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引擎”驱动产业踊跃向“新”

图片


在广东佛山,一家智能制造企业正值扩张关键节点,银行精准聚焦其设备采购与技术研发刚需,量身定制5000万元中长期贷款,利率相较市场同期优惠两个百分点。借此东风,企业迅速引入先进生产线,产能一年内劲增30%,成功叩开高端市场大门。


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产业发展进一步锚定方向。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基础。当下,许多传统产业企业顺势而为、踊跃向“新”,借助前沿技术和金融支持,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大步跨越。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当前,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一些领域的产业技术水平已经进入世界前列。


“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多个重要论述体现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已成为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明年要重点抓好九项任务,排名第二位的就是“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更具体的表述如“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壮大耐心资本,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和“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等。


知名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在接受《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理解这一重要任务要从两方面着手:其一是新质生产力,中国制造业、服务业领域的企业,未来都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拓宽企业发展空间,传统企业要用科技创新实现降本增效提质,新兴企业要用科技创新找到新的企业发展方向,缔造新产品、新服务、新经济,增强企业发展新动力;其二是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从产业生态角度看问题,要求我们在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进行全面优化和升级,以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需求。


在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武泽伟看来,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但更多还是以规模取胜。在此情况下,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可以通过产业升级,提高社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而创造有效供给。


“当前产业升级的核心需求就是要加大两大供给:创新激励政策供给、金融资本要素供给。”盘和林强调。



真金白银助力先进制造


制造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重庆等多地考察时强调,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近年来,金融监管部门多次强调撬动更多金融资源用于先进制造,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供长期稳定支持。例如,今年4月,金融监管总局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深化制造业金融服务 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通知》,要求银行保险机构要助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车联网、生物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等重点产业,强化资金支持和风险保障,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信用贷款规模。


从银行侧看,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马天娇观察到,银行业多措并举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一方面,银行信贷资源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低碳产业、科技创新等领域倾斜,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绿色贷款、科技企业贷款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另一方面,银行业持续推进金融业务精准发力,加快创新数字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的产品和服务,全力支持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加速涌现。”马天娇说。


政策支持下,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总量加速扩张、结构实现优化、利率持续回落。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3.88万亿元,同比增长14.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0%。拉长时间来看,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已连续3年保持在30%左右的增速。


今天的投资质量就是明天的产业水平。下一步,银行机构还应从哪些方面发力,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以引导产业升级?


盘和林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守正创新,例如供应链金融领域进行有效探索,在数据要素抵押贷款领域做一些尝试,对无形资产价值进行评估,通过风控创新提高科技企业融资的便利性等;第二,优化信贷结构,未来,银行对公业务应该更多向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倾斜;第三,加强风控能力,以更高效的风控能力缩短企业的融资审批时间,提高金融安全性。


“科技创新往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不过,这些创新机构往往缺乏足够的实物资产作为抵押。未来,银行的发力方向应该是准确识别机构所持有的技术等无形资产的价值,从而在保证自身风控的基础上,满足创新机构的融资需求。”武泽伟说。



耐心资本跑步入场


2024年,耐心资本的概念备受关注。当前,多样化的耐心资本正积极布局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赛道,这些领域被认为是未来的增长点,耐心资本也被视为推动产业升级的一大重要力量。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向《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介绍,耐心资本积极支持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通过持续投入和研发推动其长期发展,为形成创新性产品和服务提供支撑。同时,耐心资本也帮助企业避免了短视行为,使其专注于内部能力建设,促进企业的长期稳健成长。更为重要的是,耐心资本有助于资源重新配置和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地方政府携手资本市场设立新兴产业基金,积极探索经济发展与新质生产力培育的深度融合。例如,近期,长三角地区的政府引导基金表现突出,有力推动未来产业崛起与传统产业升级。”程实说。


值得关注的是,银行系耐心资本也在跑步入场。自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以下简称“AIC”)股权投资试点扩围以来,18个试点城市抢抓政策机遇,与AIC积极合作设立股权投资基金。从投资方向来看,记者据公开信息梳理发现,目前各地AIC基金大多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例如,10月中旬,数只AIC股权投资基金在深圳密集签约,总金额达550亿元,将进一步赋能深圳科技创新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交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蔚介绍,AIC是投资新质生产力的生力军。一方面,截至2023年底,5家AIC总资产超5800亿元,净资产超1650亿元,已成为股权投资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另一方面,2024年第三季度,银行业LP(有限合伙人)出资占比、出资额均大幅增长,AIC有望成为私募股权市场的资金活水。


AIC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投资有助于加速新兴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如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技术等。这些新兴技术在各个传统产业中的应用,能够提高产业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等,从而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青岛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刘晓曙说。

图片

记者 英草卓玛

编辑 韩业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