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民间信俗的娱乐节目

俗话“娱神娱人”说的是民间信俗娱乐节目的双重功能。

我在闽、台两地所见规模较大的民间信仰宫庙往往有戏台。例如,福建南平樟湖集镇的上塘庵(主祀临水夫人)有“古戏台”,戏台台面分为左、中、右三片,中为活板,拆下活板即是通道,装上活板便成戏台。台之两旁有楹联,其联语曰:“方寸地纵横万里,瞬息间上下千年”“引古证今古事恰如今事,以虚为实虚情还似实情”“粉黛非真演出当年面目,形情毕露重瞻昔日衣冠”。

据说,戏台壁上旧有明代万历十七年广东戏班来此演戏的题字。戏台前之天井为观众席,台之两旁有楼台,相当于戏院包厢。在台湾,清嘉庆二十四年腊月勒石的《台南善济殿重修碑记》(1820)有“禁:大殿前埕,理宜洁静,毋许科积以及演唱影戏、聚众喧哗,滋事株累未便”语;日据台湾初期成书的《安平县杂记》于“风俗现况”条下记:“酬神唱傀儡戏,喜庆、普度唱官音班、四平班、福路班、七子班、掌中班、老戏、影戏、车鼓戏、采茶唱、艺旦唱等戏”。这说明,演戏、演各种戏是台湾民间信俗常有的娱乐节目。

迎神赛会也是民间信俗里颇受欢迎的娱乐节目。清代台南诗人黄茂笙《迎神杂咏》有诗曰:“满城神佛喜交欢,凉伞头旗数百竿。吾道已穷堪浩叹,文衡圣帝也随鸾”“神农不管人间事,弹指光阴亿万年,底事今朝跟妈祖,芒鞋踏破海东天”“冈山佛祖驾光临,聊表亲交一片情。董事替伊行贴式,大书愚妹小观音”。黄茂笙记的是台南“满城神佛喜交欢”的热闹场景:迎送妈祖,文衡圣帝、神农、观音也来捧场。此番场景,神佛欢喜人亦乐见也。各宫庙神明出行,遊神队伍相遇,有时还会演出很好看的街头活报剧。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所收《闽人侫鬼风俗记》里说:“闽省赛会无一定之机关。当七八月间,城乡各集,皆奉神出巡。有时途中神与神相遇,有一定之仪注与问答之信语。神不能自言以香头代言之。香头戴羽缨之凉帽,衣葛衫或夏布之开启袍,束以扣带,追随舆神之旁。当神道相见时,香头不啻神道之代表也。譬如省城隍途遇瘟部尚书,则城隍之舆停放路旁,尚书之舆则停于路之中央。于是城隍之香头,代表本神趋前行三叩礼,仍跪启云:卑神不知圣驾到此,接驾来迟,罪该万死。要求殿下恕罪并赐教训。斯时瘟部尚书之香头,挺胸凸肚而言曰:免罪。今日本爵出巡到贵城隍辖境之内,家家户户,信奉神圣,祥光拥护,疫气毫无。所有散疫小鬼,早已逃避外国。足见贵城隍办事认真,可喜可嘉。本爵明日面奏玉皇,还要保奏一本。城隍香头跪云:谢殿下栽培。瘟部尚书之香头云:这是本爵应分之事,不消谢得。此后务须益加勉力,不负玉皇万岁为要,去罢。有时遇步行之中级神道,则中级神道先在路旁站班,及接近神舆则屈一膝请安。斯时贵神教训之词益加严厉,彼步行之小神只能是是是答应而已。有时东岳之太子炳灵王,或武圣五公之太子出巡,遇见贵神则口口声声老伯,执子侄之礼甚恭”。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要求“发挥妈祖等民间信仰精神纽带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民间信俗交流活动”。我以为,借助民间信仰宫庙的“古戏台”,调演两岸民间信仰宫庙戏班子的传统戏,应该也是有益的“民间信俗交流活动”。

本文作者汪毅夫   全国台湾研究会会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