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跟着圣农办乡村振兴工厂

图片

带着老乡办工厂

返乡6年,付存军见证了光泽县鸾凤乡十里铺村的蝶变。

图片

“我们村曾是个有名的困难村。”2018年,常年在上海经商的付存军回到老家十里铺村,当选村主任。那时,村集体年收入只有1万多元,账上还有100多万元欠账。付存军很想做点什么带动村庄发展,但面对无产业无资源的现状,不知从何入手。

图片

圣农集团创始人傅光明,也在思考同样的问题。

1983年,傅光明下海创业,在十里铺村创办了一家个体养鸡场。如今,圣农集团已成长为亚洲最大的白羽肉鸡养殖、食品生产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带动老乡增收致富,圣农集团不遗余力。在总部所在地光泽县,每3个劳动力就有1个在圣农上班。然而,村集体增收依然乏力,很多村庄还是“薄弱村”“空壳村”。公益捐赠,圣农集团也没少出钱出力,但“输血”式帮扶难免不可持续。

图片

如何帮助乡村自我“造血”,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经过多番考察与思考,傅光明董事长确定了思路:跟着圣农办工厂,服务圣农保生产,跳出圣农再发展。

图片

“圣农集团是全球白羽肉鸡产业链最完整的企业,业务涵盖育种、种鸡养殖、种蛋孵化、饲料加工、肉鸡养殖、肉鸡加工、食品深加工、产品销售等方方面面。”傅光明董事长说,带领村集体办工厂,就是要将产业链深度嵌入振兴链,让广大乡村和农民都能在产业链的不同节点找到自己的位置,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探索首先从当时刚刚脱贫摘帽的光泽县开始。

“十里铺村紧邻316国道,区位优势明显。”付存军说,2018年,傅光明董事长提供500万元启动资金,帮助村里创办光泽县日月兴物流有限公司,专门承接圣农集团本由社会力量负责的豆油等运输订单。在鸾凤乡中坊村,圣农集团则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标准化鸡肠加工厂,交由村集体承办,企业提供原料、技术指导与产品销售。

十里铺村村民卢尚云,原本在福州经营一家小型物流公司,生意惨淡。2018年7月,听说村里的日月兴公司在招管理员,他第一时间应聘。当年,卢尚云成为公司车队队长,不仅在家门口上班,还发挥了专业所长。在十里铺村,像他这样的村民员工有100多人。

融入白羽肉鸡产业链后,十里铺村发展蒸蒸日上。去年,日月兴公司实现营收1500万元,盈利80多万元。村集体增收,村庄面貌焕然一新。走进十里村,宽阔的道路穿村而过,超市、餐馆生意红火,哪里还能看到当初贫困村的影子。

报团取暖谋发展

随着鸾凤乡两家试点工厂经营日臻佳境,傅光明又有了新的计划。

“近年来,集团业务增长很快,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他说,2013年开始,圣农集团实施“异地扩张”战略,相继在省内浦城、政和,省外的江西资溪、甘肃镇原等地开辟生产基地,顺利完成河南、安徽2省2家肉鸡企业的收购、并购工作。十年磨一剑育成的白羽肉鸡配套系“圣泽901”,打破了欧美国家长达百年的种源垄断。与此同时,食品深加工板块发展驶入快车道。业务拓展,产能扩张,为更多村庄加入圣农“朋友圈”创造了机会。但要把工厂做大,单个村能力毕竟有限,需要抱团取暖。

因此,圣农集团决定跳出“单村点上发展”模式,推进整乡镇,甚至跨乡镇联办乡村振兴工厂。这个过程中,企业与县乡村各司其职,汇聚合力。

以光泽县为例,县级负责全域统筹;乡镇层面负责组建乡村振兴工厂,吸纳辖区村集体参股,全程把关管理人员选聘、财务管理、入股形式、收益分红等事宜;村级则以土地资源、闲置资产、可用资金等入股。

乡村发展产业,缺人才、缺资金、缺技术怎么办?政企银合力破解。当地政府实行“一企一策”全程精准服务;圣农集团给予启动资金、银行贷款担保等支持,派出精锐骨干驻厂指导,提供技术辅导、原料供应、产品包销、生产协助等保障;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实行优惠利率,简化审批流程、优化还款方式。

很快,白羽肉鸡产业链上下游的乡村振兴工厂,在光泽县全面开花。

在止马镇,傅光明董事长提供1150万元启动资金,10个村通过土地、闲置资产入股,组建光泽县新振发展有限公司,为圣农生产鸡肉串等产品。

……

2018年起,圣农集团已在各地协助兴办、联合18个乡村振兴工厂。其中,光泽已组建15个乡村振兴工厂,11个已投产。去年,这11个工厂带动全县86个村集体自主经营性收入大幅增收,所有的村村财收入均超30万元。

这是一个共赢的过程。与老乡们的合作,也让圣农集团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拓展产品深加工空间,在企业所在地赢得了更好的百姓口碑。在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圣农白羽肉鸡年产能扩大至8亿羽,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达137.62亿元。

跳出圣农闯市场

对于成长中的乡村振兴工厂,傅光明董事长还有更大的希冀:当它们羽翼日渐丰满后,能够独立行走,在广阔的市场上自主闯出一片新天地。

“我们探索‘短期帮扶,长期助跑’模式。”傅光明董事长说,在乡村振兴工厂初创期,推行订单生产模式,保障其经营有利润,发展可持续;当工厂发展步入正轨后,支持引导它们跳出圣农再发展,主动对接外部市场订单。

为了帮老乡们找到更多蓝海项目,圣农集团和关联企业陆恒食品派出高管团队在全国开展市场调研。结果发现,脱骨鸡爪市场方兴未艾,行业规模高达三四百亿元。但从事脱骨鸡爪加工的多是小企业,甚至小作坊,行业缺少标准,产品品质和食品安全难以保障。

为此,圣农集团和陆恒食品决定帮助各乡镇抢抓市场机遇,切入新赛道,在各个乡镇建设脱骨鸡爪加工项目。针对市场上脱骨鸡爪多靠人工脱骨,产品品质不稳定、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陆恒食品引进设备企业在光泽落地,量身定制专用智能化生产设备。按照计划,首批将3年内在光泽县投放1000台智能化设备。每台设备配备4名技术工人,1000台设备可以带动4000多个家庭1万多人常住光泽。

这些年来,一批乡村振兴工厂在圣农集团的呵护下茁壮成长,开始独立振翅飞翔。

光泽县止马镇10个村抱团成立的光泽县新振发展有限公司,已先后落地食品加工一、二,三厂正在进行厂房装修。在承接圣农集团肉串代加工业务同时,开始自主研发新产品,少量承接外部订单。“自投产以来,公司已累计向各村分红300万元。” 厂长冯维敏说,仅仅两年,该公司便成为全县第一家规上乡镇企业,去年实现产值2600万元。

同样,光泽县鸾凤乡十里铺村的光泽县日月兴物流有限公司,除了服务圣农集团外,还面向社会承接业务,不断做大业务规模。由此增加的村集体收入,全部用于改善村民民生福祉。2021年,村里宣布,全村村民的教育、医疗、养老、改善居住条件四大民生项目费用全部用村集体承担。

一只鸡带来的联农带农效应还在持续。傅光明表示,圣农集团计划用6年时间,围绕“一只鸡”产业链,将自动化脱骨鸡爪加工、鸡肉串加工等新赛道项目在光泽县全部乡镇推开,并扩大其他各个生产基地所在地的帮扶力度。

(陈志鸿 张辉∣编辑:中国日报社福建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