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周雪松
12月20日,以“传承古建精髓 引领材料创新”为主题的2024中国古建材料应用技术大会在京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木材保护工业协会主办,旨在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引领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传承和创新古建营造技艺,展现优秀工匠技艺和精神,全面推动传统建筑材料和技艺与先进科技融合,为古建事业保护与发展注入新活力。
古建从业人员认真聆听专家主题分享
会议重点探讨了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视域下古建保护与发展、古建材料创新性应用、传统古建文保企业转型升级、传统构建现代化等方面的科技成果和成功经验,为古建筑传承与现代建筑创新提供了新视角和解决方案。
中国木材保护工业协会会长刘能文,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二级巡视员冷光明,著名古建专家马炳坚,故宫博物院古建专家李永革,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原院长柴晓明等传统建筑、文化遗产、城市更新等领域的领导和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参加了本次会议,并发表主题演讲。
刘能文表示,我国现存古建筑有8万多处,其中木质古建筑超过1∕3。保护、修缮古建筑,传承、改进传统技艺是从业者的责任与使命。中国木材保护工业协会自2023年初成立古建分会以来,编制发布了《木质传统风格建筑优质工程评价要求》《古建营造技艺杰出工匠评价标准》《古建营造与保护企业等级评价要求》《古建行业杰出人才评价标准》等4项团体标准,完善了行业标准体系;审核评定了4家古建特级企业、一级企业资质,推出了古建修缮保护优质工程,树立了行业标杆,引导行业高质量发展。未来,将持续推动我国古建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马炳坚认为,传统建筑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要保护、传承、利用好这笔遗产。中国传统建筑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木结构建筑。目前,先进的生物改性技术可以弥补木结构易腐朽、虫蛀、失火等缺陷,创新工艺生产的青砖、青瓦等在故宫等多处古建筑修缮施工中使用,取代了容易开裂的传统砖瓦。我国很多建材企业都有各有新成果,推动了新时代传统建筑的传承、保护、利用。
柴晓明说,古建筑保护和利用是文化遗产事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得到妥善修缮和良好保护的古建筑也是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资源。保护古建筑需要正确理念、精湛技艺和合适的材料。古建筑保护修缮不能只依赖传统材料和工艺,也需要引入现代新材料和新工艺等前沿科技成果。此外,不能忘记对传统材料的再认识与再利用。
会议发布了多项传统建筑行业最新研究成果,包括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介绍、应用领域和未来应用前景等。优秀古建文保企业、古建材料企业、施工企业分别分享了传统材料、工艺、技术在新时代的探索经验和实践案例。
此外,会议举行了“新材料、新设计”发展论坛,与会嘉宾就传统技艺融入现代设计,古建筑修复与新材料应用,木基材料与传统建筑元素结合,古建筑文化传承与新材料应用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最后,大会对2024年优秀古建工匠、古建材料优质供应商等组织进行了表彰,鼓励更多优秀企业和人才投入古建保护与发展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