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音频
本文内容
杂技与交响乐,看似风马牛不相及,搭配在一起会呈现怎样的奇观?我若不是当天在斯特拉斯莫尔(Strathmore)音乐中心参加演出,因而获剧院赠票,也许不会特意顶着寒风前去观看这场《胡桃夹子》(The Nutcracker)。
坐在观众席中,目光所及是硕大的舞台,巴尔的摩交响乐团全员齐聚,阵容恢弘,音符如潮水般铺陈开来,将柴可夫斯基的经典乐章演绎得饱满深邃、层次分明。序曲的轻快旋律缓缓流淌而出,我不自觉地闭上眼睛,任管弦乐带我进入纯净无垠的世界。在那一刻,整个剧场仿佛只剩下柴可夫斯基的旋律和我个人的静谧时光。
然而,当我从沉醉中睁开双目,舞台已是另一番景象。乐队前方中央,一群舞者化身成派对中的宾客,翩翩起舞,欢庆的场景在乐曲中徐徐展开。舞台两侧,杂技演员的呼啦圈与抛接道具飞旋流转,为这梦幻的画面增添了动感与趣味。
未及回神,舞台中央缓缓落下钢环,马戏团Troupe Vertigo的柔术演员如灵蛇般在环下的红绸带间扭转翻腾,舒展的身躯在空中勾勒出难以置信的美丽弧线。随着音乐的节奏愈发高昂,几位高空杂技演员腾跃、翻转、攀抓,在旋律与重力之间编织出一幅幅惊心动魄的画卷。
芭蕾、马戏、杂技、戏剧——这些看似各异的艺术形式被巧妙地糅合在一起,每一个动作、每一次腾挪都与交响乐的旋律精准呼应,相辅相成,为传统芭蕾赋予了一种全新的艺术生命力。
我目不暇接,竟一时有些茫然:我的视觉与听觉该如何调节?是专注于马戏团演员的高难度表演,还是沉浸于交响乐团那如诗般流淌的音符?音乐会与电影、电视剧不同,它本质上是听觉艺术,依靠旋律、和声、节奏与音色触动听众的情感与思想。然而,当代艺术表现已超越纯粹的听觉体验,逐渐通过视觉、空间、灯光与演员表演来丰富叙事,延展艺术的表现力。
反之亦然,电影与电视作为视觉艺术,也离不开背景音乐与插曲的渲染。正是那些听觉元素,将情绪引向深处,引领观众与作品共鸣。有时,一段经典的音乐甚至能成为作品的标志。如电视剧《上海滩》里的粤语主题歌和电影《星球大战》中的恢弘主题曲,或《辛德勒的名单》中那黑白画面与约翰·威廉姆斯配乐的完美结合,视觉的沉重与听觉的悲怆交织,撞击出震撼心灵的力量。
思绪拉回舞台,我任由耳朵被音乐感染,眼睛被表演吸引,心灵被童话故事触动。舞台之上,流淌的不仅是音乐,更是一个个超越想象的瞬间,而观众——在惊叹与沉醉之间,早已不再是简单的欣赏者,而成为这场艺术盛宴中的一部分。
本来,《胡桃夹子》是一部经典的芭蕾舞剧,由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首演于1892年,灵感来源于E.T.A.霍夫曼的童话故事《胡桃夹子和鼠王》。
《胡桃夹子》与《天鹅湖》(由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并称为芭蕾艺术的巅峰之作。华盛顿圣诞节上演《胡桃夹子》,常年不辍。能把交响音乐特有的配器技巧柔到芭蕾舞剧中,从而显著提升了芭蕾舞音乐的“交响性”和表现力,柴可夫斯基是当之无愧的先驱者。
巴尔的摩交响乐团尽管不在传统意义上的“美国五大交响乐团”之列(纽约爱乐、波士顿交响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费城交响乐团和克利夫兰交响乐团),却凭借其卓越的艺术成就与创新的教育项目,在美国音乐界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看到不少亚裔面孔——首席小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单簧管等。
皮博迪音乐学院(Peabody Institute)拍摄于1866年
巴尔的摩交响乐团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皮博迪(Peabody)音乐学院是近邻,同在巴尔的摩市,因此联系紧密。皮博迪可是美国一流的老牌音乐学院,为乐团输送了不少人才。许多皮博迪校友不仅成为乐团的常驻成员,还是重要的客座艺术家。乐团亦常邀请皮博迪的教授与校友参与演出和教学活动,这种学术与艺术的融合,使得巴尔的摩交响乐团在音乐创作与表演方面保持着领先地位。
Troupe Vertigo作为世界十佳马戏团之一,其艺术水准无可挑剔。他们曾受邀参与蒙特利尔马戏节的巡演。演员们的精彩表演让《胡桃夹子》焕发新生。无论是音乐的宏伟气势,还是表演的惊险与优雅,二者珠联璧合,视听双重效果交相辉映,激发出无限的情感与思绪。
《胡桃夹子》的情节其实很简单,讲述了圣诞前夜小女孩克拉拉(Clara)与胡桃夹子王子之间的神奇冒险。全剧分为两幕:
第一幕以克拉拉家举办的圣诞派对为开端,派对中,她的教父送给她一只胡桃夹子玩偶。夜幕降临,克拉拉发现胡桃夹子竟然变成了一个英俊的王子,并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与邪恶的鼠王和鼠军展开对抗。
