年,村里一场红白喜事下来,制造的各类垃圾能装满一车拖拉机。自从倡导红白喜事简办后,垃圾少了许多。”同溪村保洁员肖阿姨说,为维护环境,村里还配备了30桌的餐具,供大家免费使用。

在呆鹰岭镇中平村,记者看到《中平村村规民约》虽然只有短短的16条,但从村务公开到环境卫生整治、从宅基地管理到公共财产保护、从婚丧嫁娶到邻里纠纷调解、从激励引导到扶危助困等应有尽有。

“现在村民矛盾纠纷少了,我都快‘下课’了。”中平村村治保员向记者坦言,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村里制定的村规民约。

蒸湘区还引导各村开展自治,完善村规民约,广泛开展好公婆、好儿媳评选,最美家庭表彰,星级文明户、清洁户评比,有效激发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让“蒸”美“湘”貌更加靓丽。

目前蒸湘区下辖的两镇均为市级以上文明镇,有市级及以上文明村10个。其中,拥有1个全国文明村、4个省级文明村;市级及以上文明家庭13户。

蒸湘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入乡村开展移风易俗文化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就是要让广大群众将文明新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移风易俗“小改变”,推动文明乡风“大提升”。

见贤思齐、崇德尚善成为“蒸”美“湘”貌的显著特征

文化振兴,关键还是在人。如何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去引导人们向上向善?近年来,蒸湘区不仅通过各类宣讲传播“好声音”,还着力选树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影响人、鼓舞人。

入选2019年7月“中国好人榜”的雨母山林场护林员陆魁友,从1978年开始就在雨母山林场从事森林防火、爱林护林工作。40多年来,他每天奔走在各个山头之间,一走就是七八公里。最初的15年,他的护林工作属义务劳动,没有索要任何报酬。

出生于农民家庭的陆魁友,从部队转业回来后收入并不高,一家人主要收入靠种植水稻和蔬菜,但他生活一直很简朴,也不苛求太多的物质享受。从2003年开始,鉴于陆魁友的突出表现,当地政府每年给予一定补贴。他说:“我是一名党员,也是雨母山人,守护好这片山林,给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义不容辞。”

“不讲报酬,只讲奉献,我们要弘扬正能量!”

“虽然我家里困难,但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怀和帮助,为大家也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也算是回馈社会。”

……

这些以陆魁友为代表的蒸湘区好人们质朴的话语,展现出他们高尚的情怀。他们中有人经历苦难仍乐观向上,生活勤俭仍捐款捐物,年事虽高依然热心各类公益活动。

近年来,蒸湘区广泛开展模范好人宣传、召开好人座谈会,成立好人工作室,组建模范好人志愿服务队,广泛开展文明创建、纠纷调解、理论宣讲、垃圾分类、爱心帮扶等微公益活动,不断传播正能量。同时,该区着力打造好人文化广场和文化长廊,集中展示辖区模范好人风采,开展好人“五进”(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交流学习,借助媒体不定期宣传好人典型事迹等扩大好人号召力、感染力,通过宣讲、典型选树等形式,让见贤思齐、崇德尚善的社会风尚成为“蒸”美“湘”貌的显著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