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展来袭!一场你不能错过的拓印艺术~

图片

走吧

领略笔墨神韵!

吉林省博物院新展亮相

金石永寿——吉林省博物院藏碑帖拓本展

金石碑帖拓本

将千古风华凝固于方寸之间

随吉吉步入这场视觉盛宴

一同探寻那些尘封的故事吧

“群臣相与诵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以为表经。”《史记·秦始皇本纪》。金,亦称吉金,指钟鼎彝器之属,即青铜器;石,是指碑碣石刻之类,宋代以来,“金石”是文人书斋中长盛不衰的话题之一。 “碑帖拓本”是“金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独有的历史文化遗产。

吉林省博物院除了丰富的书画藏品之外,还有一部分颇具规模的碑帖拓本,尤其是保存了不少清代乾嘉年间碑学兴起以来的知名石刻整纸拓本。

图片

图片

▲图/小红书@展览控晓强

“金石永寿——吉林省博物院藏碑帖拓本展”

以“碑”和“帖”的定义为依据进行梳理

选取40余套院藏历代碑帖拓本

分述如下

“碑”最初是指没有文字的竖石

后来演变为刻有文字的“碑”

可以引申为具有纪事功用的刻石

如秦《峄山刻石》(翻刻本)

东汉《史晨碑》等

其中还有一件在书法界享有盛誉的

《好太王碑》整拓本

装裱为轴,气势磅礴,极为难得!

看看都有什么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小红书@展览控晓强

1

东晋 《好太王碑》

图片

此碑全称《高句丽好太王碑》,又称《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碑》,原碑无年月,后人考证为东晋义熙十年(公元414年)立,碑身高6.12米,横1.85米,碑四面刻,碑文共44行,满行41字,共计1800余字。此碑立于吉林省鸭绿江北的集安县太王村,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被发现,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石碑之一。

墓碑,立于坟墓外面刻载逝者生平经历等文字的碑,如唐代裴休《圭峰禅师碑》等;墓志铭,存放于墓中载有死者传记的石刻,如北魏《李超墓志》、东魏《高湛墓志》等;造像题记,古时祈福于僧寺或崖壁间镌石成佛像,称之为“造像”,其所附铭刻称之为“题记”,如北魏《始平公造像记》;石阙铭,古代立于宫庙陵墓之前的阙,多有铭记,如东汉《嵩山三阙铭》;摩崖,刻在山崖石壁上的文字,如东汉《杨淮表记》、北魏郑道昭《论经书诗》、唐代颜真卿《大唐中兴颂》等。

唐怀仁

《集王羲之书圣教序》

2

图片

此碑由弘福寺沙门怀仁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刻制成碑文,称《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因碑首横刻有七尊佛像,又名《七佛圣教序》,碑刻立于唐咸亨三年(公元672年),文林郎诸葛神力勒石,武骑尉朱静藏镌字,碑通高3.5米,宽1.08米,厚0.28米,碑文共30行,行83至88字不等。此碑目前宋拓本少见,院藏此册通过校碑可知应为北宋拓本。

“帖,帛书署也”,古代把写在帛上的文字称为“帖”,写在竹木上的文字称为“简牍”,后来将写在纸上的文字和拓印下来的一切名家手迹称为“帖”,“刻帖”是指将“帖”摹刻于木或者石上,专门用于临习、欣赏,分为单刻帖和丛刻帖两种。本次展览中的单刻帖有东晋王羲之小楷《东方朔画像赞》、唐《灵飞经刻本》和怀素《草书千字文刻本》等,也有汇刻丛帖如明代肃王府翻刻《淳化阁帖》,汇刻苏轼法书的《观海堂帖》和《景苏园帖》,以及清代乾隆内府编纂刊刻的《三希堂法帖》等。

3

北宋 苏轼《观海堂帖》

图片

此帖刻于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因帖石置于北京市南海会馆观海堂壁中而得名,帖石刊刻了北宋苏轼书写的29首诗歌,底本为南宋汪应辰所辑的《西楼苏帖》拓本,因选择精当、刻工上佳,为众多文人墨客所推崇。

北宋 《明肃府本淳化阁帖》

4

图片

《淳化阁帖》是北宋太宗皇帝主持汇刻的我国书法史上第一部大型刻帖,此帖宋拓本流传很少。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封其第十四子朱瑛为肃王,藩国位于兰州,同时赐予一部宋拓《淳化阁帖》,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由温如玉、张应召主持,采用陕西富平石摹刻,历时七载,完成两面刻文的帖石共144块。

5

唐 颜真卿《颜家庙碑

图片

此碑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友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庙碑铭并序》,是颜真卿为其父亲颜惟贞镌立、撰文并书,唐代篆书名家李阳冰篆额。此碑刻于唐建中元年(公元780年),高3.381米,宽1.76米,碑文共24行,满行47字,碑侧各6行,满行52字,碑后有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李准重立时的跋文,原碑现藏西安碑林

小贴士

地址:

展览位置:

吉林省博物院1楼A展厅

票价:

免费预约参观

开放时间:

2024年12月20日起

电话:

0431-81959582

走进金石永寿

进一步了解源远流长的文字发展史

和博大精深的碑帖文化艺术

编辑:倩倩

校对:思思

审核:易书

如需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悠游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