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有798.33g字样、橙绿色相间、采用竹子和熊猫爪印设计......近日,一款贴有碳标签的火锅底料在2024中国国际绿色低碳产业博览会上亮相。火锅底料如何实现碳中和 ?其售价如何?未来是否会走向大众消费市场?
称重、炒制、焖制、榨油......在四川盛世麒麟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设备高速运转,一袋袋火锅底料陆续“出炉”。这些美味的火锅底料究竟如何实现碳中和?四川省成都市绿色低碳发展协会会长熊中茂告诉中环报记者:“要实现碳中和,首先需要核算清楚火锅底料各生产环节的碳排放量。这批次的碳中和火锅底料一共100份,完成了从牛油等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再到运输环节等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核算及第三方核查之后,通过成都市‘碳惠天府’机制购买碳减排量完成抵消。”“生产过程中,企业一直致力于低碳生产。通过分布式光伏发电、仓储节能降碳、资源回收利用等措施最大程度降低环境影响。比如,其厂房自建分布式光伏板,实现了全厂区用电自给自足;仓储采用智能温控、灯具等节能设备;由于火锅底料原材料种类多,优先选择本地供应以减少运输,其他环节运输尽可能多使用新能源汽车;在资源回收化利用方面,与第三方回收企业达成合作,实现包装纸袋和纸箱的回收再利用。”负责碳足迹核算业务的中化商务有限公司低碳业务总监贾理蘖告诉记者。“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是清洗炒锅的清洗水,其经酸剂沉淀之后排放到园区的污水处理站;炒制中的油烟通过油烟净化器处理后达标排放,且火锅底料本身都是香料,只进行破碎、炒制等加工,也不产生任何固废。”贾理蘖补充道。利用一系列节能减排措施后生产出的火锅底料,最终经核算:一袋500g的火锅底料碳足迹为798.33g二氧化碳当量。其中,原材料环节625.764g二氧化碳当量,运输环节0.767g二氧化碳当量,产品生产环节171.795g二氧化碳当量。记者了解到,食品行业涉及到上下游产业链较多,要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零排放不容易。产品碳中和是在碳减排的基础上通过购买碳信用抵消残余温室气体。“这次使用的碳信用类型是成都市‘碳惠天府’机制碳减排量(CDCER),通过购买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岷江村杨家院子川西林盘保护修复等16个项目的碳信用,最终实现碳中和。”贾理蘖说。随着绿色低碳理念不断深入人心,贴了碳标签的水果及各类食品不断走向公众视野。尽管还没有成为大众日常消费品,但其未来的市场走向以及销售价格也是公众关心的话题。熊中茂告诉记者,“目前这100袋碳中和火锅底料只针对协会的会员单位进行销售,已被作为伴手礼一抢而空。未来是否会上市销售,还需长远考虑。毕竟碳中和产品的销售还需要依靠市场环境的助推和公众绿色消费理念的普及。”对于碳中和火锅底料的售价问题,熊中茂解释道,“这款火锅底料没有增加企业的任何成本,所以售价和普通火锅底料并无差别。本次购买CDCER按照一袋碳足迹为798.33g二氧化碳当量计算,购买碳信用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此外,成都市对于企业开展碳足迹工作方面也有政策利好,开展碳足迹认证可以获得政府补贴,可以部分或全额补贴企业的碳足迹成本支出。据了解,成都市早前出台了《成都市零碳券管理办法(试行)》,以此引导企业、公共机构主动适应绿色低碳发展要求。零碳券可以看作邀请企业低碳转型的“入场券”,以定额电子代金券的形式发放。零碳券可以用于碳核算、碳足迹认证、碳市场能力建设及碳减排挂钩贷款等。 “利好政策出台充分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在成都市内,诸多的食品企业都开始减碳行动,陆续推出低碳产品。”熊中茂说,“碳中和产品不仅是贴了一个标签,它代表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我们协助企业和相关机构完成对产品‘从摇篮到大门’的碳足迹核算,通过这些日常生活消费品,培养市民的绿色消费理念,后续还将鼓励企业推出更多碳中和产品,并鼓励工业企业加快开展产品碳足迹认证,量化产品碳排放量,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