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午,画家李巍趁着精神尚好,总要铺开宣纸,写字或者作画。
尽管已经91岁了,李巍每天总还是要与笔墨打打交道,如同和熟悉的老友问候寒暄。
作为一位写意花鸟画家,下笔看似信手拈来,功力却累积于数十年间,它来自对画艺的打磨,对画理的领悟,以及在生活遭际中对个人心性与精神境界的锻造和提升。
这是二十岁出头的李巍在东北美术专科学校油画专业学习时的样子。初中毕业后,在抗美援朝的热潮中,李巍报名参军,在部队宣传队里做美工。部队生活与战争的洗礼,让年轻的李巍开始从家国的立场思考个人命运。
战争结束后,李巍走进校园学习绘画,并很快崭露头角。他在沈阳郊区农村采风创作的插图作品,在“全国首届青年美术工作者作品展”上获文化部二等奖。
1957年,李巍在毕业前夕已经被确定留校任教,大好的前途正徐徐展开。由于对一些工作真诚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李巍受到批判,他最终被分配到甘肃兰州的美术服务社。
李巍坦然地接受了命运的安排,认真地画起牌匾和宣传海报。正是在美术服务社,他遇到了国画家韩不言先生。
吉林艺术学院教授 国画家 李巍:他不会画牌匾上的画,他只会画国画,但是他写一手好小楷。画连环画办展览的说明都是他写,所以他在那儿就是干这个,那时我们俩在一个单位。
韩不言本名韩致中,是一个聋哑人。他酷爱书画,考入北平京华艺术学院国画系,师从李苦禅先生。后经苦禅先生推荐,拜齐白石为师,他追随白石老人七年,深得白石老人作画精髓。齐白石赠他“不言”为字,韩不言这个名字自此叫响。
吉林艺术学院教授 国画家 李巍:他从家里拿齐白石给他题字的画给我看,我看画得好,我说你教我吧,他不教,后来我说你的画借我临摹一下。第二天他一看很惊喜,我把那画临摹了而且非常像,韩不言看我不是逗他,是真想学,就一点点教我了。
是阴差阳错,也是因缘际会,学油画的李巍就这样从学画齐白石的虾开始,跟着千金难求的国画名家学习中国画的绘画技法。
吉林艺术学院教授 国画家 李巍:他怎么下笔。他先给你在纸上画一个,然后你再下笔 ,怎么画?告诉你哪个地方不对。他口袋装一个小本儿,他写这笔要稳重,这个画得不好,这笔画得好,画得好他就高兴竖大拇指,跟他学画很困难,要用笔跟你谈。
不过,这样学画也有好处,因为少了一些言传,就多了一些身教。
吉林艺术学院教授 国画家 李巍:有时候会手把手教你,这笔按到哪儿什么力量怎么走。韩不言就这么教我,把手伸出来,他按住,然后你就知道力量在纸上是怎么走的。
在一笔一画的体悟中,李巍很快领会了中国画的笔墨技法。后来,李巍被下放到张掖的五七干校。
吉林艺术学院教授 国画家 李巍:就得巡渠。有时候水漫到旁边地里去了,堵不住,因为你拿个铁锨,掀一把土放到里面,就被冲倒了,那时候你就跳下去,用身体堵住。祁连山可是冰水,春天那是很凉的,我堵了好几回。
生活的困苦,李巍并不计较。在天高地阔的西北荒原,在与天地自然的对话中,他陶冶着自己的心性,锻造出淡泊深远的精神境界。
吉林艺术学院教授 国画家 李巍:月亮一照,烽火台隐隐糊糊在沙漠里头,就像霍去病讨伐匈奴那种感觉。你就是当时跟霍去病出征的战士,那种古代的感觉,那种跨时空的感觉,特好。
通过自己的老师韩不言,李巍得以与国画大家李苦禅先生通信。在一封回信中,苦蝉老人指出:“中国文人画作之理,其要在《易》”。李巍之前已经读过黄宾虹的文章,了解到他“太极图是书画秘诀”的主张。此后,李巍开始研读《易经》,并将易学思想融入国画创作。二十年间,逐渐形成了自己笔墨精微,真思卓然,意趣悠远的作品格调。
吉林艺术学院教授 国画家 李巍:画里一定要达到一种和谐。比如4片叶子是一笔墨,只加水不加墨画到最后变成淡的。这个松鼠和那个松鼠,两个都是用一个墨来画的。因为中国画讲气,气是连的,气不断,其实气是流动的一种状态,气里分阴阳,阳气在比较刚的地方,重墨,笔比较挺拔,线比较硬;柔的就是用淡的墨,是比较软的笔法,不是直的,不是棱角很多的,它们两个一配合就是和谐。
在甘肃定西通渭县文化馆做美工多年之后,1978年,44岁的李巍调入吉林艺术学院,教授素描、速写、色彩等基础课。堆放在李巍案头的速写本,是他的教学成果,也是他国画创作的源头活水。
吉林艺术学院教授 国画家 李巍:你看这些互相之间这种关系是没有实际的物体,靠着想象是很难做到的。一个背身的、一个斜身的、一个后边看的。多年速写,给我提供对构图变化、对形态掌握,所以我的画很少是两幅一样的,都是在变,不一样的。经过实际画以后,一种印象才有具体的根据,想象才不空虚。
水墨动画片《生生不息》是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国美术奖铜奖作品,2020年获得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动漫节“金猴奖”金奖。动画片的主创是吉林艺术学院水墨动画研创中心的史国娟主任。四十多年前,对绘画几乎一无所知的史国娟跟着李巍开始学习国画。
吉林艺术学院教授 水墨动画研创中心主任 史国娟:我当时对中国画是一点都不懂,但是心里喜欢,听说李老师画麻雀特别好,就经常到他家看他画画。他说想学好中国画,一定要写书法,当时送了一本魏碑的字帖,那个字帖我记得特别清楚,是一个大的开本,上面是魏碑三种,所以说李老师教我以书入画,特别受益。
吉林艺术学院教授 水墨动画研创中心主任 史国娟:在画麻雀翅膀的时候,一开始我说这翅膀怎么就能画得有力量有飞的感觉?我画不好,画得软绵绵的。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他说你要把气提起来,把这力量从气过渡到肩,再到肘到腕,这样这个力量就有了,后来我就体会到了,原来是这样。
李巍在吉林艺术学院任教二十多年,退休后又受聘返回母校鲁迅美术学院教授书法和中国画,他将亲身传承的名家画艺与自己多年绘画凝结的心得和感悟倾囊相授,教学成就斐然。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造型艺委会副秘书长 张红梅:李巍先生的中国画教学,有着自己特别系统的思考。他非常有办法,能够把我们看似好像没有办法的这种写意创作,把教学规律性涵盖在里边。
美术评论家薛永年先生,认为李巍的写意花鸟画不固守传统,善于吸收时代新机,他把西画的写实能力,转化为写意花鸟画形神兼备的造型语言,形成了颇有自家特色的图式。同时,他的写意花鸟画意境境界天然疏宕、自在和谐,笔墨方式以道为依归而迹化性情,在这些方面又接续了几近断裂的传统,拾回了文化积淀。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造型艺委会副秘书长 张红梅:李巍先生的花鸟画把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哲学性,甚至是具有很高人文价值的思考,整个融汇在他的绘画当中。他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自己的道路。
画家李巍说,中国画贵“ 悟” 不贵“ 解” 。他将对天地自然的感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体悟注入笔墨,将率性天真的放逸情怀与对生命的思考融入画品,成就了笔墨精微的国画精品,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