第二幕则带领克拉拉进入一个奇幻的梦幻王国,王子与她穿越糖果之地和雪花王国,遇见糖果仙子、花之圆舞等神奇角色,最终以庆祝和舞蹈的盛宴作结。
整个故事充满了梦想、冒险与节日的温馨精神。这部作品历久弥新,是每年圣诞节不可或缺的庆典。
我想,《胡桃夹子》之所以在百余年间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芭蕾舞剧之一,并经久不衰,优美的芭蕾舞功不可没。尤其是第二幕,克拉拉与王子步入糖果王国,庆典拉开帷幕,各国舞蹈轮番登场——西班牙舞曲的巧克力舞者翩然而至,热情如烈焰;阿拉伯的咖啡舞,神秘悠扬;中国茶的舞步,带着东方的精致与优雅;俄罗斯特雷帕克舞曲,将欢腾与活力推向高潮。
《胡桃夹子》通常在圣诞节期间上演,早已成为许多家庭不可或缺的节日传统,无论年年上演还是年年重温,它始终带来欢愉和感动。
我不记得从哪里看到过一个统计数据,说全球芭蕾舞票房收益中,《胡桃夹子》占到40%,甚至更高,可见其广泛的受众基础,堪称“芭蕾舞界的摇钱树”。
2012年,中央芭蕾舞团演出的中国版《胡桃夹子》。
这些年来,《胡桃夹子》也被不同国家融入了各自的文化色彩,呈现出独具魅力的本土风情。比如中国版本中,圣诞节被巧妙地替换为春节,故事里增添了传说中的怪兽“年”,以及象征吉祥与富贵的“扇子舞”、华丽夺目的“绸舞”、灵动俏皮的“陀螺舞”,还有如梦如幻的瓷器王国奇观。这些细节将传统故事焕发出浓厚的东方韵味,令观众耳目一新。
然而不管怎么改编,这部芭蕾舞剧的核心情节始终未曾大幅更动,而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更是《胡桃夹子》的灵魂所在。每一段旋律都直抵人心,流淌着无法磨灭的艺术生命力。
其中,《花之圆舞曲》(Waltz of the Flowers)曼妙华丽,如一片花海绽放;《糖果仙子之舞》(Dance of the Sugar Plum Fairy)轻盈灵动,宛如仙子的梦幻足迹;而《俄罗斯舞曲(特雷帕克)》(Russian Dance/Trepak)节奏明快、活力四射,仿佛冬日里燃起的一团火焰。这些旋律超越了时间的限制,成为岁月长河中永恒的艺术符号。
中国国家芭蕾舞团(图源:肯尼迪中心网站)
无独有偶,中国国家芭蕾舞团将在中国新年期间访问美国,并于肯尼迪中心盛大上演这部双幕芭蕾舞剧。如此高水平的演出送到家门口,又正值辞旧迎新的喜庆时刻,岂能错过?立即买了票。肯尼迪中心网址的宣传广告也充满了期待与诱惑:
With its dazzling hybrid of western ballet and Chinese culture, National Ballet of China has won a distinguished reputation for performing cherished works and original creations.
The renowned company returns to thrill audiences with its luminous fusion of traditions, telling the story of a family’s Chinese New Year celebration——set to Tchaikovsky’s treasured Nutcracker score.
This colorful, fresh tale is brought to life by vibrant characters and radiant choreography. As a young Chinese girl celebrates the New Year, she embarks on a mystical journey through a world of festive Chinese customs.
Audiences will delight as a scroll of Chinese folklore unfurls, showcasing the legendary monster Nian, the elegant and graceful Fans, the extravagant dances of Silk and Spinning Top, and more wonders in the ravishing Porcelain Kingdom.
Live music by theKennedy Center Opera House Orchestra and National Children’s Chorus,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期待这场融入中国文化独特魅力的精湛表演,体验不同文化交织下的艺术碰撞。
- END -
转自 | 达人斯堂笔记
作者 | 吴嘉 图片 | 作者提供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凤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